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艷秀
根據(jù)今年全省氣象預測,今年6-8月全省平均降水量為459~500毫米,較常年同期(417.5毫米)偏多1~2成,大連、鞍山南部、丹東地區(qū)偏多2~5成。這一時間段是全省地質災害的多發(fā)期。預計2021年度全省地質災害總體趨勢接近常年,地質災害高發(fā)時段和空間分布與常年基本一致,地質災害發(fā)生數(shù)量、危害程度和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較去年可能會有所增加。
為做好全省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6月2日,遼寧省自然資源廳召開2021年全省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視頻會議,對今年全省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作出部署。
會議對今年全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和全面部署。要求各地要從統(tǒng)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嚴格落實地質災害“三查”制度、提高監(jiān)測預警能力、夯實群防群測基礎、嚴格落實汛期值班和速報制、有序推進地質災害風險普查六個方面開展今年全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會議強調各地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特殊意義。一是要充分認清今年的災害防治形勢,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四個意識”,強化問題導向,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要尊重自然規(guī)律,根據(jù)氣象形勢變化,及時轉換工作著力點,充分預判本地區(qū)、本領域地災防治形勢,把各項工作落實到位。二是要尊重自然規(guī)律,切實加強地質災害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夯實防災基礎,科學研判地災趨勢;著力補短強弱,抓住防治工作關鍵;區(qū)分輕重緩急,分步實施治理項目。三是要落實主體責任,有效形成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強大合力。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在當?shù)攸h委和政府的統(tǒng)一領導下加強統(tǒng)籌和督導壓實領導責任,落實“促一方發(fā)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在地方黨委政府統(tǒng)一領導下,統(tǒng)籌好系統(tǒng)內部多個環(huán)節(jié)工作措施的配合,加強與住房城鄉(xiāng)建設、交通、水利、文旅、應急、能源、鐵路和氣象等部門的協(xié)調聯(lián)動,加強信息和資源共享,形成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總合力。
為切實做好今年全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經省政府批準,6月4日,遼寧省自然資源廳正式印發(fā)了《2021年度遼寧省地質災害防治方案》,要求各級自然資源部門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協(xié)調和指導監(jiān)督。同時,水利、氣象、安監(jiān)、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等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做好相關領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實施。
《方案》要求各級政府要加大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宣傳、培訓力度,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充分利用各種媒介、途徑開展宣傳咨詢活動,發(fā)放科普讀物、張貼宣傳圖冊、刷寫標語警示,提高群眾的“防災、識災、避災”能力。
《方案》明確全省市縣在汛前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培訓,全方位培訓地質災害防治人員。省級負責組織地質災害防治業(yè)務管理人員、支撐單位業(yè)務骨干和防治專家培訓,市級負責組織縣級政府分管領導及地質災害防治骨干培訓,縣級負責組織本行政區(qū)內隱患點群測群防員全員培訓,進一步提高監(jiān)測監(jiān)控、預警預報和履職盡責能力。為加強對各地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指導,自然資源部和遼寧省自然資源廳組成專家指導組,在發(fā)生地質災害災情、險情等情況下,在第一時間趕赴現(xiàn)場,做到“全力防、配合救”。同時,從6月16日到8月31日,省自然資源廳實行汛期領導在班值班制。
為進一步加強全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遼寧省自然資源廳印發(fā)《遼寧省2021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巡查方案》,并于5月31日至6月11日組織開展了全省汛期地質災害巡查工作,對各市地質災害點進行全面排查,堅決做到預警應急全覆蓋、隱患排查無疏漏、巡查防守無盲區(qū)、避險轉移無死角,盡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全力奪取今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全面勝利,迎接建黨100周年。
同時為提高應對突發(fā)地質災害能力,檢驗突發(fā)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合理性與可操作性,努力提高各地各部門指揮決策、協(xié)同配合、應急處置和后勤保障能力,不斷提高各類人員對應急防災預案的認知程度,做到面臨險情時能夠有序、有效防范的目標,省自然資源廳擬于6月份,組織開展省級地質災害防治演練。對地質災害預報預警和地質災害應急救援技術支撐等科目進行推演。同時,各市縣應結合各地實際情況,組織開展地質災害防治演練工作或積極配合政府及相關部門組織的各類應急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