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偉,劉寶平,潘愛東,周 永,王愛迎
(1.淮安市淮安區(qū)植保植檢站,江蘇淮安 223200;2.施河鎮(zhèn)農村工作局,江蘇淮安 223200)
罔草又名扁稗草,罔草屬,是一種一年生禾本科雜草,是小麥生長過程中的重要雜草之一,自2010年以來已成為淮安區(qū)麥田最主要的惡性禾本科雜草,對罔草的防治大多數是通過化學方法處理,然而罔草對除草劑的抗性增加很快,傳統(tǒng)的方式不僅防效不斷下降,用藥成本增加,還可能會對小麥本身產生為害。因此,通過科學的方式對罔草進行控制,最大限度的減輕危害,對于保證小麥穩(wěn)產豐產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基于試驗研究的數據,力求探索一條切實可行的防除罔草的方法。
2018—2020年根據罔草的抗性變化分別開展了不同藥劑土壤封閉防除罔草試驗、莖葉處理試驗、添加增效劑試驗,試驗地點均在淮安區(qū)施河鎮(zhèn)成灌村二組,土質為砂壤土,供試小麥品種為我區(qū)主導品種淮麥20,施藥機械為新秀牌電動噴霧器3WBS-D-16B,用水量為25 kg/667m2左右。
1.1.1 土壤封閉試驗
1)50%綠麥隆·異丙隆可濕性粉劑200 g/667m2。
2)50%乙草胺乳油70 mL+75%異丙隆可濕性粉劑125 g/667m2。
3)50%丙草胺乳油60 m L+50%乙草胺乳油50 mL/667m2。
4)33%吡氟酰草胺·氟噻草胺·呋草酮懸浮劑80 mL/667m2。
5)空白對照,共5個處理,每小區(qū)面積333 m2,不設重復,試驗時間為2018年11月13日上午,小麥播種后3天,施藥時天氣晴朗,無風,氣溫15℃。
1.1.2 莖葉處理試驗
1)30 g/L甲基二磺隆懸浮劑20 g+50%異丙隆可濕性粉劑125 g/667m2。
2)5%唑啉草酯乳油100 g+50%異丙隆可濕性粉劑125 g/667m2。
3)15%炔草酯乳油50 g+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4 g+50%異丙隆可濕性粉劑125 g/667m2。
4)25%環(huán)吡氟草酮·異丙隆懸浮劑250 g/667m2。
5)4%啶磺草胺油懸浮劑20 mL+50%可濕性粉劑125 g/667m2。
6)空白對照,共6個處理小區(qū),不設重復,每小區(qū)面積667 m2。試驗時間為2019年3月6日下午,氣溫15℃。
1.1.3 莖葉處理添加增效劑試驗
1)5%唑啉草酯乳油100 g+50%異丙隆可濕性粉劑125 g/667m2。
2)5%唑啉草酯乳油100 g+50%異丙隆可濕性粉劑125 g加10%惜濃100 mL/667m2。
3)5%唑啉草酯乳油90 mL+50%異丙隆可濕性粉劑112.5 g加10%惜濃100 mL/667m2。
4)5%唑啉草酯乳油80 mL+50%異丙隆可濕性粉劑100 g加10%惜濃100 mL/667m2。
5)5%唑啉草酯乳油100 mL+50%異丙隆可濕性粉劑125 g加碧護6 g/667m2。
6)5%唑啉草酯乳油100 mL+50%異丙隆可濕性粉劑125 g加激健20 mL/667m2。
7)空白對照。每處理小區(qū)面積66.7 m2,3次重復,隨機排列,施藥時間為2020年3月5日下午,天氣晴朗,氣溫10℃,2級風,罔草處于3~5葉期。
1.2.1 土壤封閉試驗結果
2019年2月13日,即藥后90天,試驗結果調查,每小區(qū)取3點調查株防效和鮮重防效,結果表明封閉處理以33%吡氟酰草胺·氟噻草胺·呋草酮懸浮劑80 mL/667m2效果最好,株防效達92.3%,鮮重防效達98.5%,其次為50%丙草胺乳油60 mL/667m2+50%乙草胺乳油50 mL/667m2處理,株防效為89.6%,鮮重防效為96.7%,再次為50%乙草胺乳油70 mL/667m2+75%異丙隆可濕性粉劑125 g/667m2處理,株防效為85.2%,鮮重防效為92.5%,50%綠麥隆·異丙隆可濕性粉劑200 g/667m2處理株防效為84.85%,鮮重防效為89.62%,表現(xiàn)最差,但差別不明顯[1]。
1.2.2 莖葉處理試驗結果
藥后40天,每小區(qū)3點取樣,調查株防效和鮮重防效,結果表明,以5%唑啉草酯乳油100 g+50%異丙隆可濕性粉劑125 g/667m2處理防效為最好,株防效達93.48%,鮮重防效為97.95%,其次為15%炔草酯乳油50 g/667m2+70%氟唑磺隆4 g/667m2+50%異丙隆可濕性粉劑125 g/667m2處理,株防效為89.13%,鮮重防效為97.46%,兩者之間無顯著差異,排第三位的為4%啶磺草胺油懸浮劑20 mL+50%可濕性粉劑125 g/667m2處理,株防效為79.72%,鮮重防效為85.53%,同上面兩個處理差異明顯,而30 g/L甲基二磺隆懸浮劑20 g/667m2+50%異丙隆可濕性粉劑125 g/667m2和25%環(huán)吡氟草酮·異丙隆懸浮劑250 g/667m2處理防效很差,株防效均不超過40%,鮮重防效均不到70%。
1.2.3 添加增效劑試驗結果
調查結果顯示,藥后40天株防效以5%唑啉草酯乳油100 g/667m2+50%異丙隆可濕性粉劑125 g/667m2加10%惜濃100 mL/667m2為最好,為90.28%,其次為不加增效劑處理,防效為89.14%,略低于惜濃加全量除草劑的處理,但兩者無差異,高于惜濃加90%除草劑的處理,防效為85.71%,排在前三位的處理防效明顯高于后面的其它三個處理,這些防效差的處理防效均低于80%。鮮重防效以全量除草劑加10%惜濃的防效為最好,達98.73%,第二位的為惜濃加90%除草劑用量處理,防效為97.47%,兩者無明顯差異,第三位為碧護加除草劑處理,防效為94.18%,第四為激健加除草劑處理,再次為惜濃加80%除草劑用量處理,防效為92.88%,而不加增效劑處理防效最差僅為88.56%[2]。
藥后對三個試驗的安全性均進行了不定期跟蹤調查。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藥劑進行土壤處理的小區(qū)小麥生長沒有異常,有乙草胺的處理區(qū)出苗稍稀,莖葉處理的所有小區(qū)均有輕微葉片發(fā)白現(xiàn)象,但很快恢復正常,對小麥生長沒有任何影響,對小麥分蘗的影響也沒有明顯差異。
土壤封閉處理的總體防效同莖葉處理相仿,甚至好于莖葉處理,說明用好藥劑進行土壤處理簡單高效,而且用藥成本較低。同樣用量條件下使用唑啉草酯加異丙隆進行莖葉處理,第二年的防效明顯低于第一年,主要表現(xiàn)在鮮重防效上面,說明罔草的抗藥性增加較快,實際生產上表現(xiàn)為每年都有部分田因防治不當出現(xiàn)草害現(xiàn)象,農戶反映罔草難以防治,因此對罔草的抗性必須加以重視。增效劑試驗的結果證明,試驗所使用的三種增效劑均有明顯增加防效作用,從田間觀察的情況來看,添加增效劑的處理罔草死亡速度快,即使后期有部份罔草分蘗生長出來,但由于后期小麥的蔭蔽作用,對小麥的生長沒有任何影響,數據反映為沒有添加增效劑的株防效高于添加增效劑處理,而最終的鮮重防效卻明顯低于沒有添加增效劑的處理。
種植前的準備工作有助于減輕小麥種植中后期的工作量,在小麥收割后水稻播種前,大水浸泡,而后打撈浮渣、清除部分草籽,因為不少罔草種子、雜草植株和菌核等浮于水面,并隨風飄移至地角,此時可用紗網撈出,不但可使下茬麥田中雜草密度降低20%~30%,而且能減輕水稻紋枯病的發(fā)生。同時,在播種之前應對種子進行精選,清潔田埂周圍,避免人為原因將草種帶入田中。此外還可通地輪作換茬的方式,第二年在罔草發(fā)生重的田塊種植油菜,而后使用專門防除禾本科雜草的藥劑如精喹禾靈、吡氟禾草靈等進行一次性的殺滅,這種方法可極大地降低罔草的發(fā)生基數。
化學防治仍是生產上的主要防除措施,而土壤處理是最經濟實用的方法,33%吡氟酰草胺·氟噻草胺·呋草酮懸浮劑是目前生產中封閉效果最好的藥劑,一次性的實現(xiàn)禾闊雙除,考慮到用藥成本,在田間墑情好的田塊可選用丙草胺加乙草胺的配方。對后期的莖葉處理目前最好的藥劑還是唑啉草酯加異丙隆的配方,為了減小抗藥性可添加惜濃、碧護、激健等增效劑提高防效,試驗證明添加增效劑可減少10%的除草劑用量而防效不減。
麥田罔草雖然是一種頑固性惡性雜草,抗性增長很快,生產上難以防除,對小麥的生長產生不良影響,但是通過科學的方法完全可以控制住它的為害,具體為農業(yè)措施清潔田園、精選種子、輪作換茬,化學措施為選取好的藥劑進行土壤封殺、唑啉草酯加異丙隆的配方或選用三元復配異丙隆加炔草酯加氟唑磺隆添加增效劑進行莖葉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