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兆媛 李輝
“雙減”政策的正式落地標志著基礎教育重新回歸公益屬性,這對于降低家庭教育支出,制止將教育變?yōu)橹鹄漠a業(yè),扭轉教育中的短視化、功利化和違規(guī)競賽、超前學習等現象以及促進教育公平等都有著重大的意義。
面對“雙減”政策,學校該如何落實?家長該如何避免新的教育焦慮?我們從學校和家長的視角分別談一點思考。
從學校的視角看,“雙減”政策落地后,減輕學生作業(yè)負擔理應成為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作業(yè)負擔問題實質上是一個對作業(yè)進行功能定位和科學設計的問題。應當明確,作業(yè)最主要的功能是通過對學生學習效果的鞏固和教師教學效果的檢驗來達到“育人”的目的。因此,教師在作業(yè)設計時要做到精準設計。首先,在作業(yè)的總量設計上,根據“過度學習”理論,安排達到學習完成量50%的作業(yè),即學習的熟練程度達到150%時,最有利于學生對于所學內容的鞏固,學習效果最好;但超過150%時,效果并不遞增,很可能引起厭倦、疲勞而成為無效勞動,所以作業(yè)的總量不能超過這一限度。其次,在作業(yè)的難易程度設計上,根據“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作業(yè)既不能太難也不能太容易,應該給學生設計在自身能力范圍內、同時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作業(yè)為最佳。最后需要強調的是,作業(yè)設計還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使學生通過作業(yè)產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興趣,一旦學生對作業(yè)產生了興趣,那么完成作業(yè)便不再是學生的一種“負擔”。
從家長的視角看,“雙減”政策落地后,由于限制了校外培訓機構,有些家長會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之所以有這樣的擔憂,是因為很多家長已經習慣了將補課理解為提升孩子成績的“靈丹妙藥”。其實,補課就像是“吃藥”,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真正的健康需要的是孩子平時“吃飯”補充到的營養(yǎng)。這里的“吃飯”指的是孩子平時的閱讀,即家長應該換一種思維,當孩子學習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是給他補課,而是讓他去閱讀,因為閱讀才是讓孩子健康成長的真正營養(yǎng)補給。所以,要想提高孩子的成績,要想給孩子充足的精神營養(yǎng),最重要的是讓孩子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
總之,學校教師通過學生作業(yè)的科學設計實現作業(yè)“育人”功能的回歸,家庭通過引導孩子閱讀,從而給孩子以充足的精神營養(yǎng),家校合作,雙管齊下,“雙減”政策才能落到實處。
(作者單位:山西省孝義市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