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霽舟,王省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基礎醫(yī)學院/轉化系統(tǒng)生物學與神經(jīng)科學研究中心/中醫(yī)腦病學重點實驗室,南京 210023)
自噬廣泛存在于真核生物,與各種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密切相關[1]。自噬作為促生存機制[2-3],當細胞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改變或機體受到刺激時,能夠清除胞內損傷的細胞器,保護細胞免于凋亡和壞死,在維持能量代謝、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4]。細胞自噬還可以引起II型程序性細胞死亡,以清除受損細胞[5],但過度激活可能導致多種疾病的發(fā)生[6]。
α-生育酚是維生素E的一種存在形式,具有很強的抗氧化能力[7-9]。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xiàn),抗氧化能力和自噬具有一定聯(lián)系[10-12]。因此,本研究在此基礎上,以HT22小鼠海馬神經(jīng)元細胞為研究對象,觀察自噬現(xiàn)象,探索α-生育酚對細胞自噬的影響以及可能的分子機制。
HT22海馬細胞由南京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饋贈。
1)α-生育酚(上海元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J01020RA14,BR,純度50%);2)抗體LC3-II,p-AMPK,p-mTOR(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公司,批號分別為12753s,2535s,2971s);3)p62(Sigma公司,貨號P0067);4)RAPA裂解液(碧云天,P0013K);5)BSA(Biofroxx公司,貨號4240GR100);6)PBS(HyClone,貨號SH30256.01);7)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DMEM,Gibco公司,貨號C11995500BT);8)MTT(BioFroxx公司,貨號3580GR001);9)0.25%Trypsin-EDTA(Gibco,貨號25200-056)。
1)垂直電泳槽(Bio-RAD,貨號041BR11339);2)超微量生物檢測儀(NanoDrop 2000,貨號G402);3)自動化學發(fā)光圖像分析系統(tǒng)(Tanon-5200,貨號13T12NPFLI-1157);4)高速離心機(Thermo Fisher,貨號75002455)。
HT22細胞接種于10%FBS-DMEM完全培養(yǎng)基,于恒溫培養(yǎng)箱(37℃,5%CO2,95%空氣,飽和濕度)進行培養(yǎng),1~2 d全量換液,待細胞融合度達70%~80%進行傳代。取對數(shù)生長期的HT22細胞,接種于6孔/96孔微量培養(yǎng)板,在完全培養(yǎng)基處理24 h后,隨機分為4組:1)Control組:1%FBS-DMEM處理24 h;2)C.C組:15 μm compound C處理24 h;3)α-生育酚組:25 μm α-生育酚處理 24 h;4)C.C+ α-生育酚組:15 μm compound C 和 25 μm α-生育酚共同處理24 h。
將HT22細胞接種于6孔板,按照設定的分組處理后,細胞在由PBS配制的1 ug·mL-1AO溶液中室溫孵育10 min,使用PBS洗滌細胞3次,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樣品。
細胞按設定的分組處理后,收集細胞置于2.5%戊二醛溶液固定、PBS洗滌、1%四氧化鋨溶液固定、PBS洗滌、梯度乙醇脫水、非環(huán)氧樹脂單體包埋。超薄切片60~80 nm后,用3%醋酸雙氧鈾和檸檬酸鉛染色,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自噬體。
將細胞接種于6孔板,按照設定的分組處理后,消化并收集細胞,經(jīng)PBS洗滌后于冰上使用裂解液提取細胞總蛋白,測定并調整蛋白濃度,加熱變性后于-20℃冰箱保存。每組取等量蛋白進行電泳分離,將蛋白轉移至PDVF膜上后,于1%BSA封閉1 h,加入適當稀釋的一抗,4℃搖床過夜,TBST緩沖溶液洗膜3次,每次10 min,再加入適當稀釋的二抗,室溫搖床結合1 h,TBST緩沖溶液洗膜三次后置于顯影液中,顯色、曝光。
數(shù)據(jù)均以平均值±標準誤(mean± SEM)表示,使用GraphPad Prism 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應用單向方差分析(ANOVA)和Bonferroni方法分析組差異,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比較,C.C+α-生育酚組的橙色溶酶體數(shù)量明顯增加(見圖A)。
圖A α-生育酚對橙色溶酶體的影響[圖1-3(10X);圖4-6(40X)]
按設定分組處理后,C.C預處理組自噬體數(shù)量顯著降低(P<0.01),而α-生育酚增加了自噬體的數(shù)量(見圖B、C)。
圖B/C α-生育酚對自噬體數(shù)量的影響
α-生育酚通過抑制HT22細胞中mTOR激酶的表達而誘導自噬(見圖D)。與對照組相比,預處理α-生育酚能夠顯著降低由C.C誘導的LC3-Ⅱ的表達(a,P<0.01),上調了P62的表達(b,P<0.001)。α-生育酚能夠激活胞內p-AMPK的表達,但不能逆轉C.C對p-AMPK表達的抑制(c,相對于CTL組,P<0.01;相對于C.C組,P>0.05)。α-生育酚可以下調p-mTOR的表達(d,相對于C.C組,P<0.05;相對于CTL組,P<0.01)。C.C抑制ULK1的表達(e,P<0.05,相對于CTL組);α-生育酚能夠逆轉C.C對ULK1激酶的抑制作用,提高其表達水平(e,P<0.05)。
圖D α-生育酚作用HT22細胞后相關蛋白表達的變化
LC3的表達水平與自噬相關[13],刺激自噬體的形成與抑制自噬體的降解均可導致LC3-Ⅱ表達水平升高。LC3-Ⅱ參與了自噬的全過程,能與新形成的膜相結合,直到自噬溶酶體的形成,其相對量與自噬體含量相關,其表達水平間接反應了自噬水平的高低[14],這種LC3亞型也是目前檢測自噬體時最常用的分子標記之一。我們發(fā)現(xiàn)LC3-Ⅱ和LC3-I的總和在同一樣品中不一定相同,考慮到LC3抗體對LC3-Ⅱ的親和力可能高于LC3-Ⅰ,因此我們的研究只考慮了LC3-Ⅱ的水平。經(jīng)α-生育酚干預后,HT22細胞自噬現(xiàn)象明顯增強,表現(xiàn)為AO染色下橙色溶酶體數(shù)量明顯增多,透射電鏡下觀察自噬體顯著增加,自噬相關蛋白LC3-Ⅱ表達上調及p62水平降低。
mTOR是雷帕霉素的靶分子,是一種絲氨酸/蘇氨酸激酶,可多種蛋白相互作用,主要形成兩種不同的蛋白質復合物mTORC1和mTORC2[15],其中mTORC1參與了ULK1復合物的調控[16]。mTORC1下游有三種不同的途徑,包括4EBP1,P70S6K1和S6激酶[17],其中4EBP1和P70S6K1是mTOR激酶的真核翻譯起始因子的兩種調節(jié)劑。有絲分裂原和生長因子可激活P70S6K1并隨后磷酸化S6激酶,激活自噬?;罨癄顟B(tài)的mTORC1復合體通過磷酸化ULK1、ATG13、ATG101和FIP200組成的ULK1復合體來抑制細胞自噬,降低ULK1激酶的活性;而誘導細胞自噬的信號通過抑制mTORC1激活ULK1復合體,促進自噬的啟動[18]。
除mTORC1以外,ULK1復合物的水平還受能量感受器AMPK的調控[19]。隨著對AMPK功能及作用機制的研究深入,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xiàn)AMPK可以直接作用于ULK1調控自噬[20]。Compound Cs是AMPK特異性抑制劑[21],本研究通過Compound C特異性抑制HT22細胞AMPK表達,進而降低細胞自噬水平作為自噬抑制模型,然后予以α-生育酚處理觀察其對自噬的影響以及明確α-生育酚自噬信號通路機制。實驗結果顯示C.C組能降低細胞自噬水平,加入α-生育酚干預后細胞自噬顯著提高,細胞內ULK1表達上調,p-mTOR水平下降。但α-生育酚并沒有提高AMPK的表達水平,提示AMPK不是α-生育酚誘導自噬的關鍵分子,其自噬誘導信號機制可能與抑制mTOR/ULK1信號通路有關。綜上,α-生育酚可誘導細胞自噬,AMPK不是α-生育酚誘導自噬的關鍵分子,其信號機制可能與抑制mTOR/ULK1信號通路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