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琢
生命傳承不息,中華民族的歷史隨之延續(xù)不已。在漢字中,不少字和家族生育密不可分,如“子”“孫”“?!?。“子”的歷史非常悠久,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它是一個典型的象形字,仿佛一個襁褓中的嬰兒,尚未長大,胳膊腿都很細(xì),但腦袋大大的。子,是一個惟妙惟肖的大頭兒子!
子是嬰兒,在古代習(xí)俗中,“子生三月則父名之”,孩子出生三個月之內(nèi),爸爸要給他起一個名字。這是典型的嬰兒之義。除此之外,“子”還引申為孩子、兒子的意思,又慢慢引申為男子的尊稱——我們熟知的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孫子等,這些歷史上的大思想家,都被尊稱為“子”。
“孫”呢?簡體字中,“孫”左邊是“子”,右邊是“小”。這個字可以被理解為會意字,比兒子還要小的,就是孫子。繁體字的“孫”寫作“ ”,左邊是“子”,右邊是“系”。“系”有繩子的意思,“孫”為什么“從子從系”呢?想要解答這個問題,先要弄清“系”的內(nèi)涵。在古文字中,“系”是一團絲線的象形?!墩f文解字》中說:“孫,子之子曰孫。從子從系。系,續(xù)也。”絲線有延續(xù)相傳的特點,一個大家族的歷史,從父親到兒子、孫子,孫子之下又有曾孫、重孫,這是一個綿延不息、代代相傳的過程。
“孫”從子從系,正反映出古代家族傳承的特點。中國人注重家風(fēng)、注重家世,都與這種傳統(tǒng)密不可分。
說完“孫”,再看“?!弊?。甲骨文中的“?!狈浅P蜗?,左邊是“人”,手向后背過去,背著一個“子”。因此,“?!弊畛醯囊馑际潜D?,也就是背起孩子、照顧孩子的人。
周代之后,“子”的旁邊加了兩點,作為裝飾,這個寫法慢慢固定下來。在楷書中,“保”字左邊是“人”,右邊是“呆”。古代并非所有的孩子都有保姆,只有貴族才有。以天子為例,“?!币沙⒅爻紦?dān)任。因此,“?!痹谥袊糯且环N官職,有太保、少保之名,都是非常榮耀的高位。
(摘自《漢字就是這么來的》,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