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鐵柱
(寶雞市林業(yè)調查規(guī)劃院,陜西 寶雞 721000)
1.1 自然概況
1.1.1 地理位置。鳳縣位于秦嶺西部南坡,東經106°24′54″~東經107°07′30″,北緯33°34′57″~北緯34°18′21″。北靠陳倉、渭濱;東鄰太白;南接留壩、勉縣;西壤甘肅兩當,全縣總面積3187平方公里。
1.1.2 地形地貌。鳳縣地貌類型為:1.1.2.1北秦嶺中低山區(qū)1.1.2.2中秦嶺中低山區(qū)1.1.2.3山間盆地寬谷地貌。
1.1.3 氣候水文。鳳縣屬半濕潤山地氣候。境內中曲河、嘉陵江兩條干流屬于長江流域,形成兩個樹枝狀水系網。
1.1.4 土壤。鳳縣北部為山地棕壤、褐土組合,南部為暗棕壤、黃棕壤組合,中部為褐土、黃棕壤組合。
1.1.5 植被。該縣的森林資源類型大多都是暖溫帶松櫟混交林,包括冷杉、云杉、華山松、山楊、黃薔薇、胡頹子、黃櫨等。草本以禾本科、蒿類為主。森林覆蓋率75.8%。
2.1 設計依據(jù)
2.1.1 寶雞市發(fā)改委《關于下達寶雞市天然林保護工程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的通知》;
2.1.2 《全國生態(tài)公益林建設標準》;
2.1.3 陜西省《人工造林技術經濟指標》;
2.1.4 當?shù)孛缒?、物料和本場造林用工定額及市場價格。
2.2 指導思想。以天然林保護為重點,以培育森林、提高林分質量為中心,以涵養(yǎng)水源、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為目標,以體制、機制、制度創(chuàng)新為動力,以科技為依托,合理組織生產要素,進一步實現(xiàn)林業(yè)資源種類及結構的優(yōu)化,促進林業(yè)資源的培育及可持續(xù)發(fā)展。
2.3 設計原則
2.3.1 堅持管護和培育并重的原則;
2.3.2 堅持因地制宜、集中治理、重點突破、合理配置資源的原則;
2.3.3 堅持生態(tài)優(yōu)先原則;
2.3.4 堅持科技支撐建設高標準生態(tài)工程的原則。
3.1 區(qū)劃調查方法。造林區(qū)劃采用縣-林場-作業(yè)區(qū)-小班四級區(qū)劃。小班是調查設計和組織施工的基本單位,利用1:1萬地形圖對坡勾繪區(qū)劃調查。主要調查母巖、土壤、土層厚度、石礫含量、土壤pH值及質地、植被類型、主要植物的生活型、多度和蓋度等,并進行記載。
3.2 造林作業(yè)區(qū)概況。鳳縣2019年天保工程人工造林地選擇在河口林場西莊造林作業(yè)區(qū)、留鳳關林場唐家壩造林作業(yè)區(qū)、黃牛鋪林場秦嶺和黃牛溝造林作業(yè)區(qū)。總面積2087.6畝,其中可作業(yè)面積1000.0畝。造林作業(yè)區(qū)距場部4-10km。作業(yè)區(qū)臨近道路。作業(yè)區(qū)為宜林地,坡度25-35°,土厚30cm以上,土壤為中壤,肥力中等,灌木和地被物以馬蹄針禾草為主,分布均勻,覆蓋度20%左右。
3.3 造林作業(yè)區(qū)土地資源。項目區(qū)造林作業(yè)區(qū)總面積2087.6畝,其中造林地1000.0畝,非造林地1087.6畝。按地類分:宜林地1000.0畝,有林地321.5畝,其它766.1畝。
按林場分:河口林場西莊造林作業(yè)區(qū)造林地500.0畝,留鳳關林場唐家壩造林作業(yè)區(qū)造林地380.0畝,黃牛鋪林場涉及秦嶺和黃牛溝兩個作業(yè)區(qū),造林作業(yè)區(qū)造林地120.0畝。
3.4 人工造林作業(yè)設計
3.4.1 立地類型劃分與造林類型設計
3.4.1.1 立地類型劃分。依據(jù)《秦嶺南坡中高山區(qū)立地類型表》,該縣造林地立地類型為中山陽向厚土灌叢地436.0畝,中山陰向灌叢地564.0畝。
3.4.1.2 造林類型設計。造林類型設計為油松、刺槐水源涵養(yǎng)林、油松水源涵養(yǎng)林、云杉水源涵養(yǎng)林三類。
3.4.2 權屬、林種、樹種設計。林種設計為水源涵養(yǎng)林。造林樹種為云杉、油松、刺槐。
3.4.3 主要造林技術措施
3.4.3.1 整地。造林開始的前1-2個月是造林整地最適宜的時期。整體中應著沿等高線,將宜林地內灌叢沿地面割除,對石塊等雜物徹底清運,整地點位品字形排列,中魚鱗坑整地,砍灌帶寬3.0米,保留帶寬1.0米,在砍灌帶內將灌叢沿地面割除。整地后要進行整地質量驗收。
3.4.3.2 栽植。苗木的栽植時間在當年秋季或笠年春季進行,采用植苗造林。刺槐苗木栽前用ABT3號生根粉10ppm快速浸根(1克生根粉可處理100-1000株苗木),后迅速蘸泥漿栽植。保水劑同土壤混勻,填入樹坑覆土,用量為20-30克/株。栽植時苗木放入定植穴中(容器苗需取掉容器袋),扶正,施肥,回填表土2/3時,提苗展根,覆土踩實,根土密結,深坑低植,生土培埂,整修樹盤,要精心栽植,防止損傷。當天栽不完的苗木要于背風處假植。
3.4.3.3 苗木。造林苗木采用經林業(yè)部門檢驗合格,具備“二證一簽”,且符合GB6000—1999及《陜西省主要造林樹種苗木質量規(guī)格標準》中的Ⅰ、Ⅱ級苗木。
3.4.3.4 初植密度。根據(jù)公益林建設主要樹種初植密度,油松、刺槐混交林(混交比為1:1,油松初植密度為111株/畝,株行距為1.5米×2.0米;刺槐初植密度為84株/畝,株行距為2.0×2.0米)。油松純林初植密度為222株/畝,株行距為1.5×2.0米;云杉純林初植密度為111株/畝,株行距為3.0×2.0米。
3.4.3.5 種植點配置。造林樹種配置為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純林和云杉純林。種植點采用三角形配置。
3.4.3.6 成活率的調查與補植。春季造林成活率調查在當年秋季進行,秋季造林成活率調查在次年秋季進行。調查方法是在小班內設標準地,分別計算成活與死亡株(穴)數(shù),調查結果按三級統(tǒng)計,成活率40%以下的重新造林,41%—84%的按原栽植密度及時補植,85%以上為合格。
3.4.3.7 幼林撫育。新造幼林要連續(xù)撫育3年,每年1-2次,撫育內容是松土、除草、擴穴、培土、施肥、修枝等。
3.4.3.8 幼林管護。造林作業(yè)區(qū)須建立管護制度,落實人員,制定措施,建立責任制。
3.4.4 苗木需要量。造林作業(yè)區(qū)共需苗木234500株(含15%的補植量)。其中:云杉4978株,油松181513株,刺槐48009株。
3.4.5 用工、用料量及勞動力來源
3.4.5.1 用工量。造林作業(yè)區(qū)總用工量4000個工日。其中:整地1000個工日,栽植1000個工日,補植501個工日,撫育1000個工日,管護499個工日。
3.4.5.2 用料量。造林作業(yè)區(qū)共需保水劑71公斤,生根粉16克。
3.4.5.3 勞動力來源。勞動力來源主要是雇請本地或外地造林專業(yè)隊完成造林任務。
4.1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造林投資概算包括直接費用和其它費用兩種。直接費用按造林用工量、用料量及種苗需要量及相關技術經濟指標計算,其它費用以定額和費率按造林面積和直接生產費計算。
4.1.1 用工定額:清林整地1工日/畝、栽植1工日/畝、補植0.5工日/畝、撫育1工日/畝、管護0.5工日/畝。
4.1.2 工日值:80元/工日;
4.1.3 物料價格:保水劑35元/公斤,生根粉20元/克。
4.1.4 苗木價格(包括苗木費、檢驗檢疫費、運輸費及裝卸費等):油松0.60元/株,云杉1.50元/株,刺槐0.40元/株。
4.1.5 其它費用指標。工器具費:3元/畝;生產機械設備費:3元/畝;設計費:10元/畝;管理費:按直接生產費的10%計算;不可預見費:按直接生產費的5%計算。
4.2 投資概算。該項目總費用543140元,其中直接生產費用458382元,其它費用84758元。直接生產費用中:用工費320000元,苗木費135577元,物料費2805元。其它費用中:工器具費3000元,生產機械設備費3000元,設計費10000元,管理費45838元,不可預見費22920元。
4.3 資金來源。鳳縣2019年公益林建設人工造林任務為1000畝,設計造林1000畝,總投資543140元。資金來源為中央投資500000元,自籌43140元。
為確保造林任務按期保質保量完成,縣局要制定科學的實施方案,成立項目實施領導小組,落實責任和責任人,劃撥造林作業(yè)區(qū),組織施工隊伍,并進行造林施工培訓。要建立資金儲存專戶,??顚S?嚴禁截留、挪用、串用資金現(xiàn)象發(fā)生。要嚴把苗木、整地、栽植和撫管關,嚴格按設計檢查驗收,把本項目打造成為林業(yè)精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