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靜
今年7月,國家出臺了“雙減”政策。作為家長,在聽到這一消息之后的確有幾分歡喜,但歡喜之余也有幾分擔憂。喜的是:
一是孩子減負。“雙減”政策下,孩子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半p減”政策實施后,孩子們再也不用忙著奔波于各個培訓機構(gòu)了,他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如跳跳皮筋、踢踢球,多多接觸大自然,感受童年時光的快樂美好,而不僅僅是學習學習再學習。
二是家庭節(jié)流。通過與周邊的家長溝通得知,每個家庭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校外培訓開支,每年少則幾千元,多則數(shù)萬元?!半p減”政策在限制校外培訓機構(gòu)的同時,也為家長節(jié)省了很大一部分開支。
三是促進教育公平。近些年,“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思想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一些有錢人更是舍得為孩子下血本。各種輔導機構(gòu)讓有錢人家的孩子獲得了更多提升的機會,而窮人家的孩子只能靠刻苦讀書這唯一的出路?!半p減”政策的出臺,如果能從根本上取締各種學科類培訓機構(gòu),無疑是在最大程度上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了教育公平。
歡喜之余又有隱隱的擔憂,比如,斬草真能除根嗎?如果能在全國范圍內(nèi)徹底取消學科類培訓機構(gòu),對于像我們這樣的普通家庭來說,無疑是值得慶幸的。然而,我所擔憂的是,明著的培訓機構(gòu)取消了,暗里有錢人請私人家教能避免嗎?如果這樣的話,教育的公平性不但沒有增強,反而差距會更大,因為之前普通的培訓機構(gòu)一年幾千上萬元,大部分家庭還是能夠負擔得起的,可私人家教的投資卻不是普通家庭能負擔得起的,如果演變成這樣,結(jié)果令人擔憂。
總之,作為家長,我們期待為孩子減負,期待教育公平,但如何有效避免“雙減”后的各種后遺癥,還需要有關部門進一步思考,并采取有效措施。
(作者單位:山東省榮成市好運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