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吉山 王希濤 董國安
核心詞:傳統(tǒng)??珠玉??《曹植碑》《說文》等??曹植???謝靈運?李白?書法
抱玉握珠語出三國·魏·曹植《與楊德祖書》:“當(dāng)此之時,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靈蛇之珠:又稱隋侯之珠。李善注引《淮南子》高誘注:“隋侯見大蛇傷斷,以藥傅而涂之。后蛇于大江中銜珠以報之,因曰隋侯珠?!?荊山之玉:楚國的和氏璧。李善注引《韓非子》:“楚人和氏,得玉璞于楚山之中,奉而獻(xiàn)之。文王使玉人治其璞而得寶。”?抱玉:謂懷抱德才,深藏不露。語本《老子》:“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懷玉。”
抱玉握珠,手里拿著靈蛇之珠和荊山之玉,借指優(yōu)美的詩文作品,比喻滿腹經(jīng)綸,富有才學(xué),具有非凡的才華。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鰓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yuǎn)聞,智之方也;不橈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絜之方也。“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個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詩文中,常用玉來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对娊?jīng)》里有“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抖Y記·玉藻》曰:“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無故,玉不離身?!弊迂晢柨鬃訛槭裁慈藗冎赜穸p石時,孔子答道:“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dá),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dá),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薄坝瘛弊质加谥袊罟诺奈淖郑檀坠俏暮顽姸ξ闹?。漢字曾造出從玉的字近500個,而用玉組詞更是無計其數(shù),漢字中的珍寶等都與玉有關(guān),后世流傳的“寶”字,是“玉”和“家”的合字,這是以“玉”被私有而顯示出它的不可替代的價值。
朱,表示丹丸。珠,篆文=(玉,透明的)+(朱,丹丸),造字本義:比喻沙子長時間在蚌肉內(nèi)演變成的瑩潤丸子。?《國語·楚語》?:珠足以御火災(zāi)?!妒印匪秸壅哂杏瘢瑔T折者有珠。《淮南子·說山》:淵生珠而岸不枯?!吨芏Y·玉府》?:珠盤玉敦。日月光明之意,太陽和月亮,也代指生育萬物的永恒不滅本源陰陽的代稱。《易·離》:“日月麗乎天,百谷草木麗乎土?!薄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jì)》:“日月所照,舟輿所載。”《詩·小雅·小明》:“昔我往矣,日月方奧。”珠,日月之體,玄遠(yuǎn)永播。
抱玉握珠真博學(xué),經(jīng)天緯地實奇英
曹植碑云:“王諱植,字子建,沛國譙人也。洪源與九泉競深,崇塞與三山比峻。逮承相參,迺成王室,道勛隆重,位登上宰,受國平陽。自茲厥后,鳴鸞佩玉,飛蓋交映。王乃黃內(nèi)通理,慍淑唅英。睿哲稟于自然,博湣由于天縱。佩金華以邁四氣,抱玉藻以忽風(fēng)霜。山舟易失,日車難駐。壹謝人間,長遵埏路。風(fēng)哀松柏,墳穿狐兔。何世何年,還成七步!迺考惟昆,廓定洪基。受圖應(yīng)歷,運合紫微。一辭皇闕,永背象揥。風(fēng)隨日轉(zhuǎn),響逐云飛。大陏開皇十三年歲次皋月之吉?!?/p>
《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意味天下人的才華都不在他眼里,只有曹植文才卓越,可使他由衷折服。
曹植的創(chuàng)作以220年(建安二十五年)為界,分前后兩期。前期詩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負(fù),洋溢著樂觀、浪漫的情調(diào),對前途充滿信心;三曹非常重視網(wǎng)羅民間隱士,試圖把散落在民間的隱士人才都聚集起來。三曹一方面批評動搖隱士所信仰的荒誕無稽,讓眾人退出山林入世治國。另一方面又歌頌其情操,把隱士視為同道中人,意在招隱求賢、讓眾人入世治國輔君濟(jì)世。曹丕的《大墻上蒿行》開頭即以人生短暫發(fā)問:”今我隱約欲何為?”接著以入世的物質(zhì)享受誘發(fā)隱士們出山,為其建功立業(yè)。此詩受到曹植《七啟》勸隱士出山,建功立業(yè)的影響。這一方面說明三曹欲有所作為,另一方面也說明存在著大量的隱士不為朝廷所用。后期的詩歌則主要表達(dá)由理想和現(xiàn)實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憤。他的詩歌,既體現(xiàn)了《詩經(jīng)》“哀而不傷”的莊雅,又蘊含著《楚辭》窈窕深邃的奇譎;既繼承了漢樂府反映現(xiàn)實的筆力,又保留了《古詩十九首》溫麗悲遠(yuǎn)的情調(diào)。曹植的詩又有自己鮮明獨特的風(fēng)格,完成了樂府民歌向文人詩的轉(zhuǎn)變。房玄齡:逮乎當(dāng)涂基命,文宗蔚起,三祖葉其高韻,七子分其麗則,《翰林》總其菁華,《典論》詳其藻絢,彬蔚之美,競爽當(dāng)年。獨彼陳王,思風(fēng)遒舉,備乎典奧,懸諸日月。李白:曹植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駕。天下豪俊,翕然趨風(fēng),白之不敏,竊慕高論。曹植的作品收錄在《曹子建集》中?!恫茏咏饭?0卷,收錄了曹植的詩文辭賦。其中收錄較完整的詩歌有80余首,一半以上為樂府詩體。其代表作有《七哀詩》、《白馬篇》、《贈白馬王彪》、《門有萬里客》等。其中《洛神賦》寫洛川女神的仙姿美態(tài),是文苑奇葩?!杜c楊德祖書》抱玉握珠,真實之世表達(dá),祝頌世人。
璀璨云空,一道一遠(yuǎn),古法評點,拔宅飛升
《書斷》記載,“曹植亦工書。”?《宣和書譜》上亦記載曹植少年聰慧,記憶力驚人,萬言不忘,其胸中磊落之氣發(fā)于筆墨閑。曹植以章草書寫的《鷂雀賦》乃書法中一極品。中國書法藝術(shù),被譽為“無言之詩、無行之舞、無聲之樂”。世無無源之水。從私屬需求的刻符時代,到分層分類的倉頡規(guī)范編制文字時代,再到辨識性、實用性很強且抽象化、藝術(shù)化較高的甲骨文通用時期,然后是多樣變體的字形改革發(fā)展時期(如金文大小篆含及并列于世的草書、行書、隸書、楷書等,至北魏時期,至唐代范式書寫時期,經(jīng)宋代升華,至今日的藝術(shù)性書寫,乃至個性,彰顯著民族的凝聚力量。筆者認(rèn)為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兩大功夫,能打“外家拳”的有:曹植、智永、王羲之、懷素、米芾、祝允明、嚴(yán)嵩、黃道周、王鐸、倪元璐、傅山、程邃、髡殘、石濤、揚州八怪、齊白石。
《曹植碑》現(xiàn)存于山東東阿魚山曹植墓,名“神道碑”,又名為“隋碑”、“曹子建廟碑”,于隋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刻立。筆者多年來通過多面的細(xì)心考證,確定了此碑為原曹植書法字體集字成碑,即曹植書體真跡組字(含偏旁部首)刊刻而成的事實。其中隸書、楷書、行書、篆書四體為主方向,就單字而言,又有楷隸結(jié)合、楷篆結(jié)合、楷隸篆結(jié)合的特點,呈現(xiàn)出來煥然一新,絕非偶然刻意,實為曹植本人原本革新和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遺影。據(jù)此,筆者又參考其它文獻(xiàn),復(fù)原了位于河南洛寧的“洛出書處”,其依據(jù)、過程和成果見《中國故事》2020年第12期文章《故國神游》——“洛出書處”碑刻復(fù)原記,在此不贅述。曹植與徐渭(理性與感性)的碰撞,理性:《曹植碑》展示了曹植所能駕馭的書體和無限的創(chuàng)作可能,承前啟后,閃耀著理性的光輝。曹植的武才、書才、畫才、梵唄……僅以詩才,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曹植是理性中成長的代表,曹丕死后,曹植以《文帝誄》紀(jì)念曹丕,他注重家庭、重兄弟情,視世事為家事也。感性: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是感性大于理性的代表。思域在上,青藤余韻生命的擠壓,情感有門,進(jìn)門還要出門。徐渭感性的光芒超越時代,無論筆墨與文章,完成了自由修身。多彩藝術(shù)有“系統(tǒng)性”的高地,天池山人高度之變革,乃時代之人杰。書道傳承之走向。曹植,在理性中開拓創(chuàng)新;徐渭,在感性中需要有才華的功底。筆者《大乘書道》?中載:“悟性有術(shù),法之大界,快速敏銳,精誠所至。璀璨云空,一道一遠(yuǎn),古法評點,拔宅飛升。鳳儀龍和,靈動心弦,似差萬別,毫厘之間。尋之不現(xiàn),覓之不得,金可延壽,是非無邊。靈犀一點,煩惱不寐,無掛礙故,亦無恐怖。一器折騰,一切崩塌,夢幻一場,不虛一渡?!?/p>
抱玉握珠,一分楷,一分篆,一分隸,七分才情,曹植書法是也。
(2021年11月?27日?于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