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紹德
千里彝山深處,增益村是一個藏身林海深澗里的彝族村寨。
鹽馬古道不辭其深山僻野,蜿蜒曲折的馬蹄,一聲聲踩碎的千年歲月,深邃悠遠的詩情畫意之美,古典與清新,對比強烈,和諧寧靜。
攝友們的照片上,輕逸的白霧籠罩著高原林海,林海深處隱隱露出青黑的幢幢瓦屋,村前的小徑上,走著純樸的農(nóng)民和悠閑的牛群,歡騰的小溪在林海深澗中蜿蜒流淌。
走,去增益。增益的詩情畫意,撩撥著一見之下深刻難忘的旅人,能不去看看嗎?
果不其然,增益并沒有讓人失望。當(dāng)客人走近她的時候,古老神秘而又現(xiàn)實新奇的物事奔涌而來,讓人怦然心動,然后鬼使神差般,一次又一次不由自主地撲入她的懷抱。
增益第一惹眼的是她漫山遍野的云南松、華南松,千畝林海涌動,氣勢壯闊。置身林海,聞松身奇香,聽風(fēng)松和鳴,心潮隨之澎湃。
明朝永樂時期,一支逐水遷徙的彝民從山外尋來,沿著林海深處的溪流直抵山頂,只見四圍高山屏障,一條鹽馬古道彎彎曲曲走向遠方,因山高林密澗深,水流豐沛,乃依樹而隱,臨水而棲,遂將村落起名增益(彝語為栗樹下流淌的清水),溪流取名增益溪。富有智慧眼光的增益彝民先祖,在這片青山綠水、鳥語花香的土地上安居樂業(yè),繁衍子孫。
炊煙裊裊,雞鳴犬吠,牛羊哞咩。漸漸地,遷徙而來的民族越來越多,分布以增益為中心,在四周山山嶺嶺的松林中建立家園。村民坐山吃山。沒有土地,他們用一塊塊的山石,在陡峭的山坡上壘埂造地,種植莊稼,放牧牛羊,以頑強的生命力,延續(xù)鹽馬古道的傳奇。
增益溪潺潺流淌,從高山流向平壩,稍平坦的壩子里,村民開墾出一層層梯田,水稻、麥子、玉米、蔬菜,一年四季郁郁蔥蔥。牛馬在河邊悠閑自得地享受青青河邊草,鴨子在碧波蕩漾的河里戲水,瑯瑯書聲在校園里回蕩。
斑駁的鹽馬古道,一頭連著昆明市祿勸云龍、團街、撒營盤,一頭連著武定縣、祿豐黑井,彎彎曲曲翻山越嶺延伸到歷史深處,留下許多動人的故事。老人們說,鹽馬古道上,布匹、食鹽、藥材等貴重商品往來繁忙,一些土匪山賊便緊緊盯上了這條發(fā)橫財?shù)摹包S金道”,時常出沒林間山坳剽掠商人,大肆劫財害命。殃及附近村民,平民百姓畏之如虎。
當(dāng)年的鹽馬商道早已沒落在荒草野林之中,有的已經(jīng)消失,有的仍然留存。我們走在當(dāng)年的商道上,山勢之陡峭、崎嶇、狹窄,走了很遠都難見人煙,望之令人肝膽生寒,恐懼之心油然而生。懷想當(dāng)年那些奔波往來的商旅行人,為了生存夢想,冒著身家性命地奔走山中,豺狼虎豹、盜賊強梁防不勝防,隨時都有拋尸荒野的危險,為著養(yǎng)家糊口,生路何其艱難。俱往矣。小橋、流水、古道,如果以旅人的情懷游走,又是另一番美妙的鄉(xiāng)愁記憶。
舊時的增益,不僅面臨著人禍的危害,還有天災(zāi)的毀滅。相傳,一百多年前,這里住著99戶人家,是鹽馬古道上的一個驛站,商賈云集,有客棧、酒鋪、賭場,異常熱鬧,春節(jié)期間玩一百多節(jié)的龍燈,不用去外地找人。可是一場瘟疫奪去了許多人的生命,后來人煙稀少。
看著增益現(xiàn)實的美景,聽著增益曲折的過去,現(xiàn)實與歷史形成強烈反差。幸運的是,美麗的現(xiàn)實和迷人的鄉(xiāng)愁,在增益依然完好地保存著,她可以成為現(xiàn)代人心靈和詩意皈依地。
責(zé)任編輯:張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