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春霞
(畢節(jié)市七星關區(qū)農業(yè)農村局,貴州畢節(jié) 551700)
黃瓜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蔬菜品類之一,其氣味清香、口感爽脆,具有清熱解毒、健腦安神、減肥強體等功效,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隨著健康飲食觀念的增強,市場對黃瓜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因此需要堅持科學種植,這樣才能提高黃瓜品質。
第一,黃瓜喜溫。生育適溫為10~32℃,適應地溫為10~38℃,最適宜地溫為22~28℃,最適宜晝夜溫差為10~15℃。當外界溫度低于0℃,黃瓜容易凍死,而高于35℃,黃瓜的光合作用不良,超過45℃會引發(fā)高溫障礙。第二,黃瓜喜濕。適宜的土壤和空氣濕度為60%~90%,田間最大持水量為70%~80%。幼苗期需水量不大,土壤濕度維持在60%~70%,結果期需水量大,土壤濕度維持在80%~90%,當空氣相對濕度超過90%時,黃瓜容易發(fā)病,產量也會下降[1]。
第一,黃瓜喜肥。生長過程中需要施用氮肥、磷肥、鉀肥,尤其是結果期用肥量占總需肥量八成甚至更多。第二,黃瓜對光照要求不嚴。我國黃瓜大多我日照中性植物,每天在8~11 h的短日照條件下即可正常生長。
黃瓜和其它果菜類相同,花芽在幼苗期分化,一般始于發(fā)芽后的2周左右。黃瓜花芽分化初期為中性,此時花原基向雌花或雄花的分化和外界環(huán)境有關,當外界環(huán)境適合分化雌花,花原基便會向著雌花分化,否則就朝著雄花分化。因此,黃瓜的花芽分化具有可塑性,可通過人為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來提高雌花的分花數(shù)量。同時,由于黃瓜具有早熟性,可以改變播種日期、雌花節(jié)率、采瓜數(shù)等指標來實現(xiàn)黃瓜增產增收。
黃瓜選種是確保黃瓜品質和產量的基礎。根據(jù)長期種植經驗,目前國內黃瓜品種有普通品種和水果黃瓜品種,普通黃瓜品種有新泰密刺、博美16-1、津春3號、津優(yōu)35號、白玉黃瓜和中農29號等,這些品種生長速度快,瓜碼較密,對于低溫和高溫具有一定的耐受力,且黃瓜產量較高。水果黃瓜品種有綠美1號、京研迷你1號及2號等,與普通黃瓜品種相比,水果黃瓜瓜型小,耐弱光能力強,結果多,果面光滑、無刺、口感脆嫩、瓜味濃郁,單瓜質量可達90~120 g。農戶在種植時,可以根據(jù)當?shù)氐臍夂蜻M行合理選擇。
黃瓜是一種喜溫性農作物,春茬播種時間為2月初~2月中旬,冬茬播期時間為9月中旬~10中旬,大棚種植需要選擇抗寒性強和耐弱光照等早熟品種。在黃瓜播種前要做育苗處理,即將種子放入55℃左右的溫開水中浸泡30 min,可以提高種子發(fā)芽率。每個發(fā)芽的種子根據(jù)株、行距進行點播,一般每個穴放入3~5粒種子,待種子長出4片葉子時可以定苗。黃瓜嫁接時可以選用腹切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黃瓜品質。
通過化學藥物來處理幼苗,即黃瓜在嫁接苗中長出2個葉子,噴灑適量的乙烯溶液來刺激雌花的增長數(shù)量,這樣可以提高黃瓜產量。當幼苗長出3個葉片時,可以進行移苗處理,對移苗后的黃瓜進行精心培育,合理控制土壤和環(huán)境溫度,避免溫度過高導致的產量下降。
首先,整地與播種時間依據(jù)黃瓜品種的種植時間來定。一般早春黃瓜播種時間為1月中旬,晚秋黃瓜播種時間為8月下旬~9月初。其次,黃瓜種植對地形有一定要求,農戶需要做好平地工作,同時整塊施肥,施用有機肥73 000 kg/hm2+過磷酸鈣1 120 kg/hm2+尿素300 kg/hm2+鉀肥440 kg/hm2[2],施肥后用地膜覆蓋好,減少土壤中肥水蒸發(fā),為黃瓜營造一個良好的種植環(huán)境,確保黃瓜健康生長。
黃瓜種植時間和幼苗成活率緊密相關,每年3月為黃瓜的最適合種植時間,此時地表溫度、環(huán)境溫濕度滿足黃瓜生長需求。在種植前1個月對地表進行松土、施肥和烤地,根據(jù)土壤溫度、肥力進行種植。黃瓜苗間的距離為30 cm,行距離為60 cm。
首先,合理控制溫度。黃瓜幼苗嫁接時,適宜溫度為28~32℃,當溫度超過35℃,需要通風降溫。定植結束后,及時清除地膜,防治土壤溫度過高。其次,科學澆灌。黃瓜生長初期需水量不大,但葉片達到12片時,每天澆水2~3次,為黃瓜生長提供充足水分。結果盛期澆水量根據(jù)黃瓜的莖葉生長狀況,即莖葉有韌性說明黃瓜水量適宜。黃瓜追肥以尿素和鉀肥為主。同時,要合理控制植株高度,當長到24 cm時,可吊索為黃瓜提供攀爬空間。
收獲后徹底清除落葉和病株,對于有病蟲害感染土壤,按100 kg/667m25%石灰水的用量均勻噴施地表進行消毒處理。
黃瓜霜霉病的致病菌為古巴假霜霉菌,不僅是露地黃瓜種植的常見病害之一,也是日光溫室黃瓜生產上最嚴重的流行性病害。主要發(fā)生在黃瓜生長初期,病菌從葉面開始擴散,子葉上開始出現(xiàn)褪綠斑,然后背面出現(xiàn)灰黑色霉層,最終葉片被黑色霉狀物覆蓋[3]。
防治方法:①科學選種:選種優(yōu)秀抗病害品種,早熟品種發(fā)病率高于晚熟品種。②露地栽培: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土壤種植。③溫室種植:合理控制溫度和濕度,溫度控制28~32℃,空氣濕度60%~70%。④合理施肥:施足基肥,生長期減少氮肥施用。⑤藥物防治:選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施防護。
黃瓜白粉病為真菌病害,主要侵害葉片,其次為葉柄、莖部,發(fā)病初期,葉片產生小粉斑,隨后形成大片白粉區(qū),嚴重情況下,葉面布滿白粉直至枯死。
防治方法:①科學選種:選擇發(fā)病輕或抗病性的黃瓜品種。②露地栽培:選擇通風良好,土質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種植。③溫室種植:降低溫度和濕度,避免溫室過于悶熱。④合理施肥:配合使用磷鉀肥,防止脫肥早衰。⑤藥物防治:選用醚菌酯+75%百菌清750倍噴施防護。
黃瓜灰霉病為真菌病害,和幼苗光照不足有關,主要侵襲果實,黃瓜幼果感染后會停止生長、變軟,然后腐爛、萎縮,病斑擴散快,當莖蔓染病后,會引發(fā)爛秧。
防治方法:①徹底清除病殘體:收獲后期深翻土壤(>20 cm)[4],噴施土壤消毒劑+新高脂膜。②露地栽培:合理澆水,忌在陰天澆水。③溫室種植:保持大棚清潔衛(wèi)生,通風換氣,做好保暖措施。
黃瓜黑斑病的致病菌為瓜鏈格孢菌,主要發(fā)生在夏秋季露地栽培的植株上。主要侵害黃瓜葉片,以中下部分向上感染,發(fā)病初期,葉片發(fā)病部為圓形小斑點,呈污綠色,后期發(fā)展為圓形病斑,病斑為水漬狀,呈綠色暈圈。
防治方法:①種子消毒:用55℃溫水浸泡種子 15 min,然后立即放入冷水冷卻。②農業(yè)防治:采用輪作倒茬,溫室栽培做好通風換氣,排濕降溫工作,嚴禁大水漫灌。③藥物防治:選用68%精甲霜錳鋅水分散粒劑600倍液噴施防護。
白粉虱主要在黃瓜葉背面吸取汁液,其分泌密露污染葉片,造成葉片霉菌感染,葉片褪色、變黃、萎蔫,不利于植株光合作用。
防治方法:①避免混栽:黃瓜和菜豆、西紅柿不能混栽。②生產茬口調整:頭茬種植白粉虱危害輕的農作物(甜椒、芹菜),下茬種植西紅柿或黃瓜。③溫室種植:摘除白粉虱污染的老葉,燒毀處置,切勿亂扔,同時設置黃板。④藥物防治:選用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噴霧防治,每周1次,連續(xù)使用3次就能有效防治白粉虱。
根結線蟲主要損失黃瓜根部,因此地上受害癥狀不明顯,但發(fā)病后期葉片發(fā)黃,生長緩慢,出現(xiàn)明顯的缺水缺肥的癥狀,影響果實生長。
防治方法:選用80%二溴氯丙烷乳油10倍液向黃瓜根部噴灑,確保根系部土壤濕潤,然后用土壤壓實。
隨著黃瓜種植面積的增大,日光溫室黃瓜種植、大棚黃瓜種植和無土栽培黃瓜種植等技術為黃瓜增產增收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要想獲得高產高質的黃瓜,需要從黃瓜的選種、育苗、幼苗處理、整地、播種、施肥灌溉和田間管理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堅持科學種植,為黃瓜提供適宜的水溫和營養(yǎng),同時做好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潛葉蠅、白粉虱、根結線蟲和薊馬等病蟲害防治工作,這樣才能提高黃瓜品質和產量,為人們提供源源不斷的新鮮、健康、綠色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