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賓·鄧巴 胡正飛
18世紀的法國哲學家、數(shù)學家笛卡爾給我們留下了一份遺產(chǎn)——為了證明造物主的存在,他強化了動物和人類之間的差異,從而為人類不公正地對待地球上的其他生靈提供了合理的依據(jù);不僅如此,他還使得人類對自己的看法日漸膨脹。
當然,笛卡爾也的確正確地強調了人類和其他動物的不同之處。人類當然是獨一無二的,尤其是在關鍵的心智方面。心智就如同一道鴻溝,將人類與其他物種分隔開來。因為有心智的存在,人類才能夠自我反省,并探究自己與外部世界的關系。其實,人類的生理特征和絕大部分行為并無奇特之處,和其他靈長類動物之間也沒有太大區(qū)別,心智和想象力才是那道分界線。也的確是這些不同之處,使我們能夠發(fā)展出語言、文化、宗教和科學等特質。人類曾有幸與眾多動物一起度過漫長歲月,有了這些特質,人類才脫穎而出,擁有了豐富多彩、舉世無雙的精神生活。
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從一個適當?shù)慕嵌葋韺徱曔@些看似顯著的現(xiàn)象。仔細觀察的話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只是一些非?;镜纳锖托睦磉^程結合在一起,涌現(xiàn)出來的結果,而這些過程是人類與大多數(shù)靈長類動物表親所共有的,區(qū)別僅僅在于,人類運用這些能力的規(guī)模。
歷史上的各種變故都對我們的先祖提出了嚴苛的要求。與他們同時代的很多人并沒有通過這些挑戰(zhàn),也沒有留下任何后裔,但確實有少數(shù)人在關鍵時刻扭轉了乾坤。為了生存和繁殖,他們在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中對各種緊急情況做出的反應,其實和他們的祖先所做的事情一樣,都出于其靈長類動物的生物本性。
從600萬年前起,人類與非洲猿類的共同祖先給我們畫出了一條進化之路,而這條路實際上充滿了不確定性,各種機緣、災難充斥其中,結局難料。從猿到人并非命中注定,更無神力相助,有的,只是進化永恒的混沌。
也許我們可以找出人類的某一個特質是在哪一個時間點出現(xiàn)的。然而,并沒有一個時間點能讓我們指著它說:“看,我們是在這里變成了人!”也不存在一條絕對通往成功的路,走著走著,猿類就突然“洗心革面”,從“非人”變成了“人”。相反,進化過程是各種特質循序漸進式的積累,每一次面對從未遇到過的環(huán)境,每一次遇到特殊的挑戰(zhàn),其實都是在為這個長期的漸變過程鋪平道路,這樣才造就了今天的我們。
你可能會說,人類真是一個奇怪的、反復無常的物種,是一個不斷進化、總喜歡折騰的物種。但進化生物學家指出:進化并不是為了制造完美無缺的產(chǎn)品,而是在需求出現(xiàn)的時候,竭盡所能地在現(xiàn)有基礎上做出調整,并創(chuàng)造出新的特質。同時,任何進化都不是免費的——凡是在設計上能帶來好處的變化,都必然要付出代價。進化過程只是要確保最終收益要超過成本。
因此,人類其實是一堆特質的大雜燴,在某個時刻看起來似乎是個挺好的設計,但事后來看,或許可以更好,或者完全可以采用不同的設計。在這方面,我們與任何曾經(jīng)住在一起的動物沒有任何區(qū)別。人類所面對的挑戰(zhàn),一直都是在不完美的情況下生活下去,而且要讓世界比我們當初遇到它時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