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遙,張穎,孫津津,張婧,李森,周全,王廣云,王全龍,張海濤
在動脈系統(tǒng)內,中心動脈壓(CASP)即升主動脈壓,可直接反映心臟的前后負荷,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程度密切相關[1,2]。過去受測量儀器的限制,臨床高血壓管理中的血壓采集均采用外周動脈壓(SYS)替代中心動脈壓(CASP)。實際上,SYS不能完全替代CASP,更不等同于CASP。研究表明[3],CASP作為心血管風險預測指標其臨床應用價值高于SYS。既往CASP大多通過有創(chuàng)測量獲得,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種無創(chuàng)方法已成功應用于臨床實踐。飛行學員是國家軍事飛行員的重要儲備力量,一名合格的飛行員,不但需通過招飛體檢中的層層選拔,更要通過學員期間一年一度嚴格的體格檢查,這些體檢均有一定的淘汰比率。因此,飛行學員的年度體檢在其職業(yè)生涯中具有重要意義,不僅要對學員各項生理指標做出精準判斷,同時要做出科學的飛行相關醫(yī)學鑒定。本文通過觀察飛行學院共1760名學員的SBP和CASP分布特點,同時分析相關影響因素,旨在探討CASP的穩(wěn)定性及其在飛行學員年度體檢中的應用價值。
1.1 研究對象以某航空大學和某陸航學院參與年度體檢的1760名男性飛行學員為研究對象,年齡(20.52±0.97)歲。排除標準:資料信息不完整;患心肝腎等臟器病變或糖尿病。
1.2 中心動脈收縮壓及外周血壓測量參與體檢學員坐位靜息狀態(tài)下超過5 min后,手臂與心臟位于同一水平,使用中心動脈壓測量儀器A-PULSE CASPro對受試者進行血壓值測量,連續(xù)測量3次獲得血壓平均值作為校準值,將動脈脈搏波分析儀置于體檢學員橈動脈最明顯搏動處,捕獲平穩(wěn)波形(波形清晰、脈沖規(guī)律、振幅合適),系統(tǒng)通過自動轉換函數(shù)關系獲得中心動脈壓力波形后測量中心動脈收縮壓及外周血壓并記錄到體檢本上[4]。為降低血壓波動變化,相鄰兩次測量的時間間隔控制在2 min內。
1.3 分組方法結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修訂版》及《2018 ESH/ESC高血壓管理指南》等國際指南[5,6],將外周血壓水平小于120/80 mmHg(1 mmHg=0.133kPa)做為理想血壓組,血壓水平120~139/80~89 mmHg為正常高值血壓組,血壓水平超過140/90 mmHg為異常血壓組。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值±標準差()表示,兩組間均數(shù)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數(shù)(構成比)表示;中心動脈壓與外周血壓的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線性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基線資料分析研究共納入1760名飛行員,其中理想血壓組1084名(61.6%),正常高值組611名(34.7%),異常血壓組65名(3.7%)。結果顯示,在體重、臂圍(右)及心率方面,正常高值組和異常血壓組均較理想血壓組有所增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正常高值組比較,異常血壓組在體重及心率數(shù)值均明顯增高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余下指標三組組間差異無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三組飛行學員一般資料比較
2.2 學員血壓分布情況及SYS與CASP相關性分析各組學員SYS分布如圖1,主要分布在88~158 mmHg,各組CASP分布如圖2,主要分布在73~138 mmHg;外周血壓與中心動脈壓之間的差值(DV)分布如圖3,CASP與SYS的差值大致呈正態(tài)分布。各組CASP及SBP比較如圖4,可見各組CASP均低于SYS(P<0.05),有重疊但均處于正常范圍。用Pearson相關系數(shù)分析心率(HR)與外周血壓和中心動脈壓的相關性如表2,結果顯示心率與SYS具有相關性(r=0.16,P<0.001)而與CASP無明顯相關性(P>0.05),說明CASP與SYS相比受心率影響小,穩(wěn)定性更高。
圖1 各組外周血壓SYS分布情況
圖2 各組中心動脈壓GASP分布情況
圖3 外周動脈壓與中心動脈壓(DV)分布情況
圖4 各組中心動脈壓與外周血壓對比分布圖
表2 CASP及SYS與HR的Pearson相關性分析
根據(jù)我國軍事飛行員停飛疾病譜分析顯示[7],因高血壓原因而停飛占比逐年升高。目前,高血壓在飛行人員中的高發(fā)病率及高淘汰率,已引起航空衛(wèi)生專家的高度重視,而血壓水平測量的客觀性直接決定著高血壓診斷的準確性。飛行學員是經(jīng)過招飛體檢嚴格篩選出的身體素質過硬的健康群體,也是一名普通高中生成長為合格飛行員的必經(jīng)階段,如果能夠及時關注飛行學員這一特殊群體的血壓情況,及早發(fā)現(xiàn),盡早干預,可能對于有效降低成飛后高血壓的發(fā)病率及淘汰率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納入了1760名年輕飛行學員,調查顯示,處于理想血壓組占61.6%,正常高值組占34.7%,異常血壓組占3.7%,處于正常高值及異常血壓組的學員總體占38.4%。有研究調查了2019年某高校普通大學生的血壓情況,發(fā)現(xiàn)高血壓及高血壓前期檢出率為39.6%[8],理論上這些飛行學員是經(jīng)過嚴格招飛體檢且年齡在20歲左右的青年人,血壓狀況應大大優(yōu)于一般群體。本研究結果提示,針對這一特殊群體的血壓管理不容樂觀。通過觀察其身高、體重、臂圍、脈率、外周血壓及中心動脈壓等相關指標,發(fā)現(xiàn)正常高值組、異常血壓組與理想高值組心率指標之間的差異具有明顯的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心率對外周血壓的測量具有一定影響,而心率又受外周環(huán)境、自身情緒及運動等偶然因素影響,年輕學員在體檢中,由于心理素質不夠成熟,交感神經(jīng)往往過度興奮,易出現(xiàn)情緒及心率波動,導致“白大衣高血壓”診斷的可能。因此,對于體檢中發(fā)現(xiàn)的異常血壓組的學員,有必要進行持續(xù)的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或者引入更加穩(wěn)定客觀的血壓評估指標對其血壓情況進行進一步的精準評估。
中心動脈壓主要反映的是主動脈根部的壓力,理論上相比于外周血壓更能反映心、腦、腎等器官的實際壓力負荷。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jù)[1,3,9]表明中心動脈壓更適合作為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預測因子,相比外周血壓其與靶器官損害的相關性更高。以往的研究中要想獲得中心動脈壓,大多需要通過導管進行有創(chuàng)檢查,從而限制了中心動脈壓研究的開展及其在臨床實踐中的應用。隨著無創(chuàng)中心動脈壓測量技術的成熟,中心動脈壓的重要性及臨床價值再次受到心血管專家們的關注。目前,在臨床研究中使用最廣泛的是SphygmoCor和A-PULSE CASPro,二者均通過了臨床驗證并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SFDA)等機構認證,采用橈動脈或頸動脈脈搏和經(jīng)過驗證的通用傳遞函數(shù)來根據(jù)外周信號估算中心動脈壓。SphygmoCor是第一個將廣義傳遞函數(shù)(GTF)應用于CASP測定的設備[10],在廣泛的驗證研究之后被用于大型臨床試驗,如CAFé研究[9]。SphygmoCor可以獲取CASP的完整波形。A-PULSE CASPro是直接用采集的脈搏波形與“n-point moving average”[2]方法來計算中心動脈壓。均有研究者驗證了兩種計算方法與有創(chuàng)測量的CASP具有較高的一致性。但SphygmoCor對操作者的要求較高,獲得的數(shù)據(jù)除CASP還有主動脈增強指數(shù)、心內膜下心肌活力率等指標,需要有專業(yè)人員操作。王新宴等[11]通過比較目前常用的中心動脈壓檢測儀器A-PULSE CASPro和SphygmoCor中心動脈壓測量值,證實了二者相關性高度一致。本研究即采用A-PULSE CASPro來獲取中心動脈壓,通過實踐發(fā)現(xiàn)該設備相比于SphygmoCor,其操作相對簡便快捷,穩(wěn)定性好,且設備小巧便于攜帶,更適合大范圍的健康體檢或疾病篩查及大規(guī)模的流行病學調查。
本研究根據(jù)外周血壓對個體進行分組發(fā)現(xiàn),正常高值組外周血壓平均值為(125.6±5.1)mmHg,中心動脈壓為(107.6±5.9)mmHg,異常血壓組外周血壓平均值為(142.6±7.1)mmHg,而中心動脈壓為(122.0±5.4)mmHg,可見正常高值組和異常血壓組中心動脈壓有相當大的重疊但均處于正常范圍,且各組中心動脈壓均低于外周肱動脈血壓約20 mmHg。中心動脈壓與外周血壓差值(DV)分布圖顯示,差值呈正態(tài)分布,范圍在0~40 mmHg,說明兩者之間并不等同,受很多因素影響,包括年齡、性別、體質指數(shù)、心率、左室射血分數(shù),血管僵硬度以及藥物、吸煙飲酒等因素,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外周血壓差值較大的個體中心動脈壓可能會很相近。王新宴等[12]調查了中國30多個?。ㄗ灾螀^(qū)、直轄市)80 129名青年男性的血壓數(shù)據(jù)也顯示外周血壓與中心動脈壓的差值在1~55 mmHg,外周血壓同為140 mmHg的1141名志愿者,其中心動脈壓分布于96~136 mmHg間。對于外周血壓高而中心動脈壓不高的人群,一項長達約9.5年的隨訪顯示這些人的心血管風險并不高,被稱為“假性高血壓”。本研究經(jīng)過Pearson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外周血壓同心率具有明顯相關性,而中心動脈壓與心率無明顯相關,說明中心動脈壓相比外周血壓具有更高的穩(wěn)定性,不易受外周環(huán)境、自身情緒以及運動等偶然因素所導致的心率變化的影響。談維潔等[13]通過采取平板運動心臟負荷試驗前后測量中心動脈壓及外周血壓,研究兩者在運動前后的變化規(guī)律,結果也發(fā)現(xiàn)運動前后外周動脈血壓差異顯著時中心動脈壓并無明顯變化,說明無創(chuàng)中心動脈壓檢測與外周動脈壓測量相比具有更好的穩(wěn)定性、準確性[14]。
表3 影響心衰患者院內新發(fā)房顫事件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綜上所述,飛行學員作為特殊的職業(yè)人群,其心血管功能要求比普通人群更加嚴格,在年度體檢中對其血壓的準確評估是航醫(yī)進行疾病管理的客觀基礎。尤其是對于異常血壓的診斷需要更加謹慎,建議進一步行動態(tài)血壓檢測或引入中心動脈壓客觀評估血壓情況,減少由于情緒波動及環(huán)境影響等導致的“假性高血壓”的診斷。而對于正常高值人群,應及早關注,通過早期的飲食、運動等非藥物干預,改善其生活習慣,優(yōu)化臨床轉歸,避免向高血壓進一步發(fā)展,有望降低將來成飛后的發(fā)病率及淘汰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