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歡
(遼寧師范大學 文學院,遼寧 大連 116081)
同義詞研究是古漢語專書詞匯研究重點內(nèi)容之一。《詩經(jīng)》因其章節(jié)復沓的行文特點而產(chǎn)生了大量的同義詞,表示“幫助”義的同義動詞就有15個。本文以《詩經(jīng)》中的“幫助”義動詞為研究對象,辨析其在同一義位下的同中之異。
《詩經(jīng)》所涵蓋的詩歌內(nèi)容十分豐富。外出征戰(zhàn)祭祀祈求出征順利,日常祭祀祈求昊天保佑國泰民安、風調(diào)雨順等諸多活動,使得表示“幫助”義的一批動詞得到了廣泛應用。(本文所涉及的“幫助”義是指廣義上的“幫助”,如臣子對君主的輔佐,朋輩之間的幫助等,都算作表示“幫助”義一類。)
其實對《詩經(jīng)》同義詞的辨析研究,至少在《左傳》時代就已經(jīng)存在[1]。但對同義詞的理解,學界尚無定論?!八^同義,是說這個詞的某一意義和那個詞的某一意義相同,不是說這個詞的所有意義和那個詞的所有意義都相同。”[2]黃金貴先生從 “構(gòu)組的系統(tǒng)性,立義的單一性,然后又要求細辨一義的同中之異?!盵3]三方面對王力先生一說予以佐證。徐正考先生則提出了具體的確認同義詞關系的方法,即以“系聯(lián)法”為主,以“參照法”為輔[4],二者相結(jié)合,這樣更具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本文結(jié)合上述諸法,以《詩經(jīng)注析》為底本,結(jié)合上下文語境,共檢索出“幫助”義詞語19 個:將、施、佽、介、戎、匡、助、艾、佐、相、攝、為、輔、馮、翼、虞、右、序、荓峰。按詞性劃分,則可分作動詞和名詞兩大類;除“戎、馮、翼、荓峰”為名詞外,其余的15 個語詞均為動詞性的“幫助”義,后者是本文討論的重點。
表示“幫助”義的15 個動詞在同義關系的構(gòu)成上有著本義、引申義和假借義之分。具體說來:
這類動詞有“佐”“右”“助”,本義都表示“幫助”。
1.“佐”,《說文·左部》:“左,手相左助也。臣鉉等曰:‘今俗別作佐?!盵5]94即左的本義就表示“幫助”,《小雅·賓之初筵》:“既立之監(jiān),或佐之史?!敝杏玫木褪撬谋玖x。今表示“幫助、輔佐”之義時統(tǒng)一用“佐”字,“左”只表示左手義,“佐助”之義為后起字“佐”所替代,二者是“佐助”意義上的古今字。
2.“右”,《說文·口部》:“右,助也?!盵5]26《段注》:“右者,手也。手不足以口助之,故曰助也?!奔从业谋玖x為幫助。《爾雅·釋詁》釋曰:“右,導也。導,勴也?!毙蠒m疏:“《說文》云:‘勴,助也?!苯癖硎尽皫椭?、保佑”義的“右”為后起字“佑”字所代替,“右”與“佑”在“幫助”義上構(gòu)成一對古今字。
3.“助”,《說文·力部》:“左也?!盵5]293《段注》:“左今之佐字?!眳⒖瓷衔摹白簟笨芍?,“左”有“幫助”義,《小雅·車攻》:“射夫既同,助我舉柴。”是用其本義。
這類動詞有“佽”“匡”“相”“攝”“施”“為”“輔”。本義并不相同,但由于詞義的發(fā)展,其引申“幫助”義可構(gòu)成同義關系。
1.“佽”,《說文·人部》釋為:“佽,便利也?!盵5]161本義即為便也、利也?!短骑L·杕杜》:“人無兄弟,胡不佽焉?”《毛傳》:“佽,助也。”使之“便利”就是“幫助”,二者意義相近,是其近引申義。
2.“匡”,《說文·匚部》:“匡,飲器,筥也?!盵5]268本義是古代盛飯的用具?!缎⊙拧ち隆罚骸巴跤诔稣鳎钥锿鯂??!薄多嵐{》:“匡,正也。”馬瑞辰《通釋》:“匡當讀為‘匡撫寡君’之匡??镎咧病!钥锿鯂q云以佐天子也。”至此,“匡”由盛飯用具引申表示“匡正、匡撫、幫助”義。
3.“相”,《說文·目部》:“相,省視也。”[5]67即“相”的本義是動詞“觀看”。后引申為表示幫助盲人行路的人,如《論語·季氏》:“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焉用彼相矣?”又引申出“幫助”義,《詩經(jīng)·生民》:“誕后稷之穡,有相之道?!?/p>
4.“攝”,《說文·手部》:“攝,引持也?!盵5]252《段注》:“謂引進而持之也?!奔幢玖x是提、拉之義?!洞笱拧ぜ茸怼罚骸芭笥沿鼣z,攝以威儀。”《毛傳》:“言相攝佐者以威儀也?!薄督?jīng)義述聞》卷七:“攝即佐也?!奔础皵z”由從下至上的附加義素引申表示“幫助”。
5.“施”,《王風·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將其來施施。”《顏氏家訓·書證篇》:“河北《毛詩》,皆云施施,江南舊本,悉單為施?!奔创司溲芤弧笆弊帧!墩f文·?部》“施,旗皃?!盵5]137《段注》:“旗旖,施也。”《玉篇·?部》:“施,張也?!奔础笆钡谋玖x是旗子張開飄揚之貌,后引申為設置,如《小雅·大東》六章:“有捄天畢,載施之行?!薄锻ㄡ尅罚骸皝硎┆q言來食,施亦為也,幫也?!薄对娊?jīng)》中所用是“施”的遠引申義,即由飄動的旗子引申表示標記設置所在,再引申表示幫助。
6.“為”,《說文》:“為,母猴也?!盵5]57此解不確?!盀椤钡墓盼淖中蜗袷譅看笙螅玖x為勞作?!对娊?jīng)·鳧鷺》:“公尸燕飲,福祿來為?!薄多嵐{》:“為,猶助也,助成王也?!奔础盀椤庇山柚髞韯谧鬟M而引申出“幫助”義。
7.“輔”,《說文》:“輔,人夾車也?!盵5]305《段注》:“春秋傳曰‘輔車相依’……蓋如今人縛杖于輻以防輔車也?!奔础拜棥钡谋玖x是綁在車輪外側(cè)起加固作用的兩條直木,后引申出幫助、輔佐義,如《詩經(jīng)·閟宮》:“大啟爾宇,為周室輔?!?/p>
此項可二分為“本有其字”和“本無其字”。
“本有其字”的假借現(xiàn)在一般叫做通假,如“介”?!夺亠L·七月》:“為此春酒,以介眉壽?!薄多嵐{》:“介,助也”,《毛詩正義》引《爾雅·解詁》云:“介,右也;右,助也?!蓖趿Α锻醋值洹分姓J為,“介”字實有一同源字“”,二字同為見母字,音丐?!墩f文》:“,大也。”《方言》:“,大也,東齊海岱之間曰‘’?!薄墩f文解字義正》云:“,通作介?!薄墩f文·大部》《段注》:“,經(jīng)傳多假‘介’為之?!笨梢姟敖椤迸c“”既是同源字,古書又有通假之說,所以“介”可訓為“大也”。而鄭箋訓“介,助也”實與毛傳訓“介、景,皆大也”相同[6],因為“助”與見于古書的“益”均可通過“加、大、增多”相訓釋,且都說得通?!对娊?jīng)》中所用到的“介”來表示“幫助”義即是借用了同音字“”。
“本無其字”的假借有“艾”“將”“虞”。
1. “艾”,《說文·艸部》:“冰臺也。”[5]13《爾雅·釋草》:“艾,冰臺?!惫弊ⅲ骸敖癜铩!奔础鞍钡谋玖x是艾草?!缎⊙拧x鴦》:“君子萬年,福祿艾之?!薄稜栄拧め屧b》:“艾、歷,相也。相,輔也?!比诌f訓,均是輔助之義??梢姡鞍敝玖x與“幫助”義相差較遠,應是假借來表示“幫助”義。
2. “將”。《大雅·桑柔》:“國步蔑資,天不我將?!盵5]252《鄭箋》:“將,猶扶助也?!薄皩ⅰ睂崬椤啊敝枳?,《玉篇·手部》:“,今作將?!薄墩f文·手部》:“,扶也,從手爿聲?!薄墩f文·手部》釋“扶”為:“扶,左也?!鄙瞎拧皩ⅰ薄啊庇滞瑸榫福柌孔?,二字同音??梢姟对娊?jīng)》中的“幫助”義用的是“”的本義,“將”僅是音相近而借用來表示“幫助”義。
3. “虞”,《說文·虍部》:“虞,驅(qū)虞也。”[5]98即“虞”的本義為獸名?!洞笱拧ぴ茲h》:“昊天上帝,則不我虞?!薄锻ㄡ尅罚骸啊稄V雅·釋詁》:‘虞,助也?!c四章‘則不我助’同義?!薄督?jīng)義述聞》卷七:“虞,猶撫有也。”仁獸義與“幫助”義相距較遠,應是假借所得。
這些動詞在存同之時還有著相異之處。
如上文所述,各詞在構(gòu)成“幫助”義同義詞時有著本義、引申義和假借義之分,其中用作引申義表“幫助”這一同義關系的情況最多,用本義和假借義的情況次之。
即使都表示“幫助”義,但由于動詞自身所帶附加義素的不同,在具體語境中,“助”的側(cè)重面和感情色彩也有所差異。
1.在表示“幫助”這一義位下通常伴有“自上而下”的附加義素,這類動詞有“將”“艾”“介”“虞”“右”“序”,如:
(1)樂只君子,福履將之。(《周南·樛木》)
(2)君子萬年,福祿艾之。(《小雅·鴛鴦》)
(3)神之聽之,介爾景福。(《小雅·小明》)
(4)昊天上帝,則不我虞。(《大雅·云漢》)
(5)詩邁其邦,昊天其子之?實右序有周。(《周頌·時邁》)
除了有“自上而下”的附加義素外,這時的“助”在文中還側(cè)重表示“保佑”之義,如“艾”“右”:可參見例(2)與例(5)。
2.在表示“幫助”這一義位下通常伴有“自下而上”的附加義素,這時的“助”更側(cè)重于表示“輔助、輔佐”之義,如“攝”:
(6)其告維何?籩豆靜嘉。朋友攸攝,攝以威儀。(《大雅·既醉》)
3.在表示“幫助”這一義位下更側(cè)重表示“救助”義,“助”的感情色彩更為強烈,這一類的動詞為“匡”,如:
(7)王于出征,以匡王國。(《小雅·六月》)
“以匡王國”意在匡撫、救助國家,可見情感之急切。
各動詞在《詩經(jīng)》一書的不同語境中,其所相關的句法成分均有所差別。
1.“幫助”之主語之別
(1)當主語為天、神明、福祿等具有特殊色彩的一類事物時,動詞常用“將”“艾”“介”“虞”“右”“序”,如“樂只君子,福履將之?!保ā吨苣稀湍尽罚皩ⅰ北硎靖5搶拥膸椭弧吧裰犞?,介爾景福?!保ā缎⊙拧ば∶鳌罚敖椤北硎旧耢`對民眾的恩賜與幫助,等等。
(2)當主語為一般類的事物或人時,后常接“施”“佽”,如“彼留子嗟,將其來施?!保ā锻躏L·丘中有麻》)“施”這里表示民眾之間的幫助;“人無兄弟,胡不佽焉?”(《唐風·杕杜》)“佽”表示朋輩之間的幫扶。
2.“幫助”之賓語之別
書中所用表示“幫助”義的動詞均為及物動詞,只是所帶賓語有所不同。
(3)賓語為人時,常用的動詞“將”“艾”“右”“助”“佽”,如“樂只君子,福履將之?!保ā吨苣稀湍尽罚弧熬尤f年,福祿艾之?!保ā缎⊙拧x鴦》);“我將我享,維羊維牛,維天其右之?!保ā吨茼灐の覍ⅰ罚弧吧浞蚣韧?,助我舉柴?!保ā缎⊙拧ぼ嚬ァ罚?;“人無兄弟,胡不佽焉?”(《唐風·杕杜》)。
(4)賓語為物的如“匡”,“王于出征,以匡王國?!保ā缎⊙拧ち隆罚?/p>
(5)接雙賓語的動詞有“介”,如“神之聽之,介爾景福?!保ā缎⊙拧ば∶鳌罚弧耙越槲沂蝠?,以轂我士女?!保ā缎⊙拧じμ铩罚?/p>
文章雖對《詩經(jīng)》中的“幫助”義同義動詞作了詳細梳理但仍存在尚待探討之處。如“序”,《說文·廣部》:“序,東西墻也?!币隇闁|西之廂房,《尚書·顧命》:“西序東鄉(xiāng)”。均與“幫助”義無關?!吨茼灐r邁》中有:“昊天其子之,實右序有周?!薄锻ㄡ尅丰尀椋骸皩嵱倚蛴兄?,猶言實佑助有周也。右序二字同義?!眳顷]生《詩義會通》:“右、序,皆助也。二字同義?!比徊殚喒艜?,未見“序”有“幫助”義的固定條目的記載。我們只能暫且將其劃分為假借一類,至于是“本有其字”還是“本無其字”,尚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