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福江
中圖分類號:G852 ? 文獻標識:A ?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9-007-01
摘 ?要 ?本文以校園武術教育存在的問題為線索,對小學、中學、高中階段的武術教育進行分層教學研究,使武術的“德”與“術”能夠融入各個層級中。
關鍵詞 ?校園武術 ?課堂 ?分層教學
一、校園武術教育現狀
(一)武術教育“德”與“術”分離
事實上,真正的武術都包含了崇高的武德。武德作為武術的內在靈魂,“習武先習德”的道理是習武之人追求的武術價值標準。反觀現代武術教育,學校在傳授武術的過程中僅僅將武術當作一項課程看待,而忽視了其內在的文化價值?,F代教育中武術德與術的被迫分離,使學生無法深刻感受武術的魅力與價值。
(二)武術教育斷層與“失真”
縱觀武術教育,其并未形成完整且系統(tǒng)的教育體系,這是因為武術特點多樣、風格迥異、異地升學、教師水平不一都等都可能導致學生無法再繼續(xù)深入學習之前所學的內容。這也使教育極可能出現斷層。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縱觀武術的發(fā)展史,武術的實戰(zhàn)型是必不可少的。反觀現代的武術其更像一門花架子?!盎煸我馓珮O門掌門人馬保國”事件讓人啼笑皆非,武術缺少了競技性也就失去了其內在的文化價值。“練而無打”是武術課堂的常態(tài),武術教育的“打練分離”使武術空有力卻難行寸步。
二、校園武術中“武”與“德”的分層教學
(一)以教師為主導,注重武術文化熏陶
小學階段,學生在初學階段的情緒與具體事物緊密相連,在心理上對老師極具依賴性,擁有很強的“向師性”。在這個階段,教師要以身作則,主動為學生樹立榜樣,開展武德教育,在教育的過程中讓學生明白武德從哪里來,武德是怎樣產生的,讓學生感受武術文化的熏陶。由此由淺入深,為以后武術更深入的“德”與“術”的教育開展奠定基礎。
(二)以學生為主體,突出武德領悟
中學階段的學生是一個獨立性與依賴性、自覺與沖動并存的矛盾體。他們情感豐富,已初步形成自我道德評判標準但缺乏全面性與客觀性。因此,在這一階段,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感悟,逐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武術觀。同時,舉辦一些關于武德的活動,讓學生的身心得到“沐浴”。
(三)緩解壓力,以“修心”“休性”為主
高中階段,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與知識的學習積累,思想已經趨于成熟,有自己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自我意思較為強烈,但他們的自律性較差,容易在新事物面前失去自制力。因此,這一階段的武德教育應以“修心”“修性”為主,通過慢節(jié)奏的思想幫助學生舒緩壓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校園武術中的實踐分層教學
(一)小學階段:靜練單一,動練結合教學
小學階段是學生發(fā)育的高峰期,這一階段的武術教學應符合學生身體發(fā)展規(guī)律。首先在身體素質訓練方面要重點發(fā)展學生的協(xié)調性和柔韌性,其次開展耐力與力量型訓練。在運動鍛煉方面,要以有氧訓練為主,提高學生的心肺功能。在選材方面,教學動作不宜復雜,教師應更多地采用直觀演示法和分解法進行教學,或是可以從武術的基本功和一些簡單的武術操練習入手。對于一至三年級的教學,可從步型、手型入手,再逐步安排不同步法和手法的學習。對于四至六年級的教學,可以進一步學習一些簡單的步法、手法,結合基本功的練習,編成一些簡單的武術操,促進整體協(xié)調性發(fā)展。
(二)中學階段:打實戰(zhàn),練套路教學
初中階段是學生身體發(fā)育的“黃金時期”,這一階段的武術以耐力性與力量型的武術動作為主,充分考慮該階段學生青春期的身心發(fā)育特點,穿插多項素質綜合教學。選材方面應當多采用以“硬功夫”為主的武術套路,以及一些實戰(zhàn)演練,確?!按蚓毥Y合”。在實戰(zhàn)中要做好防護措施,讓這一階段的學生充分感受武術的“力量”與“技擊性”。具體可分為傳統(tǒng)武術套路練習和武術“技擊性”感受兩個階段。傳統(tǒng)武術練習可選用長拳、南拳、詠春等武術套路,有效增強學生的肌肉力量和速度。武術“技擊性”的感受要求學生實戰(zhàn)演練,讓學生明白武術并不是花架子。考慮到這一階段學生情緒的不穩(wěn)定,武術動作應以防守反擊動作為主,務必做好保護措施,避免在實戰(zhàn)對練中傷害到他人。
(三)高中階段:慢修心,快修身教學
高中階段,學生的身體發(fā)育狀況趨于成人,其心理變化最大。此階段是學生運動能力最佳時期,因此可分為兩部分練習。第一部分是針對心理狀況選擇能有效緩解壓力、放松身體的武術套路;第二部分是針對學生的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選擇能夠提高學生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的武術套路??紤]到這一階段學生學業(yè)繁重,兩部分教學可以分成必修與選修課程。針對學生心理狀況的第一部分教學為必修內容,倡導全體學生積極參加,調整學生心態(tài),釋放學生壓力。針對學生的運動能力的教學為選修課程,由熱愛武術或許要武術項目作為考試的學生參加。該部分教學內容動作緊湊、發(fā)力迅猛,運動強度較大。同時,教師應當注重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身體發(fā)育狀況為學生安排不同風格的教學內容。
參考文獻:
[1]楊盼盼.新時代中華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研究[D].蘭州:西北大學,2019.
[2]孔令超.武術偶像對武術運動傳播的作用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版),2016(13):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