羅觀海
(廣西宏森規(guī)劃設計有限公司,廣西柳州 545100)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林地資源豐富,氣候、光照、降水、土壤、地形等自然條件非常適合油茶生長。目前,廣西油茶栽培面積居于全國第三位,油茶產(chǎn)業(yè)發(fā)展資源優(yōu)勢、產(chǎn)業(yè)基礎、技術優(yōu)勢非常突出?;诖?,對油茶高產(chǎn)栽培技術進行研究,以供廣大林農參考。
油茶屬常綠闊葉小喬木,根系發(fā)達且入土深,喜光照充足、溫暖的環(huán)境,最佳適生環(huán)境為溫暖濕潤、降水充足、土壤為偏酸性的紅壤或黃壤的丘陵地區(qū)或山腰和山腳地帶。根據(jù)油茶的生長特性,在油茶造林時,應選擇土壤pH 值為4.5~6.0、土層深厚、土質疏松、土壤有機質含量高、排灌良好的紅壤或黃壤地塊種植。從地形上看,應選擇海拔200~600 m 的丘陵和低山地區(qū)南向、東向的陽坡或半陽坡栽培[1]。如果選擇在平地、低洼地造林,則必須做好排水準備,以防林地積水傷樹。在進行造林規(guī)劃時,建議做好油茶集中連片造林,以便于后期幼林撫育和經(jīng)營管理。
選定造林地后,要清理林地上的雜草、雜灌,去除大的石塊等雜物。雜草、雜灌若根系較大,要連根拔除并帶出林地。整地有全墾、帶墾、穴墾三種方式,要根據(jù)造林地的坡度選擇適宜的方式。坡度在15°以下的林地可以全墾,坡度在15°~25°的要進行帶墾,坡度在25°以上的林地不建議栽植油茶,但如果必須選擇這樣的地塊,則可進行穴墾。坡地整地可采用水平階梯狀整地方式,以避免水土流失。整地要求深度達到20~30 cm,結合整地要施好基肥。按照每棵苗木使用優(yōu)質農家肥 15 kg 或餅肥1 kg、復合肥0.5 kg 計算用肥量,整地時深埋避免燒苗[2]。
健壯的苗木是造林成功、油茶高產(chǎn)的關鍵基礎,因此要選擇高產(chǎn)、抗病性好的油茶品種。推薦使用2 級以上的容器嫁接苗,要求苗木樹干粗直、根系健壯發(fā)達、有飽滿頂芽、無病蟲害。使用苗齡1 年的嫁接苗時,苗高要達到15 cm,地徑1.3 cm 以上。使用苗齡2 年的嫁接苗時,苗高要達到30 cm,地徑1.5 cm 以上。造林時,苗木要帶容器出圃。運輸苗木可使用木箱整齊直立裝運,避免擠壓。運至造林地后,選陰涼平地整齊擺放好,用稻草覆蓋并澆適量水,以保持苗木活性。
油茶造林在各個季節(jié)都可以進行,但從成活率、高產(chǎn)等因素考慮,以立春至驚蟄即2—3 月和10 月小陽春為最佳。造林時選擇陰雨天氣可以極大提高油茶的成活率。栽植前根據(jù)苗木規(guī)格挖好適宜大小的栽植穴,用小刀割除容器杯,把苗木豎立放入栽植穴,使苗木根系舒展,回填表土;栽植時要做到苗正、根舒、土實;栽植完成后立即澆一遍透水作定根水?;靥钔瓿珊螅跇涓颗嗤脸筛哂谘? cm 的“小高臺”,以防穴坑積水,栽植深度以嫁接口露出土面2 cm 為宜。如選擇10 月造林,則還需給苗木覆蓋稻草,以保持墑情,防凍害。
油茶造林要控制好密度,一般造林地栽植株行距為2 m×3.2 m,即每667 m2栽植110 株。坡度較大的造林地可按株行距2.5 m×3.2 m 栽植,即每667 m2栽植89 株,實際造林密度為每公頃栽植1 060~1 550 株[3]。
油茶造林后至開花結果期的幼林階段,是撫育管理的重要階段,也是保證油茶高產(chǎn)豐產(chǎn)的重要基礎階段。此階段的撫育管理工作直接關系到油茶成林的質量和產(chǎn)量。
造林后,要定期巡查林地,如果出現(xiàn)病株、缺株,要及時清除生長不良的苗木,并補種健壯苗木,盡量使苗木長勢一致,以降低后期管理的難度。如果造林地立地條件較差、排灌不便,也可在造林的第2 年墑情好時統(tǒng)一補植,但要注意補植苗木與造林地苗木長勢一致。
油茶幼林當年的5—9 月應進行1 次淺墾松土和培蔸,提高油茶的抗旱能力,松土深度以3~5 cm 為宜。此后每3 年進行一次深翻,從而提高土壤透氣性,減少病蟲害發(fā)生率。深翻可在冬季進行,配合松土進行施肥。
油茶幼林除草工作十分重要,新造林地應保持常年無雜草,以避免其爭奪光照、養(yǎng)分及水分。除草應每年進行2 次,全面清理雜草、雜灌。一般春季撫育必須在4月底前完成,秋季撫育在氣溫30 ℃以下時進行。要注意幼林苗木周圍不能用機械或工具除草,應人工手鏟、拔除雜草,以免傷害油茶根系。
因整地時已施入基肥,可滿足苗木生長所需養(yǎng)分,所以油茶造林當年一般不追肥。此后,油茶幼林進入營養(yǎng)生長為主的時期,每年應適量追肥。追肥主攻春夏萌發(fā)時期,追肥數(shù)量隨樹齡增長從少到多,逐年提高。油茶幼林追肥應遵循以有機肥為主,搭配無機肥、復合肥,不施用速效氮肥的原則。
幼林追肥從造林第2 年開始,到第5 年結束,每年新梢萌動前15 d 即春季3 月可按每株0.3 kg 用量追施復合肥,氮、磷、鉀比例以1∶2∶1 為宜[4]。11 月時可追施優(yōu)質有機肥,按每株8 kg 用量施肥。有條件的可在每年夏季增加一次追肥,按每株施用濃度較低的有機肥50 g 用量施肥,以確保苗木生長的養(yǎng)分供應。追肥可采用溝施、穴施的方式,把肥料施入距幼樹根部30~50 cm處,不可使肥料直接接觸根系,以免燒苗。
幼林生長過程中,定干高度以嫁接口為基準,坡地定干50 cm,平地定干60 cm[4]。第1 次修剪要在接口以上2~3 cm 處,不宜過近或過遠,選留3~4 個生長健壯、方位合理的側枝培養(yǎng)為主枝。之后在每個主枝上保留2~3 個分枝作為副主枝,依次進行修剪,最后形成側枝群。修剪的同時要注意,油茶在種植的前3 年需要摘花蕾,保證樹冠成形。當油茶長至1 m 高度時,要在距嫁接口上方60 cm 處截斷主干,之后在5 個不同方位選擇新萌發(fā)的新枝保留,以確保側枝擁有足夠的生長空間。
油茶修剪時間一般在11 月至次年2 月。修剪時以輕度修剪為宜,及時剪除枯枝、病枝、蟲枝及過密重疊枝,保留生長健壯的枝條。修剪產(chǎn)生的傷口要及時涂抹防腐膜,防止枝條流失養(yǎng)分和水分。
油茶幼林期對干旱和漬水較為敏感,因此在油茶生長期要加強抗旱排澇工作。遇夏季干旱時要及時澆水,必要時在旱季除草并把草皮覆蓋在樹盤周圍,保持土壤墑情,避免高溫灼傷,增強幼樹抗旱能力。遇雨季降水量過大時,要及時對林地進行排水,防止幼樹泡水發(fā)生病害甚至死亡。
油茶在生長狀況良好的情況下,造林后6~8 年進入結果期,8 年左右會進入盛果期。從這個階段開始,油茶對營養(yǎng)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因此必須重視油茶的成林管理,做好相應撫育措施。
1)林地翻耕。為防止林地土壤板結,需要定期進行深翻,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透氣性,確保土壤中氧氣充足,并促進土壤熟化。
2)科學施肥。成林期追肥應在幼林追肥的基礎上增加施肥量,每年每株追施土肥50 kg 左右。追施復合肥則需控制氮、磷、鉀比例以1∶4∶3 為宜。還要根據(jù)油茶生長狀況,適時適量噴施葉面肥,促進花果成熟,減少病蟲害發(fā)生。
3)及時灌溉。油茶進入結果期后,抗旱能力增強,但因掛果消耗大量水分,如遇嚴重干旱時仍然會影響油茶產(chǎn)量和質量。因此,如油茶嚴重缺水,要及時灌溉,以確保水分供應。
4)適度修剪。油茶成林在結果多年后,一些衰老枝、病蟲枝和密集枝需要剪除,為春梢萌芽提供足夠的生長空間。在剪枝時要保留生長良好的枝條,去弱留強,撫育春梢,保障養(yǎng)分充足,提高油茶產(chǎn)量[2]。
油茶常見病害有炭疽病、軟腐病、煙煤病等,除做好苗木檢疫、營林管理等預防工作外,如果發(fā)現(xiàn)病害要及時采取化學防治手段,以免病情蔓延。
防治油茶炭疽病,要及時清除并銷毀病株,以防擴散。春梢萌發(fā)時可噴施波爾多液預防,油茶發(fā)病時可噴施0.3°Bé 石硫合劑或枯草芽孢桿菌進行防治。防治根腐病,可于發(fā)病初期對油茶幼苗澆灌1%硫酸銅溶液防止病害蔓延,并及時拔除病株,對病株周圍土壤進行換土。防治煙煤病,除加強幼林撫育管理外,可噴施石硫合劑防治[5]。
油茶常見蟲害有尺蠖、天牛、油茶毒蛾及茶梢蛾等。為確保油茶產(chǎn)品質量和安全,建議使用綜合防治方法。1)人工捕殺害蟲,降低蟲口密度;2)引進或投放天敵,如鳥類、寄生蜂、白僵菌等殺滅害蟲;3)設置色板、殺蟲燈等誘殺;4)化學防治,如噴灑50%殺螟松乳油 1 000 倍液防治油茶毒蛾,噴灑3%的敵百蟲防治尺蠖。
油茶作為廣西重要的經(jīng)濟樹種,社會效益、經(jīng)濟效益、生態(tài)效益明顯。因此,必須加大對油茶高產(chǎn)栽培技術的研究和推廣,不斷推動油茶行業(yè)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