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彩霞
摘要: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已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小學語文教學因此面臨著全新的任務和要求,迫切需要改變和優(yōu)化教學行為和方式,真正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目標。為此,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都應從現(xiàn)實出發(fā),進行徹底的變革,促進教學策略的創(chuàng)新,提高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提高;學生;能力;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5-294
目前,小學語文正逐步從注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轉向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以促進學生成為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文章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從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實施分層教學策略、引進現(xiàn)代傳媒教學、鼓勵學生提出疑問四個方面,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科學方法和具體策略進行全面分析。
一、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
以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結構多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缺乏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造成課堂結構單一,課堂氣氛單調乏味,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為此,小學語文教師首先是根據學生的整體認知進行科學的分組,然后設置合理的話題或任務,鼓勵、引導學生在分組中主動、積極地開展交流、討論、互動,以分享各自的觀點,實現(xiàn)思維層面的交融和碰撞,進而構建開放、多元的課堂結構,營造生動、活躍的課堂氣氛,提高整個課堂教學的效果。
比如在講授《蝙蝠與雷達》課程時,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極易產生負面情緒,為此,筆者改革了傳統(tǒng)的課堂結構,建立了合作學習小組。第一,筆者利用課前準備時間,把學生分成五組,每組5人,組內成員分工明確,筆者從教材中提煉出一些探究任務,讓學生在小組內展開討論,任務下達后,筆者會給學生充分的交流空間,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通過對學生討論過程的觀察,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合作學習觀念,促進學生之間的分工協(xié)作,從而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效果。通過改革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結構,活躍課堂學習氣氛。
二、實施分層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教師應從"一刀切"的教學方式轉變?yōu)?一鍋端",通過多種途徑,對全體學生的學習成績、能力水平、思維層次、知識結構等進行全面的了解,并據此將其劃分為優(yōu)、中、差三個不同的層次,制定出分層的教學目標,提出差異化的教學要求,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等,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適應發(fā)展,達到人人進步的理想境界。
比如,在教授《呼風喚雨的世紀》時,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現(xiàn)階段學生在學習方法、學習水平等方面存在差異,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因此,筆者采用了分層教學法,例如,筆者根據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水平,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不同階段由不同階段的學生組成,層次劃分好之后,在下一階段的教學中,筆者將設置不同難度的學習任務,使其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本文將著重加強學生的基礎,鞏固學生的基礎,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筆者通過實施分層教學策略,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
三、引進現(xiàn)代傳媒教學
教師應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的手段和方法,不應局限于語言講解、板書等單一的教學方法,而應將現(xiàn)代媒體的教學引入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對語文知識進行數(shù)字化、信息化的加工和處理,并以圖片、動畫、錄像、聲音、文字等多種形式加以表現(xiàn),以直觀、動態(tài)、形象的教學情景,從視覺和聽覺上刺激學生的感官,有效地吸引學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講授《觀潮》課后,筆者先讓學生熟讀課文,了解錢塘江漲潮的過程,初步感受到錢塘江漲潮時震撼的場面。之后,筆者利用信息技術為同學們播放了一段完整展示錢塘江漲潮過程的視頻,在視頻的前兩分鐘,錢塘江處于平靜期,江面沒有任何異常,隨著時間的流逝,遠處的水面上出現(xiàn)了波濤洶涌的潮水,筆者用“千軍萬馬”來形容潮水,同學們看到漲潮時都會大吃一驚。此時,筆者又讓學生翻開課文,將其中描寫錢塘江漲潮的句子勾畫出來,感受筆者此時的心情。這樣,在教學中引入現(xiàn)代傳媒技術,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鼓勵學生提出疑問
教師應積極轉變以往“以師為本”、“師道尊嚴”的落后觀念,肯定并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充分的關心、愛護和尊重,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自由、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使每一位學生都有獨立思考的時間,有自主探究的空間,使學生敢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質疑,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新素養(yǎng),不斷完善學習方法,優(yōu)化學習過程。
如在講授《爬山虎的腳》時,根據筆者的調查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但學生卻沒有機會把這些問題表現(xiàn)出來,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問題越來越多,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影響很大。因此,我將在課堂上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對學生提出的疑問,我將耐心地給予解答,例如,在課程中、后期,學生的學習問題最多,此時,我將用十分鐘的時間為學生解答疑問,完善學生的學習過程。在此基礎上,通過鼓勵學生提出質疑,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過程。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教育教學的根本目的,也是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說,作為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該真正具備科學的觀念和先進的思想,以新課改理念為目標和指導,以真實的學情為教學的出發(fā)點,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的運用,優(yōu)化和完善語文教學過程,豐富學生的學習認識和經驗,從而真正有效地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閆立輝.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J].新智慧,2018(36):62.
[2]魏柳芳.輕松閱讀、輕松寫作——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效整合[J].課程教育研究,2018(52):67-68.
[3]林小瓊.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課堂聽課效率[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4):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