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青
從老舍先生的文章里,我們看到了一個溫情又有詩意的城市——濟南;在梁實秋先生的筆下,北平的人們在冬天是忙碌的、熱鬧的、喜氣的;讀郁達夫的《江南冬景》,我們又會由衷感慨:在那個微雨溫暖的江南,臨窗遠望,思緒紛飛,是多么的愜意!你那里的冬天又有怎樣的風(fēng)景呢?
書香一瓣
把椅子靠在窗緣上,背著窗坐了看書,太陽光籠罩了我的上半身,它非但不像一兩月前地使我討厭,反使我覺得暖烘烘地快適。這一切生命之母的太陽似乎正在把一種祛病延年、起死回生的乳汁,通過了它的光線而流注到我的體中來。
我吃驚于自己的感覺,為什么忽然這樣變了?前日之所惡變成了今日之所歡;前日之所棄變成了今日之所求;前日之仇變成了今日之恩。張眼望見了棄置在高閣上的扇子,又吃一驚。前日之所歡變成了今日之所惡;前日之所求變成了今日之所棄;前日之恩變成了今日之仇。忽又自笑:“夏日可畏,冬日可愛”,以及“團扇棄捐”,乃古之名言,夫人皆知,又何足吃驚?于是我的理智屈服了。
——豐子愷《初冬浴日漫感》
【高分技法】
冬天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清涼和寧靜,還有一些思考和哲理。正所謂“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答案自然也不一樣。如同扇子是夏天的寵兒,是冬天的棄兒一樣,個人的需求影響了對萬事萬物的評判立場。
書香一瓣
說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鍋”(鋁鍋)白煮豆腐,熱騰騰的。水滾著,像好些魚眼睛,一小塊一小塊豆腐養(yǎng)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鍋在“洋爐子”(煤油不打氣爐)上,和爐子都熏得烏黑烏黑,越顯出豆腐的白。這是晚上,屋子老了,雖點著“洋燈”,也還是陰暗。圍著桌子坐的是父親跟我們哥兒三個?!把鬆t子”太高了,父親得常常站起來,微微地仰著臉,覷著眼睛,從氤氳的熱氣里伸進筷子,夾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們的醬油碟里。我們有時也自己動手,但爐子實在太高了,總還是坐享其成的多。這并不是吃飯,只是玩兒。父親說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著那鍋,等著那熱氣,等著熱氣里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
——朱自清《冬天》
【高分技法】
提到冬天,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寒冷,而朱自清想到的則是豆腐。熱騰騰的豆腐,圍桌而坐的家人,不斷氤氳的熱氣,這一切都讓人感到溫暖,感到踏實。寫冬天,不寫其寒冷,而是獨辟蹊徑寫人間煙火的溫情,以物寫情,這個角度不僅新穎,更容易和讀者產(chǎn)生共鳴。
書香一瓣
當(dāng)太陽撥開云霧,當(dāng)它在嚴(yán)冬傍晚披上閃爍發(fā)光的紫紅色長袍墜落時,人們幾乎無法忍受它那令人眩目的光芒。即使在我們嚴(yán)冬卻偏偏不恰當(dāng)?shù)胤Q為溫帶的國家里,自然界萬物永遠不會除掉盛裝和失去盎然的生機,廣闊的麥田鋪上了鮮艷的地毯,而天際低矮的太陽在上面投下了綠寶石的光輝,地面披上了美麗的苔蘚。華麗的常春藤涂上了大理石般的鮮紅和金色的斑紋。報春花、紫羅蘭和孟加拉玫瑰躲在雪層下面微笑。由于地勢的起伏,由于偶然的機緣,還有其他幾種花兒躲過嚴(yán)寒幸存下來,而隨時使你感到意想不到的歡愉。雖然百靈鳥不見蹤影,但有多少喧鬧而美麗的鳥兒路過這兒,在河邊棲息和休憩!當(dāng)?shù)孛娴陌籽┫耔驳你@石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或者當(dāng)掛在樹梢的冰凌組成神奇的連拱和無法描繪的水晶的花彩時,有什么東西比白雪更加美麗呢?
——【法】喬治·桑《冬天之美》
【高分技法】
色彩的描寫是此篇文章的亮點之一。習(xí)慣中我們總是喜歡用冷色調(diào)——“白”來描繪冬天,而作者卻一改常規(guī),選了紫紅、綠、鮮紅、金色這些原本是用來描繪春天的詞匯來歌頌冬天。這些炫麗的色彩讓人感覺整個冬天都是生機勃勃的;此外,冬天是靜的,而鳥兒則是喧鬧的,文章動靜結(jié)合,從視覺和聽覺的不同角度寫出了自己對冬天的獨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