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老師就像是一盞明燈,為學生們照亮前進的道路。在河南商丘虞城縣,有這樣一位歷史老師,雖然視力微弱,但是憑借著他對三尺講臺的熱愛,用別具風格的教學方式點亮了學生們的求學之路。
盧文建出生于虞城縣站集鎮(zhèn)劉斜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90年,自幼就夢想成為一名教師的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商丘師專,成了村里的第一位大學生。畢業(yè)后,根植內心深處的教師情結讓他放棄了城里的優(yōu)越崗位,回到家鄉(xiāng)成了一名鄉(xiāng)村教師。
1994年10月,他因一場高燒加上用眼過度,右眼視網(wǎng)膜脫落導致完全失明,左眼視力僅0.01,達到視力殘疾一級標準。身為一名教師,卻再也看不清課本,巨大的打擊一度讓盧文建陷入了絕望。
就在他最低落時,學生們的鼓勵給了他重新振作的希望和信心,他們愿意做盧老師的眼睛。“那段時間,每天都有學生到我家中或辦公室。第一位給我讀書的學生叫田青圖,我記得非常清楚,他說,老師,你眼睛看不見,我當你的眼睛,給你讀書?!?/p>
學生們把課本、資料內容讀給盧文建聽,盧文建再自己默默記下,歸納思考總結教案??床磺遄值谋R文建需要把課本記在心中,有時候兩遍三遍,甚至十多遍。從那以后,學生用心讀、自己用心記成了盧文建特有的“備課”方式。無論風霜雨雪,酷暑嚴寒,這種“借眼”授課一堅持就是20多年。
有愛就有光明,學生給他當眼睛,困難時候,他給學生當人梯。每年,盧文建都要拿出一部分錢用來資助困難學生,學生寫給他的信足足有100多封。這些信或長或短,但在結尾處都寫著一句話:謝謝您,盧老師!
如今,已經年過半百的盧文建依舊堅守在教育一線。他說:“只要還有一口氣,只要學生不嫌棄,我就不愿離開這三尺講臺?!?/p>
(綜合新華社訊、大象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