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詩奇
人生會經(jīng)歷太多的失敗和成功,唯有不忘初心,才能永葆自己的生命力。
山河功業(yè)存,六十七年初心不改。
國家測繪局第一大地測量隊,簡稱國測一大隊,于1954年建隊,至今已為祖國測繪了六十七年,堅持用雙腳丈量祖國。在嚴酷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面前,他們始終堅守初心,做科學的先行者,以自己微薄的力量為筆,讓祖國的建設在山河大地的圖紙上徐徐展開。新中國成立不久,國測一大隊的老隊員就在物資和設備雙重匱乏的條件下開展工作。他們老帶新、長帶幼,深入戈壁沙漠無人區(qū),攀登珠穆朗瑪峰,用血與淚的付出,在生與死的邊緣奉獻著。如今,隊員們依舊恪守老一輩的規(guī)矩,懷揣初心,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堅守崗位。建隊以來,共有46名職工犧牲,其中大部分只有二三十歲,有的人甚至連一塊墓碑也沒來得及立。
隊員們說:“我們不怕苦、不怕死、不怕寂寞,因為我們不會忘記熱愛祖國、忠誠事業(yè)、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測繪精神。”“只步為尺測乾坤,丹心一片繪社稷”,他們的確做到了不忘初心,用血汗乃至生命繪出祖國的壯美藍圖。無論面對怎樣艱難困苦的情形,他們都能堅守本心,為了國家的繁榮和發(fā)展不懈前行。他們的行為體現(xiàn)了一名技術(shù)人員的理想與忠誠,責任和擔當。
蘊玉抱清輝,教書多載真我不忘。
葉嘉瑩的經(jīng)歷頗有些傳奇色彩。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她先后輾轉(zhuǎn)臺灣大學、淡江大學、臺灣輔仁大學等校兼職教授詩詞曲,漸漸成為享譽華人世界的詩詞誦讀專家。她收到多所知名外國學府的聘請,有的甚至讓她做終身教授。但葉嘉瑩始終不忘自己身體里流淌著華夏子孫的血液。1979年,她回到祖國,在南開大學任教,成為南開大學最受歡迎的古典文學教師。七十多年的教學生涯,葉嘉瑩培養(yǎng)了大批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古典文學人才,為傳播中華文化做出了重大貢獻。七十多年的風風雨雨,葉嘉瑩從未在意過地位高低,從未計較過物質(zhì)享受,也從未忘記自己的初心,把所有精力投入自己堅守的中華民族優(yōu)秀詩歌文化的傳承上,還將自己的積蓄3586萬元捐給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用以支持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
她“續(xù)易安燈火,得唐宋薪傳,繼靜安絕學,貫中西文脈”,堅守真我,不忘初心;傳承文化,感動世人。
還有不被名利蒙蔽,一生致力雜交水稻研究,只為全世界人民能吃飽飯的袁隆平;一心要改變山區(qū)女孩的命運,克服重重困難創(chuàng)建山區(qū)女子高中的張桂梅等,都是如此。只有堅守初心,才不會忘卻真我。
我們中學生無論是現(xiàn)在,還是將來,面對各種生活壓力和誘惑時,永遠不要忘記:唯有堅守自我,才能排除干擾,成就更好的自己。
教師點評
小作者選取的素材絕大多數(shù)來自“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能感動國人,必是矢志不渝,不改初心的精神;反之,能夠始終如一,堅守本心,必能成就大業(yè),創(chuàng)造輝煌。所以,小作者將目光鎖定于宏大主題,既緊扣題意,又呼應熱點,不失為明智的做法。
文章貌似只將熱點人物事例簡單羅列,細讀卻發(fā)現(xiàn),事例的講述、人物的經(jīng)歷及思想甚至字里行間,都不忘提及“堅守初心”這一主旨。每個事例都可以從多層面、不同角度進行解讀。寫作時,如何從某個素材中找到最切合題意的解讀角度和敘事方式,是我們應掌握的技巧之一。(吳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