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琴
摘要:通過充分借鑒與利用信息技術內容與手段,將信息技術充分融合至小學數學的日常教學活動中去,改變原有的教育教學方式,改變目前傳統的、普遍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采用全新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教與學方式,激發(fā)學生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提升課堂教育教學的活躍性、互動性與參與性,最大程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全面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創(chuàng)新能力,實現學生整體素質的普遍提升。
關鍵詞:信息技術;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研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5-223
教學活動不是生搬硬套,也并非照本宣科,知識的傳授與學習需要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方式與創(chuàng)新形式。因此,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校的各項軟件、硬件設施與條件,將學科內容、授課方法與教學環(huán)境、教學設施、多媒體素材有機的結合起來,充分融合運用,將立體、豐富、直觀、動態(tài)的信息技術與信息元素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與形式展現教育教學內容,通過利用文字、圖片、視頻、仿真等信息技術形式,整合聲、光、電等感官要素,集大程度的豐富教學元素、教學形式、教學內容,通過多維、立體的呈現方式全方位、深層次對學生進行引導與教育,提高學生大腦活躍程度、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建立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形成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一、如何運用信息技術營造創(chuàng)新意識氛圍
從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的角度來看,教師可以充分調用學校的教學設施、教學元素與信息技術融合構建教學情境,通過學生感興趣的圖片或視頻勾勒出本課要教的知識點,將關鍵問題設置為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開展積極、有目的的思維活動,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例如,在理解圖形的課程中,可以通過媒體播放比如汽車比賽等視頻,并將車輪設置為圓形、方形、矩形和三角形,以便學生可以更直觀的看到,通過常識也能知道是圓形車輪跑得最快。此時,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圓跑得最快,為什么車的中心軸穿過圓的最中間那個點?生動有趣的圖片和視頻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使他們更積極參與探索新知識的學習活動中,保持強烈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發(fā)現問題的創(chuàng)新意識。
二、如何利用信息技術誘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
信息技術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了廣大的平臺,可以提供給學生更直觀的表達方式,對學生發(fā)現問題、假設推斷大開方便之門,誘發(fā)學生產生創(chuàng)新意識。
書本中傳統形式的固定不變的文字、圖形限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熱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將信息技術融合到教育教學中,可以改變目前存在的不足,比如教師可以采用信息技術中的繪圖、拼圖技術,將各類圖形進行分割、換位、旋轉、拼接、組合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與思路進行任意調整,充分自由的選擇自己的處理方式方法,將枯燥抽象的數學課堂教學演變?yōu)樽灾髦谱餮菔菊n件的綜合課程,生動再現學生的不同想法和各種不同的組合方法,從而完成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讓學生充分體驗創(chuàng)新的喜悅,激發(fā)創(chuàng)新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極大的滿足。
三、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能力
數學是一門充滿嚴謹性、準確性、邏輯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基礎學科。為了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逐步掌握這門學科,小學教師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特別是發(fā)散思維能力,因為發(fā)散思維是學習過程中最常用的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散思維是通過利用新的方法或從新的角度研究日常熟悉的事物,從而看到相同或相似的不同思維形式。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它通常表明一個問題有多個不同的解決方案,或者一種方法有多個不同的用途。要善于運用各種形式的發(fā)散思維來思考問題,最終拓寬學生數學學習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能力。
在小學數學“加減法的應用”教學中,要求學生計算6個數字9.2、9.5、9.3、9.7、8.9和9.7的總分。首先,可以要求學生進行求和的估算。通過學生的觀察判斷,他們普遍認為,所有6位小數都接近9,6個9相加總分應該在54分左右,又因為5個數字大于9、1個數字小于9,因此總分超過了54分。通過激活學生大腦數學思維,尋求各種可行的想法和方案來解決問題,要求學生以不同的方式計算總分。在交流過程中,學生們發(fā)現了計算方法的多樣性:比如從左到后計算,使用加法組合法則進行巧妙而簡單的操作,找到一個基準數字9進行簡單的計算……此時,教師應予以支持和肯定,并進行進一步引導。然后我們需要集中精力思考,通過推理、比較和判斷來確定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在媒體的幫助下,小數可以清楚地劃分和重新組合:9+0.2、9+0.5、9+0.3、9+0.7、9-0.1和9+0.7,這樣學生就可以很容易地將這六個加數相加為9(基準數),然后減少更多,彌補更少。在教學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充分發(fā)揮發(fā)散思維的作用,不斷發(fā)現新情況、新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新途徑,善于選擇最佳的方向和方案,通過實際操作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
信息技術為進一步理解、探索與實施教育數學活動提供了更大的平臺和更多的可能性,使數學從課本中走出來,更加貼近現實,生活化、現實化、情境化,是原本枯燥、晦澀的數學教學更加生動、形象。利用不同的信息技術的相互融合,以及與課本、教學設施等之間的充分結合,創(chuàng)造更加活躍、更加生動、更加明朗的數學學習情境,以視頻、圖像和計算機軟件的形式多維度、立體化呈現更多的數學內容與情境,使數學材料比課本形式更活躍、更直觀、更立體,使學生能夠直觀感受數學知識的內容,深刻理解數學的作用和價值,深刻理解數學的真諦,真正體驗數學的過程,真正感受數學的魅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
參考文獻
1、周赟.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原則與策略[J].2019,16(8):162.
2、丁建兵. 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應用中的思考[J].美麗中國,2019,(4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