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建華,尹俊峰,焦慧娟,胡偉盛,劉俊平
(駐馬店市中心醫(yī)院 神經內一科,河南 駐馬店 463000)
腦梗死具有高發(fā)病率、高復發(fā)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殘率特點。隨著我國老齡化加重,腦梗死患者越來越多。腦梗死分為前循環(huán)腦梗死和后循環(huán)腦梗死,前循環(huán)腦梗死占全部腦梗死的比率很大[1]。前循環(huán)腦梗死常見的癥狀為言語障礙、偏癱、偏身麻木,中重度患者可以出現(xiàn)意識障礙等。輕度患者一般治療后遺癥較少,中度的患者一般經過正規(guī)的治療可以有相對較好的預后,重度患者死亡率較高,預后差。腦梗死治療分為超急性期治療、急性期治療和恢復期治療。超急性期治療為溶栓、橋接治療,但受于時間的限制,只有很少一部分患者能夠接受該治療。急性期治療可給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脂及改善腦循環(huán)治療,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急性期過后神經功能恢復較差。所以加強恢復期的治療可以提高患者的預后,改善生活質量。但是針對恢復期的輸液治療較少,丹參多酚酸注射液適用于缺血性卒中恢復期患者。本研究對在駐馬店市中心醫(yī)院治療的120例前循環(huán)恢復期中度腦梗死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其中觀察組60例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丹參多酚酸注射液治療,觀察患者不良反應及治療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取駐馬店市中心醫(yī)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前循環(huán)恢復期中度腦梗死患者,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齡45~80歲,平均57歲。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12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對照組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齡56.5歲;觀察組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齡57.5歲。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①入院時發(fā)病時間>14 d且<21 d,無引起殘疾的合并癥;②病情相對穩(wěn)定,能配合檢查及治療;③符合2010年腦卒中診斷標準及腦卒中病因分型符合小動脈閉塞型的診斷標準[2];④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分[3]為4~22分;⑤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對丹參多酚酸過敏及嚴重不適;②心肝腎嚴重功能不全;③腦梗死急性期溶栓及橋接;④嚴重的出血傾向,如腦梗死并顱內出血、消化道出血急性期;⑤遺留神經功能障礙,如腦出血后遺癥、先天殘疾;⑥顱內較嚴重病變,如腫瘤等。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接受抗血小板聚集、降脂、康復及基礎疾病治療,如冠心病、血壓、血糖。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丹參多酚酸注射液(天津天士力生產,國藥準字Z20050248)0.13 g加入9 g·L-1氯化鈉注射液250 mL,靜脈注射,每日1次。觀察組及對照組均治療14 d。
1.4 觀察指標
1.4.1不良反應 觀察患者皮疹、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2日常生活能力 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3]評估日常生活能力,包括吃飯、穿衣、大小便等,評分越低表示生活能力越差。>60分為功能輕度障礙,基本能生活自理;40~60分為功能中度障礙,生活部分需要幫助;20~40分為功能重度障礙,生活需要很大幫助;<20分為功能嚴重障礙,生活完全依賴。
1.4.3神經功能缺損程度 采用NIHSS[3]進行神經功能缺損評定。依據(jù)《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4]評價治療效果,患者治療后NIHSS評分降低91%~100%為痊愈,降低46%~90%為顯效,降低18%~45%為有效,降低≤18%為無效。將有效、顯效、痊愈納入總有效。
2.1 不良反應觀察組與對照組在治療中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2.2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治療前,兩組NHI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4 d后,兩組NHIS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NHISS評分比較分)
2.3 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治療前,兩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4 d后,兩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分)
2.4 治療效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腦梗死是缺血性腦卒中的一種,腦梗死后神經細胞的壞死及凋亡有多種機制參與,從而影響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其按血液供應和解剖部位分為前、后循環(huán)腦梗死,因其解剖學、血液供應不同,危險因素各異,治療及預后也不盡相同[5-6]。前循環(huán)腦梗死預后較后循環(huán)梗死預后相對較好,但是及時有效的治療也非常重要。臨床上治療急性前循環(huán)梗死的常用方法為介入治療、靜脈溶栓治療及卒中單元[7]。但是介入治療及溶栓治療由于發(fā)病時間到患者入院及介入技術的限制,卒中單元大部分醫(yī)院還未建立,一部分患者到醫(yī)院后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窗,一些患者甚至到了腦梗死的恢復期。丹參多酚酸注射液是多種確定化學結構的水溶性丹酚酸,適用于腦梗死恢復期治療。但既往的研究多為丹參多酚酸注射液治療急性期腦梗死[8-10]。本研究結果顯示,丹參多酚酸注射液治療前循環(huán)中度恢復期腦梗死,可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提高治療有效率及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這說明丹參多酚酸治療前循環(huán)中度腦梗死有一定的療效。
丹參多酚酸注射液是一種水溶性有機酸,分子量小,可通過血腦屏障發(fā)揮多重藥理作用,在動物實驗中發(fā)現(xiàn)其可使缺血性大鼠小腦梗死體積明顯減小,神經功能得到恢復[11]。多項研究發(fā)現(xiàn),丹參多酚酸改善腦供血主要通過以下途徑:通過清除自由基起抗氧化作用,抑制炎癥反應,抑制脂質過氧化,保護線粒體使其損傷減輕;抗血小板聚集,但對凝血系統(tǒng)影響不明顯,不增加顱內出血風險;通過神經生長因子等參與,重塑血管神經,促進血管神經再生,增加腦缺血區(qū)血流量;影響白細胞介素10的表達,促進神經功能恢復;調節(jié)細胞內鈣濃度,減輕神經功能缺損;抑制谷氨酸等興奮性氨基酸的釋放,減輕腦水腫[12-13]。丹參多酚酸還能通過其他途徑促進神經功能恢復[14-16]。本研究在觀察組加用丹參多酚酸治療恢復期中度前循環(huán)腦梗死臨床效果良好,這可能與重塑血管神經、改善血流、抗血小板聚集、促進神經再生相關。
臨床上丹參多酚酸能夠改善缺血部位的血液供應,改善應激,從而改善患者的運動、語言和運動功能[17],此外還可通過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抗動脈硬化等作用促進神經系統(tǒng)功能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丹參多酚酸能明顯降低恢復期前循環(huán)中度腦梗死患者NIHSS評分,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提高患者治療效果。但是本研究為單中心研究、病例數(shù)及觀察指標較少,在以后的研究中可結合頭顱影像學灌注觀察缺血部位的血供彌補缺陷。
綜上,丹參多酚酸治療前循環(huán)中度腦梗死效果良好,可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進神經功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