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宏* 馮友紅 邰兆琴 徐小虎 許亞春
乳腺癌是我國女性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其發(fā)病率呈逐漸增長趨勢,嚴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已成為社會重大公共衛(wèi)生問題。由于乳腺癌早期無特異性癥狀和體征,易與乳腺良性疾病混淆,所以早期準確診斷、盡早治療對預后改善具有重要意義[1-2]。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乳腺癌鑒別診斷中具有一定優(yōu)勢。且隨著MR技術的發(fā)展,其功能成像技術日益完善,能從功能改變鑒別良惡性病變[3]。本研究對62例經(jīng)病理檢查確診的乳腺疾病患者行MR檢查,比較氫質(zhì)子磁共振頻譜(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與擴散加權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乳腺良惡性病變診斷中的價值?,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間在本院診治的62例乳腺疾病患者,共87個病灶,年齡24~61歲,平均年齡(40.26±11.65)歲,均為女性患者,惡性病灶56個,良性病灶31個,病灶大小0.8~8.2cm,平均病灶大小(2.23±1.12)cm,未絕經(jīng)40例,絕經(jīng)22例。
納入標準:經(jīng)臨床、超聲或乳腺X線檢查發(fā)現(xiàn)乳腺存在結節(jié)或腫塊;經(jīng)穿刺活檢或病理檢查確診;術前行1H-MRS和DWI檢查;患者對本研究均充分知情。排除標準:行1H-MRS和DWI檢查前已進行相關治療;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圖像質(zhì)量較差者。
1.2 檢查方法MR掃描儀均為西門子1.5T Avaton MR,選擇乳腺線圈。受檢者取俯臥位,雙側(cè)乳房自然懸垂,使之處于乳腺線圈內(nèi)。然后行T1WI、T2WI常規(guī)掃描和1H-MRS、DWI功能性掃描。(1)常規(guī)掃描參數(shù):層厚5mm,間距0.5mm,矩陣192×192。定位掃描冠狀面、矢狀面和橫軸面后,采用FSE序列進行矢狀面和橫軸面T1WI,TR600ms,TE10ms,脂肪抑制T2WI,TR8000ms,TE40ms。(2)1H-MRS掃描參數(shù):采用單體素點解析頻譜序列,TR2400 ms,TE150 ms,反轉(zhuǎn)角90°。(3)DWI掃描參數(shù):層厚4mm,間距0.5mm,矩陣192×192,b=0、1200s/mm,TR4500ms,TE110ms。
1.3 圖像處理與分析圖像后處理與分析在工作站完成。(1)獲得1H -MRS曲線,觀察在3.2 ppm處是否出現(xiàn)明顯膽堿(choline,Cho)峰,Cho峰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在2以上視作陽性。(2)生成DWI圖像,測量ADC值。在病灶最大層面設置感興趣區(qū)域(region of interest,ROI),ROI設置范圍小于病灶范圍,注意避開信號不均勻區(qū)域,如出血、脂肪、囊變及壞死等處,每個病灶重復檢測3次,計算均值。
圖像分析均由2名經(jīng)驗豐富的影像科醫(yī)師采用盲法進行閱片,當出現(xiàn)閱片結果不一致時,經(jīng)共同商議得出最終結果。
1.4 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推斷。計量數(shù)據(jù)均符合正態(tài)分布,且方差齊,采用()表示,進行獨立樣本t 檢驗。計數(shù)數(shù)據(jù)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采用受試者工作特診曲線(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評價各方法對乳腺良惡性病灶診斷價值。檢驗水準α=0.05,均為雙側(cè)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病理檢查結果62例乳腺疾病患者共有87個病灶。56個為惡性病灶,占64.37%,病理類型包括20處浸潤性導管癌、14處浸潤性小葉癌、10處導管內(nèi)癌和8處髓樣癌、4處粘液腺癌。31個為良性病灶,占35.63%,病理類型包括12處乳腺增生、9處纖維腺瘤、6處乳腺囊腫、4處乳腺炎。
2.2 1H-MRS檢查結果56個惡性病灶中有45個出現(xiàn)Cho峰,12個未出現(xiàn),Cho峰出現(xiàn)率為80.36%;31個良性病灶中有1個出現(xiàn)Cho峰,30個未出現(xiàn),Cho峰出現(xiàn)率為3.23%。良惡性病灶Cho峰出現(xiàn)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圖1。
圖1 惡性病灶1H-MRS檢查分析。
2.3 DWI檢查結果惡性病灶ADC平均值為(0.93±0.16)×10-3mm2/s,良性病灶ADC平均值為(1.42±0.35)×10-3mm2/s,良惡性病灶ADC值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圖2。
圖2 良惡性病灶DWI檢查分析。圖2A 惡性病灶,ADC值為0.89×10-3mm2/s。圖2B 良性病灶,ADC值為1.53×10-3mm2/s。
2.4 兩種檢查方法對良惡性病變診斷效能以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經(jīng)ROC曲線分析,1H-MRS和 DWI診斷特異度均較高。詳見表1和圖3。
表1 兩種檢查方法對良惡性病變診斷效能
圖3 1H-MRS和ADC值診斷良惡性乳腺疾病ROC曲線分析
MR成像技術具有組織分辨率高、空間分辨率高等優(yōu)點,能對病灶組織內(nèi)血管通透性、血管密度等進行觀察,且受試者和檢查者均不會受到輻射損傷,安全性較高[4]。隨著MR成像技術的進步與發(fā)展,多序列、多參數(shù)在早期乳腺癌篩查和良、惡性病變的鑒別診斷中應用越來越多,尤其對于超聲及鉬靶難以鑒別診斷的乳腺疾病,MR成像技術體現(xiàn)出較高的應用價值[5]。MRI平掃和MR動態(tài)增強成像是目前常用的MR技術。MRI平掃主要根據(jù)病灶形態(tài)、邊緣是否光滑等情況對病灶良惡性進行區(qū)分,但形態(tài)學分析主觀性較強,故診斷受人為因素干擾較大,準確性較低[6]。MR動態(tài)增強成像主要根據(jù)動態(tài)增強曲線(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對病灶良惡性進行區(qū)分,但MRI造影劑對乳腺腫瘤特異性差,強化方式與微血管分布、數(shù)量有關,與腫瘤性質(zhì)無關,所以良惡性腫瘤在TIC II型曲線重疊較多,造成較多誤診,如嚴重乳腺增生性病變、纖維腺瘤等良性病變,強化后TIC與惡性病灶類似[7-9]。
機體代謝改變在大部分疾病發(fā)展過程中均早于病理形態(tài)改變。MRS是檢測活體組織內(nèi)化學成分的無創(chuàng)技術,屬于MRI的新型功能分析診斷方法,該方法對代謝改變敏感性高,能從代謝改變等分子信息變化對良惡性病灶進行鑒別[10-11]。目前機體細胞中1H、13C、14N、19F、23Na、31P等已在MRS研究中展開應用,其中1H-MRS在MRS應用最多,敏感性和信號強度均較高。Cho是細胞膜的組成成分及許多代謝的產(chǎn)物,能反映細胞增殖情況。乳腺Cho水平主要取決于乳腺上皮細胞代謝水平,相對于正常細胞組織,惡性腫瘤細胞增殖旺盛,代謝水平遠遠高于正常組織,所以可通過1H-MRS檢查分析乳腺疾病良惡性[12]。本研究采用1H-MRS鑒別診斷良惡性乳腺疾病,結果顯示,56個惡性病灶中有45個出現(xiàn)Cho峰,12個未出現(xiàn),31個良性病灶中有1個出現(xiàn)Cho峰,30個未出現(xiàn),診斷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0.804和0.968。嚴莉等[13]研究結果顯示,1H-MRS診斷良惡性乳腺疾病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0.810和0.952,Baltzer等[14]研究結果顯示,1H-MRS診斷良惡性乳腺疾病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0.730和0.880,均與本文研究結果相似。由此可見,1H-MRS檢查鑒別診斷良惡性乳腺疾病具有較高特異性。本研究1H-MRS檢查漏診情況較多,12個病灶出現(xiàn)假陰性,考慮是病灶體積較小、信號不均勻、ROI定位有偏差、脂肪抑制不完全等因素所致。
DWI是一種以水分子運動為基礎的MRI新型功能分析診斷方法。ADC值是反映組織水分子擴散幅度的可靠指標,而水分子擴散幅度與細胞密度有關。理論上而言,惡性病變細胞增殖快、密度高、細胞核大、胞外間隙小、大分子物質(zhì)吸附水分子能力強,水分子在細胞內(nèi)擴散受到限制,所以ADC值較低;良性病變細胞增殖慢、密度低、細胞核小、胞外間隙大,水分子在細胞內(nèi)擴散幅度較大,所以ADC值較高[15]。王雙玉[16]在相關研究中指出,DWI檢查中,乳腺占位性病變多呈高信號,且隨b值升高而下降,良性病變下降程度大于惡性病變。當b值為0、1200s/mm時,鑒別診斷準確性最高。所以本研究直接在b=0、1200s/mm時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惡性病灶ADC平均值顯著低于良性病灶ADC平均值,取ADC值為1.17×10-3mm2/s作為診斷閾值,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0.801和0.946。車錦連等[17]采用ADC值分析乳腺良惡性病灶,結果顯示當ADC值為1.14×10-3mm2/s時,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0.833和0.900,與本研究結果相仿。由此可見,采用DWI的ADC值分析良惡性乳腺疾病,特異性較高。本組研究DWI診斷敏感性較低,分析原因可能與腫瘤體積小、早期腫瘤細胞增殖慢、液體粘滯性低等因素有關。
綜上所述,1H-MRS和DWI可分別從代謝、人體組織水分子擴散能力方面評估病灶良惡性,均具有較強特異性,可彌補MRI平掃和MR動態(tài)增強成像特異性較低的缺陷。若將MRI平掃、MR動態(tài)增強成像和1H-MRS、DWI檢查聯(lián)合應用,良惡性乳腺疾病鑒別診斷準確性將進一步提高,這也是今后提高惡性乳腺疾病篩選、診斷價值的發(fā)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