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澤
摘要:在通常情況下,科學教師喜歡采用分小組的方式開展實驗課程教學。教師會安排同一個小組坐在一起,然后跟隨教師的思路去學習科學知識,到實驗環(huán)節(jié)的時候小組長則會安排組內一部分成員進行實驗活動,而余下的組員則會觀察整個實驗過程。這種傳統(tǒng)的實驗方式使學生深入課堂實驗的參與感較弱,只是起到了最基礎的輔助作用,沒有深入到實驗當中、參與實驗過程,即便得出了實驗結論,但是科學實驗的探究過程并沒有深刻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之中,以至于學生對科學實驗的理解不足,從而限制科學實驗教學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科學;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7-193
一、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一)科學實驗操作不規(guī)范、不科學
深入研究當前的科學實驗教學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學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科學實驗操作不規(guī)范、不科學的行為。當學生剛剛接觸到科學實驗時,學生都帶有極大的探究熱情,想要去神奇的科學世界一探究竟。當教師在為學生口頭描述完實驗的過程、實驗的方法以及實驗的注意事項之后,學生通常會迫切地投入到實驗當中。當科學教師認真觀察學生的實驗過程會發(fā)現(xiàn),有不少學生沒有科學地使用實驗儀器,還有部分學生為了盡快參與實驗、完成實驗,根本不在意實驗儀器的損壞和使用情況,往往還會忽略科學使用實驗儀器的重要性,并不重視和愛護實驗儀器,由于不正當?shù)厥褂脙x器和實驗操作會導致實驗結論產(chǎn)生偏差,從而沒有真實達到科學實驗課程教學的真正意義,降低了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效率。
(二)科學實驗課程的探究性不足
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尚不完全,并且受年齡和個性的影響,學生的注意力也很難長時間集中,科學教師所設計的實驗課程都較為淺顯,探究性和思考性較強的實驗很少引入到科學課堂當中,以至于科學實驗的設計浮于表面,沒有深度可言。除此之外,部分教師更注重科學理論知識的傳授以及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科學實驗探究活動在課堂當中的占比較小,即便安排了科學實驗活動也只是停留在科學知識的表面,教師在講解時也不夠深刻、詳細,甚至一語帶過。教師依舊是實驗具體操作的主導,科學實驗探究性的不足限制學生實驗能力的提升。
二、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效率的重要策略
(一)科學教師在課前要做好充足的實驗準備工作
步驟是實驗當中最為關鍵的問題,倘若教師在實驗操作和演示的過程當中出現(xiàn)失誤,極有可能使整個實驗功虧一簣。這就要求小學科學教師在實驗教學的過程當中必須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盡量減少在科學實驗中出現(xiàn)失誤??茖W教師如果在實驗過程中出現(xiàn)頻繁失誤的情況,不但會降低學生的探究興趣,教師自身也會感到窘迫、緊張,以至于整個科學實驗的效果達不到預期。這種情況下,科學教師可以轉變思維,把自己這次失敗的實驗案例和經(jīng)驗分享給學生,讓學生明確實驗過程當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并且教會學生如何解決實驗過程中的突發(fā)情況,避免學生在實驗過程當中出現(xiàn)相同的失誤,從而提高學生科學實驗的成功率。與此同時,科學教師在帶領學生開始實驗操作之前,要為其詳細地講解實驗室當中的注意事項,避免學生在實驗室當中碰觸略帶危險性的物品,這也會大大減少學生在實驗過程當中操作不當?shù)男袨?。另外,科學教師在實驗課程開始之前必須要詳細檢查實驗器材是否安全、完整,是否有器材的損壞情況,當然,科學教師在課程開始之前可以自己嘗試多做幾次實驗,這能給大大提升實驗的成功率以及課堂實驗的教學效率。
(二)科學教師要親自演示科學實驗的規(guī)范操作
科學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始實驗之前,一定要為學生親自演示實驗過程,要保障實驗當中的每一個步驟都科學、準確、規(guī)范。因為學生在實驗當中的操作行為都是根據(jù)教師的引導進行的,倘若教師在實驗過程中的操作不規(guī)范,那么學生就會把這種錯誤的操作方法延續(xù)下去,以至于全班學生都會出現(xiàn)實驗效果不佳的情況。因此,這就要求小學科學教師在為學生演示實驗步驟的過程當中,為學生詳細講解可能會出現(xiàn)問題的地方,從而使學生在具體實驗當中有意識地規(guī)避這一問題。此外,小學科學教師還要潛移默化地讓學生了解實驗的嚴謹性,只有以嚴謹、認真的態(tài)度去規(guī)范實驗操作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才會真正達到實驗教學的效果,并且可以深刻、完整地記憶整個實驗的過程和結果。這就要求小學科學教師不斷學習和提升自身的實驗能力,只有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動手操作能力強,還可以更好地引導和教育學生。
(三)科學教師要明確實驗分組的目的
所有小學科學教師都應當明白,在進行科學實驗授課時一定要清楚實驗教學的目的,同時也要讓每名學生都明確實驗的目標,倘若學生自己都不知道做實驗的目的是什么,那這次實驗課程還有什么意義呢。先不論實驗的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從本質上來說著根本就不能算是一節(jié)實驗教學課程。因此,教師在實驗課程開始之前,一定要讓學生明確本次實驗的任務和目標,引導學生去認真記錄和觀察實驗過程。總而言之,只有實驗目標明確,學生才能更有意識、有針對性地進行實驗操作,才可以提升整體實驗課堂學習的效率??茖W實驗教師除了要讓學生明確實驗目標之外,還需要以分小組的方式讓學生之間相互配合,多數(shù)實驗一個人很難完成,需要幾名同學團結協(xié)作、共同操作。像是一些較為煩瑣復雜的科學實驗,在整個過程中需要記錄的步驟和變化有很多,并且不少實驗的變化過程特別快,一個學生并不能完全捕捉到這些變化的細節(jié),只有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配合、分工合作才可能讓實驗的效果達到最佳。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的背景下,小學科學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并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尤其是實驗教學。這就要求小學科學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對科學實驗教學方法進行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引導學生參與到具體的科學探究活動中,獲得相應的科學知識和情感體驗,以此來提升學生科學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促進學生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邱宇寧.淺談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有效性的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24):75.
[2]莊雪芬.讓準備更精心讓探究更有效—淺談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策略的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3):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