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如雪
【摘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古詩詞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是小學語文重要的組成部分。文章從小學語文教師要從根本上重視古詩詞教學談起,分析了小學高年級古詩詞教學的問題,論述了要豐富古詩詞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古詩詞教學手段,用好晨讀、強化詩文積累,以一帶多進行群詩欣賞,以讀文本感悟詩詞意境,為積極探索古詩詞教學進行了相關嘗試。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古詩詞教學;問題分析;改進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21—0082—03
詩詞歌賦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就像一顆璀璨的星星一樣絢麗多姿。古詩詞作為我國最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不僅是古代漢語言文學的典范,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烙印,蘊藏著豐富的思想內涵,流淌著豐富的情感體驗,凝結著豐富的生活感觸,意境深遠,富有詩人的情感美、語言的文字美、節(jié)奏的韻律美、藝術的意境美,在平仄之間描繪著詩人的所見、所思、所聞、所想,讀起來給人以美妙的藝術享受,充分展現(xiàn)了漢語言文學的魅力[1]。然而,目前在小學階段的古詩詞教學中,卻存在著教學模式化的問題,這樣不僅扼殺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達不到陶冶學生情操、涵養(yǎng)學生心靈的目的。為此,針對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教師要運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以完善古詩詞教學策略。
一、小學高年級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古詩詞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教學中,仍有一些教師對詩詞教學認識比較淺薄,只停留在詩句意思的講解上,過度強調了詩詞的背誦和默寫,卻忽視了情感的感悟和意境的體會;有的教師重字詞而輕整體,忽視了對詩詞意境和情感表達的理解感悟;有的教師教學方法枯燥乏味,使得學生不愿意身臨其境,走進古詩詞去體會詩人的內心情感,這些都容易使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失去興趣。
1.對古詩詞教學價值認識有偏差。小學語文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散文、說明文、記敘文,古詩詞在每冊書中只有少量內容,占比較小,難以引起教師及學生對古詩詞的重視。此外,由于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更加重視現(xiàn)代文教學,這就導致古詩詞教學一直處于劣勢。2019年,筆者曾對學校五六年級學生的古詩詞背誦情況進行抽樣調查,調查發(fā)現(xiàn)能背誦10首古詩的學生占4%,能背誦20首古詩的占58%,能背誦30首古詩的占24%,能背誦40首古詩的占14%。由此可見,小學生對古詩詞的背誦情況還沒有達到課標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更要引起我們對古詩詞教學的認識,從根本上認識古詩詞的價值,才不至于讓學生失去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2.重字詞理解,輕整體感悟。在新課改的時代背景下,古詩詞中所包含的深厚意蘊和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學生應自己去品味感悟[2]。古詩詞的產生、作品風格、情感表達往往與人生經歷有關,如果拋開背景、情感單獨去教學,往往取得的效果不佳。但在實際的教學中,依然存在有些教師過分注重字詞意思的講解,而忽略了整首詩表達情感和學習方法的指導,把學生局限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層面,只是簡單地了解詩人及古詩詞的表面含義,教師并沒有引導學生體會詩詞的意境,學生也沒辦法從詩中獲得感悟。這樣的教學方法缺少了對全詩的整體認知,從而無法領會詩人想表達的深層次內容。此外,部分教師缺乏情境創(chuàng)設,導致課后的背誦就成了機械性的作業(yè),學生覺得既難懂又乏味,大多數學生鑒賞水平僅停留在文字解讀上面,挖掘不出詩歌里藏著的深邃情感,更談不上領悟詩中的意境。
3.詩詞教學方法枯燥。據調查發(fā)現(xiàn),一些教師教學古詩詞時,有的是“填鴨式”地講,有的是囫圇吞棗式地翻譯,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抹殺了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把學生的靈動性和想象力消磨得干干凈凈,使得古詩詞中所蘊含的美感蕩然無存。為此,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努力讓學生與詩人產生共鳴,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摒棄灌輸式、填鴨式的老套做法,改變教師的教育理念,要多層次、多角度地借助各種資源來教學,真正發(fā)揮古詩詞教學的價值,以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二、小學高年級古詩詞教學的改進策略
自新課改實施以來,教師都期望能夠有一個教學框架來規(guī)范課堂流程,提高教學效率,古詩詞教學也是如此。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度推進,對小學語文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也在重視古詩詞教學方式、豐富古詩詞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古詩詞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了一些積極嘗試。
1.用好晨讀,強化積累,體會詩詞語言特點。誦、讀是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手段。朱熹曾講:“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比说挠洃浽趦和瘯r代是最好的,充分利用好晨誦時間,可以大大地提高古詩詞教學效率。一方面,通過每天的朗讀,學生可以培養(yǎng)語感,訓練朗讀技巧,在平仄、停頓、節(jié)奏中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另一方面,經過日積月累的誦讀,可以大量地積累古詩,儲備豐富的典故,在晨誦、午讀、暮省中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階段年級的不同,閱讀教學朗讀的層次也有所不同,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熏陶感情,在讀中孕育語感?!苯處熆梢圆捎貌煌睦首x方法,如:大聲自讀,然后師生共同評議,糾正錯別字;也可以同桌互相朗讀,注意停頓和節(jié)奏,讀出感情;亦或者男女生對讀,從中感受詩的語言美、節(jié)奏美、音律美,從而漸入古詩詞意境[3]。此外,針對一些意境優(yōu)美的詩歌,教師還可以通過在多媒體上展示圖片、相關視頻或者背景音樂,來增加課堂氣氛,這樣把書面文字轉化為有聲的語言,會讓詩詞更加生動。如:在教授李白的《贈汪倫》時,通過同桌互讀,掌握詩歌的停頓、重點字詞,通過反復朗讀、吟誦,有助于學生對古詩內涵產生深刻的認識。學生通過朗讀、吟誦,能深入感悟李白的內心情感世界,進一步感受中國詩詞文化的魅力。最后,可以用吟誦的方法把這首詩唱出來,既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又體會了詩人的內心情感。因此,在教授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邊誦邊思,邊思邊悟,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與詩人交朋友,進而體會詩詞的特點。
2.以一帶多,群詩欣賞,品味詩人內心情感。隨著群文閱讀教學風靡語文課堂,我們更加提倡把一組課文以一定的方式組合在一起,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共同的特點,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多文共現(xiàn),凸顯文本,可以彌補單篇教學的不足。古詩詞作為語文教學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版塊,要按照一定的方式進行組合,共讀共識,也是一種大膽的嘗試。古詩詞都是有主題的,有時候單獨學一首(篇)古詩詞,學生不能很準確地把握古詩詞主題,領會詩人的情感。這時,教師可以針對性地進行多篇詩詞教學,把同一作者、同一題材或者同一類型的古詩詞放在一起,這樣既可以達到多篇教學的目標,完成詩詞的積累,了解詩人的表達,又可以通過總結和歸納,合理地處理教材內容,進而達到高質量的教學。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關注學生閱讀量的增加和閱讀方法的掌握。比如,在理解李白詩中的浪漫情懷,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到“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兩首詩把詩人的所見、所感僅僅用十幾個字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教學時,教師要重點抓住詩詞中字里行間的意境,讓學生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此外,教師還可以把李白的詩分成幾大板塊教學,如:愛國勵志、月下思鄉(xiāng)、山水田園或者蜀中修業(yè)、仗劍遠游、夢回大唐等等。將詩歌進行重組,組織群文閱讀,根據選文的不同屬性,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去學習,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把教材當作內容主題,以一帶多,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引領學生們穿越到詩人豐富的情感世界,所以群詩欣賞,追求的絕不僅僅是讀懂“一組詩”這么簡單,更要為學生打開一扇窗,讓學生能夠觸摸“一組詩”的脈搏,看到一個更加豐富的瑰麗詩詞世界。
3.體現(xiàn)主體,合作交流,感悟詩詞豐厚意境?,F(xiàn)代課堂是一個開放的課堂,講究師生雙邊互動、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更要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并積極互動,進而帶動更多的學生參與課堂。為此,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自由,以讀為本,讀中感悟,以生為本,自主探究,結合常規(guī)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如,根據課文批注來理解詩詞文字;根據插圖來感悟詩詞大意;根據查閱相關資料來理解時代背景,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主動去欣賞詩作,去理解詩意,去探知詩境。用這種主體思維意識的發(fā)展觀去思考,才能使學生真正受益,變得更加獨立、自主。
總之,千百年來,古詩詞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更要將經典文化傳承下去,把握好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fā)展,激發(fā)其積極向上的意志,增加生活的情趣,提高對詩詞的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陳琳.當前小學語文古詩詞人文教育探討[J].華夏教師,2016(06):40-41.
[2]周小婷.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古詩詞人文教育研究[J].新課程,2017(05):19-21.
[3]張新.小學古詩詞教學現(xiàn)狀及其措施分析[J].新教育,2018(01):27-28.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