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菊
[摘? ?要]散文在語文教學中有重要的地位。掌握散文閱讀的方法與技巧對學生語文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意義。教師可有效運用思維導圖,對散文的教與學進行改革。文章以《一滴水經(jīng)過麗江》的教學為例,闡述思維導圖在“課堂導入、整體感知、精讀細研、總結提煉、寫作點撥”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具體運用情況。
[關鍵詞]散文教學;思維導圖;策略
[中圖分類號]? ? G633.3?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1)34-0009-02
散文是一種記敘類文學體裁,有著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語言優(yōu)美的特點。學生常閱讀散文,不僅可以豐富知識、開闊眼界,陶冶情操;而且可以學習選材立意、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的技巧。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可從以下四個維度“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yǎng)”著手。初中語文教材中散文的占比較重。中考散文閱讀的分數(shù)占比有逐年增長的趨勢。掌握散文閱讀的方法與技巧,對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有重要的意義。
思維導圖是一種實用性學習工具。散文往往通過描述相關的人事物來傳達情感。在以往的散文教學中,一些教師更注重形象思維的培養(yǎng),而忽視抽象思維的培養(yǎng)。在散文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本文結合《一滴水經(jīng)過麗江》的教學實踐,淺析思維導圖在散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課堂導入
《一滴水經(jīng)過麗江》是部編本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自讀課文。教學這一自讀課文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完成單元相關知識的內(nèi)化,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基于此,筆者在課前布置了預習任務單:(1)探究文章的寫作背景和作者的相關信息,了解生字生詞的含義和用法。(2)思悟為什么要寫一滴水的經(jīng)歷,這一滴水經(jīng)過麗江哪些地方。(3)記錄預習中遇到的困惑。
有放必有收,預習之后的匯總交流能夠很好地落實“承上啟下”。用思維導圖展現(xiàn)學生“頭腦風暴”的過程,不僅能讓學生在互幫互助中匯集新知,還能讓學生厘清學習脈絡。筆者根據(jù)學生的預習情況,運用迅捷在線思維導圖制作工具繪制了相應的思維導圖(見圖1)。
在思維導圖的引導下,學生能夠更為直觀地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為精讀文章、感悟文思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整體感知
《一滴水經(jīng)過麗江》是一篇游記散文,此文之所以別具一格,是因為作者借助一滴水的游蹤,即“從雪山來,經(jīng)過驛道……最后躍入江流,奔向大?!?,有效展現(xiàn)了麗江的自然風景與人文景觀。根據(jù)初中學生的記憶特點“對直觀形象材料的記憶要優(yōu)于抽象材料,對圖像的記憶要優(yōu)于詞語”,筆者在學生快速閱讀后,將學生從文中發(fā)現(xiàn)的“一滴水”的游蹤進行整合,并在黑板上繪出思維導圖(見圖2)。根據(jù)思維導圖,學生能夠厘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運用思維導圖整理展示復雜信息可以強化學生的記憶,提高問題解決的效率。
三、精讀細研
散文的意境如何深邃,語言如何優(yōu)美,如何形散而神不散?教師要引導學生聚焦散文的每一個段落、每一個句子,精讀細研,并將他們自己的生活體驗與作者的人生經(jīng)驗對接,以讀出意味。在精讀細研的過程中應用思維導圖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思維導圖能將作者所描述的客觀現(xiàn)實展現(xiàn)出來,以便于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進而體悟到作者想要表達的真實情感或人生感悟。筆者將“一滴水”從黑龍?zhí)冻鰜砗罂吹降木跋笥盟季S導圖(見圖3)羅列出來。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思考:作者通過描寫這些景象,想要表達的真實情感是什么?學生發(fā)揮想象:如果是自己,會有何感?有何思?這樣,學生的思想與作者的思想產(chǎn)生碰撞,學生的感受與作者的感受相互交融,此中意味,呼之欲出。
四、總結提煉
散文中的優(yōu)美語言,或充滿詩意,或富有哲理,宜熟讀成誦,以豐富文學積累。比如文中的“這些人來自遠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靜時分,他們的內(nèi)心也很喧嘩;在這里,盡情歡歌處,夜涼如水,他們的心像一滴水一樣晶瑩”,不僅表現(xiàn)了麗江讓人心靈平靜的特點,而且透露了人生的哲思。像這樣的佳句,如何記憶呢?筆者認為可巧妙借助思維導圖。
教師可引導學生基于思維導圖,對節(jié)點進行編碼,再整合成一句(段)話。運用編碼記憶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準確、快速地記憶。編碼記憶方法就是把必須記憶的人事物與相應的數(shù)字相聯(lián)系并進行記憶。例如,根據(jù)上述語句內(nèi)容繪制思維導圖(見圖4),再將圖4中的“遠方”編碼為1,“這里”編碼為2,“沉寂時分”編碼為3,“歡歌處”編碼為4,“內(nèi)心喧嘩”編碼為5,“心像一滴水”編碼為6。學生可在對比記憶1、3、5和2、4、6的基礎上,通過聯(lián)想將1、3、5對應的畫面串聯(lián)起來,并將2、4、6對應的畫面也串聯(lián)起來,以更好體悟麗江的“純凈”之美。
每篇散文中總有幾個場景描寫會觸動學生的心靈??商釤挸鲞@些描寫中的關鍵信息繪制成思維導圖,再借助編碼記憶方法,使好詞佳句積累能事半功倍。
五、寫作點撥
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關鍵。寫作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兑坏嗡?jīng)過麗江》所在的單元編入的文章以游記為主。在教學這一單元時,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賞析游記,還要傳授寫作游記的方法。閱讀與寫作密切相關,教師可借著學生品讀文章的余韻未失,引導他們反向思考:文章因何而美?在教學《一滴水經(jīng)過麗江》時,教師可通過繪制思維導圖(見圖5),圍繞中心“有特色的游記”,一層一層地去分析講解,并引導學生將分析得出的成果遷移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一切有意義的學習必然包含遷移。掌握的知識經(jīng)驗越豐富,對運用知識的情境就越敏感。所以,若想獲得好的遷移效果,前期的知識經(jīng)驗積累很關鍵。在《一滴水經(jīng)過麗江》的教學中,教師可運用思維導圖從寫作層面進行二次分析,為學生的寫作遷移做好鋪墊。
寫一篇游記,下筆之前總要明確以下三個問題:游記該寫什么?游記該怎么寫?為什么而寫游記?借助思維導圖,探究《一滴水經(jīng)過麗江》的成功之處,使學生不再僅僅關注文本內(nèi)容。學生在進行寫作訓練時,可從不同視角對曾寫過的熟悉的城市或景點進行二次描寫,進而不僅凸顯“眼睛看見的”,而且凸顯“心靈看見的”。
在散文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不僅能梳理知識點,還能厘清文章思路。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若能用好思維導圖,便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教學思路。學生借助思維導圖,可以明確自己在學習上的不足。運用思維導圖,學生可以匯新知、厘思路、品意味、強記憶、析文美。每一篇散文,都像“一滴水”那般俏皮、靈動、多情。學生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能更好地去探究散文之美。
[? ?參? ?考? ?文? ?獻? ?]
[1]? 鴻雁.思維導圖[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7.
[2]? 臧雪飛.從中考試題看散文教學的策略[J].考試周刊,2011(36):9-10.
[3]? 薛法根. 散文教學策略新探[J].新教師, 2016(2):20-22.
(責任編輯? ? 農(nóng)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