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冰
(中國建筑材料工業(yè)地質(zhì)勘查中心吉林總隊,吉林 長春 130000)
特殊地質(zhì)樣品的鉬同位素分析結果能夠反映出成礦、天體演化等方面的信息,對于自然環(huán)境研究工作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而傳統(tǒng)的雙柱化學前處理法的操作程序較為繁瑣,且Mo的回收率也較低,因此,研究者需要通過對前處理工作進行分析,探索出效果更好的前處理方法,提升鉬同位素分析工作水平。
(1)新方法的提出。傳統(tǒng)的前處理方法主要有兩種,即雙柱法、單柱法。當Ca、Fe的含量較高時,如果使用雙柱法,那么就需要操作者反復多次進行樹脂分離,以去除Fe干擾元素,此時,反復的操作會讓Mo流失,導致Mo的回收率下降,但若使用單柱法進行前處理,那么在氫氟酸-鹽酸介質(zhì)的作用下,樣品中的Ca會反應生成CaF2,使得其難以被有效去除,并與Mo一起被大量回收,造成了純化效果不佳的問題。為此,本實驗對上述兩種前處理方法進行了綜合改進,并擬用同一陰離子樹脂柱,結合兩次不同酸介質(zhì)的淋洗,來排除上述前處理方法中存在的問題。其中,第一次淋洗所用的酸介質(zhì)為鹽酸,其主要作用是去除Ca等干擾元素,而第二次淋洗所用的酸介質(zhì)則為氫氟酸-鹽酸,其主要作用是去除Fe等干擾元素,由此達到對Ca、Fe這兩種傳統(tǒng)方法下,較難被分離出去的元素的有效篩出。
(2)儀器與工作參數(shù)。在此次化學前處理法的試驗分析中,需要用到儀器的包括,光譜儀(Vista MPX型)、質(zhì)譜儀(ELAN DRC-e型)、多接收質(zhì)譜儀(Neptune plus型)。其中,光譜儀的作用是,通過分析波長,來測定Fe與Mn這兩種干擾元素的含量,其工作參數(shù)為,流速15L/min、功率1.2kW、輔助流速1.5L/min、泵速15r/min。質(zhì)譜儀的主要作用是,測定Be、Co、In等干擾元素的含量,其工作參數(shù)為,功率1500W、進樣管2mm。多接收質(zhì)譜儀的主要作用是,測定Mo同位素含量,其工作參數(shù)為介質(zhì)0.15mol/L、進樣量50μL/min。在以下試驗操作之前,研究者對上述設備均進行了調(diào)試,并待確認設備無問題后,才將其投入使用,因此,此次試驗中,不存在不可忽略的設備因素。
(3)標準溶液和主要試劑。此次試驗所用的標準溶液包括,Mo標準工作溶液、Ru標準工作溶液。其中,在Mo標準工作溶液的制備中,需要先取2ml的鉬JMC,并用硝酸溶液將其稀釋為100ml,Mo含量5%的溶液,作為標準工作溶液。在Ru標準工作溶液制備中,則要用Ru的JMC2ml,用鹽酸溶液將其稀釋為100ml,Ru含量為20%的溶液。
此次試驗所用的主要試劑包括,離子交換柱、硝酸、鹽酸、氫氟酸、超純水。其中,交換柱的材質(zhì)為聚四氟乙烯、尺寸為0.6cm*20cm,上述三種酸均為亞沸二次蒸餾制備。
在上述標準溶液、試劑的制備中,研究者的各項操作均嚴格遵照了現(xiàn)行的規(guī)范、標準,基本不存在能夠影響試驗分析結果的人的因素。
(4)樣品處理。在Mo同位素分析樣品制備中,先將0.1gGBW07303水系沉積物標準物質(zhì),以及GBW07305水系沉積物標準物質(zhì)、0.3g黃鐵礦,放入聚四氟乙烯燒杯中。然后向其中依次加入50%的王水20m、Mo標準溶液2ml、Ru標準溶液2ml。之后,用120°電熱板,對上述混合物予以加熱處理,再用離心機分離出、去除清液,然后將剩下的液體蒸干,稀釋成為6mol/L的鹽酸溶液。在此過程中,應當注意,黃鐵礦中的鐵含量應當達到較高水平,且其沉淀物中也要富含Ca元素,同時,向其中加入Mo、Ru標準溶液是為了避免樣品中Mo、Ru的含量低于檢驗設備的檢出率,以提高試驗分析結果的參考價值。
(5)化學分離與純化。在此環(huán)節(jié)中,需要分別使用方法1與方法2予以分離和純化,其中,方法2是基于方法1的優(yōu)化改進方案,且兩種方法均采用了5mL的樹脂柱。在方法1的操作中,首先,需要先用鹽酸、硝酸、水對樣品進行洗滌,同時,也要用鹽酸對樹脂進行處理,使其保持平衡狀態(tài)。其次,引入樣品,并用鹽酸進行二次洗滌。然后,用鹽酸、硝酸溶液接收樣品。再次,為二次過柱做準備,分別用水和鹽酸對樣品進行了洗滌,并用氫氟酸-鹽酸平衡樹脂,再引入樣品。最后,分別用氫氟酸-鹽酸,以及鹽酸洗滌樹脂,再用鹽酸、硝酸接收樣品,實現(xiàn)分離和純化。在方法2的操作中,相較于方法1,方法2直接省略了樣品引入前的洗滌操作,并將方法1中接收樣品用的鹽酸、硝酸,替換成為了1mol/L的鹽酸。此外,在兩種方法的操作中,淋洗留下的溶液均為富含干擾元素的酸液,均作為廢液處理,未在此次試驗中再利用,因此,不存在酸液中殘余基質(zhì)元素對最終純化效果的影響[1]。
(1)元素分離純化效果。方法1的分離純化效果為,Mo回收率為96.7%,干擾元素Zr、Ru、Fe、Ca在回收液中的含量分別為0、13.4%、0、0.22%。方法2的分離純化效果為,Mo回收率為96.7%,干擾元素Zr、Ru、Fe、Ca在回收液中的含量分別為0.178%、0、0.003%、0.003%。
(2)酸介質(zhì)的影響。在試驗中,所用的酸介質(zhì)為氫氟酸與鹽酸,而鹽酸的濃度與Mo在介質(zhì)、樹脂中的分配系數(shù)呈反比關系。曾有研究者,運用1mol/L氫氟酸-0.5mol/L鹽酸進行了Mo的收集試驗,達到了99.3%~101.7%的回收率,因此,此次試驗中,也按照上述濃度進行了酸介質(zhì)的設置,最終得到了96.7%的回收率,由此可見,此種酸介質(zhì),能夠起到良好的基質(zhì)元素去除作用,因此,可以忽略驗算濃度對分配系數(shù)的影響,所導致的回收率變化。在此過程中,鹽酸對Ru元素的去除能力較弱,但Ru元素很容易在后續(xù)的硝酸淋洗中被去除,所以,此項問題也沒有影響上述方法下,干擾元素的去除效果[2]。
(3)分離純化方法的優(yōu)化效果。從對方法1的優(yōu)化上來看,方法1中,研究者采用了硝酸對Mo進行了收集,但事實上,由于硝酸淋洗具有良好的Ru效果,因此,硝酸很容易在帶走Mo的同時,也帶走一部分Ru干擾元素,這就使得方法1中,出現(xiàn)了Ru含量較大的情況?;诖?,在方法2的設計中,研究者采用了鹽酸作為Mo的收集介質(zhì),避免了帶走大量Ru的問題,所以在方法2的分離純化效果中,可以看到Ru干擾元素的含量極大地降低,增強了分離提純的效果[3]。
(4)改進后方法的應用效果。為了驗證上述化學前處理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者實地采集樣本,并對樣本按照上述方法2進行了預處理、質(zhì)譜分析。在此過程中,所用的試驗樣本包括,白云巖、黑色頁巖、水洗沉積物。其中,由于白云巖中的鉬同位素含量較少,因此,研究者適當增加了樣品的用量,這在一定程度弱化了對分離純化操作對部分基質(zhì)的去除率,而黑色頁巖中金屬元素含量較高,也會導致金屬元素去除量較低。但水系沉積物屬于較為標準的地質(zhì)樣品,因此,更適合于進行同位素分析數(shù)據(jù)對比。在試驗中,研究者分別用方法2與傳統(tǒng)方法,對上述三種樣品進行了化學前處理,最終得出的分離提純結果如圖1。從化學前處理效果上來看,方法2的Mo回收率與傳統(tǒng)方法下的回收率水平基本持平,但可以看出,方法2在去除鐵、鈣兩種干擾元素上呈現(xiàn)出了較好的效果,不過方法2在去除Nb、Ba等干擾元素上的效用較弱,由此可見,方法2更適用于Fe、Ca含量較高的樣品的化學前處理中。此后,為了驗證方法2在同位素分析中的可靠性,研究者又用經(jīng)過方法2處理的樣品進行了后續(xù)的同位素分析工作,并按照相應的公式,對分析結果進行了誤差計算,最終所得到的誤差值處于合理的誤差范圍內(nèi),由此可以看出,方法2具有可行性。
圖1 兩種處理方法效果圖
在傳統(tǒng)前處理方法中,如果樣品中的Fe、Ca含量較高,那么就需要反復進行樹脂分離,來去除Fe,同時,酸介質(zhì)的應用,也會導致大量CaF2的生成,即使能夠達到較高的Mo回收率,但由于干擾元素太多,純化分離效果仍然會受到影響,不利于后續(xù)的同位素分析。而從上述研究可以看出,新的前處理法能夠達到接近于100%的Ru分離效果,且能夠通過合理運用鹽酸、硝酸的淋洗和Mo收集,省略反復的樹脂分離操作,并消除酸介質(zhì)氫氟酸-鹽酸對Fe、Ca干擾元素去除效果的影響,,由此針對于Fe、Ca含量較高的樣品,借助本文提出的方法,不僅可以提高純化效果,還能夠簡化前處理操作,由此提高前處理工作效率和效果,為后續(xù)同位素分析研究工作提供良好條件。
綜上所述,選用合適的前處理方法,能夠提高Mo同位素分析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經(jīng)過上述分析,在對Fe、Ca含量較高樣品的干擾元素的去除上,樹脂柱淋洗法相較于傳統(tǒng)方法,具有突出的優(yōu)勢,而且操作更加簡單,因此,用此方法進行化學前處理操作,可以為后續(xù)的同位素分析操作提供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