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舸揚(yáng)
心扉敞開,向著白云的那邊,迷茫中不停地摸索,孤獨中不停地嗅探,忽而,摸索到了溫?zé)岬奈淖郑崽降搅艘缦愕牟貢?。化作暖流,涌入心扉…?/p>
陽光斜照下的積雪锃亮耀眼,卻也讓人體會到冬日的平和與舒適,值此閑暇時期,又來省圖書館做客。
翻開一本《遼塔的故事》,就仿佛走入一扇門,走入一個全新的別樣天地,農(nóng)安黃龍府、朝陽遼塔……對“治國以儒,治民以佛”的觀念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與認(rèn)知。
就在此時,書里面遼塔的風(fēng)鈴仿佛動起來了,聞到了一種醉人的氣息,是塔前香爐的香氣!于是,爐香與墨香交織在一起,沁人心脾。我才真正領(lǐng)悟書的靈魂是多元豐富的,更加懂得書所承載的文化積淀和歷史傳承。聽完遼塔的風(fēng)鈴,浩蕩儒風(fēng)便徐徐而來。
幾年前,隨父到曲阜拜謁三孔。走進(jìn)孔子博物館,最先看到的是一面書墻,用書做成了孔子的塑像。歷經(jīng)千年,香如故,不覺感動。看向書,想象千年前燭光下讀《易》的夫子。他的手已瘦骨嶙峋,卻有力量執(zhí)沉重之竹簡,日夜不輟地閱讀與學(xué)習(xí)?;逎y懂不會使先師屈服,一遍,兩遍,三遍……后人難以計數(shù),孔夫子怕是也忘記了記憶之辛。
何能使其堅持,是墨香,積淀中華文明的幽幽書香。書簡間的皮帶斷了,就用手指串聯(lián),因為《詩》《書》《易》早已滋潤心靈與靈魂。
我的書房總有余香流存,不止是印刷的墨香,更有陸放翁的梅香、莫高窟的顏料之香、額爾古納的麝香……萬千光影,若能行走于字里行間,即是幸甚至哉。
傳千年之經(jīng)義,燃萬古之明燈。至圣先師的車轍就在跟前,沿漫漫征途上下求索。書以親切包容的姿態(tài)散發(fā)暗香,等待后生晚輩的熱忱之心。
溢香的藏書,亟待嗅探,一枚書簽,與歲月長談,雅韻清氣,滋潤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