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銷售橄欖油到租賃荒地種植橄欖樹,從創(chuàng)立橄欖油品牌到建設加工廠,四川省南充市營山縣圣禾油橄欖發(fā)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桂清艱辛創(chuàng)業(yè),帶領村民共同致富,走出了一條不同尋常的財富之路。
胡桂清出生在營山縣新店鎮(zhèn)飛龍村一個貧困農民家庭,曾在上海打工,學美容、擺地攤、開飯店,后來從事橄欖油銷售工作。“當時賣的橄欖油是從希臘進口的,既可食用又可用來保養(yǎng)皮膚,深受消費者喜歡,銷量也很好?!焙鹎寤貞浾f,2007年,她離開公司,做起了該款橄欖油的川北代理商。
“橄欖油被譽為‘軟黃金’,做代理之后,雖然生意很不錯,但進口成本較高?!迸c橄欖油打了多年交道的胡桂清對油橄欖的市場前景十分看好,“如果自己種植,并生產加工成產品進行銷售,不僅可保證橄欖油的品質,還可控制生產成本,利潤會更高?!?/p>
胡桂清回到營山,找到縣林業(yè)局專家了解到,營山縣的地形條件、光照氣候等較適合種植油橄欖,且在20世紀70年代種過油橄欖。經過兩年時間的謀劃,2009年初,胡桂清決定回鄉(xiāng)。
對她的想法,家人一開始并不支持。因為胡桂清的丈夫在外做工程,收入不錯,而孩子也需要人照顧。但胡桂清很堅持,她用了兩個月時間多方考察,最終決定在東升鎮(zhèn)黃嶺村流轉500畝撂荒地種植油橄欖。
聽說胡桂清來種油橄欖,不少村民直搖頭:“先后有人來這片土地種過柑橘、梨樹、桃樹、櫻花,都失敗了。她一個女人更難成功?!?/p>
胡桂清拿出辛苦多年攢下的錢作為啟動資金,成立營山縣圣禾油橄欖發(fā)展有限公司,組建東嶺農作物專業(yè)合作社,毅然投身于開荒拓綠的事業(yè)中。
“那時候不會開車,每天天不亮就要出門趕最早的班車到場鎮(zhèn),再走好幾里山路到基地。有幾次,到了山上才發(fā)現兩只腳穿了不一樣的鞋子?!被貞泟?chuàng)業(yè)之初的艱辛,胡桂清記憶猶新。
2009年4月,胡桂清在黃嶺村栽植了1.5萬株“佛奧”“科拉蒂”等油橄欖樹苗。由于沒有種植經驗,胡桂清種的是晚熟品種,要五六年才能掛果,投入還在繼續(xù)。胡桂清的丈夫雖然嘴上埋怨她“不務正業(yè)”,但還是承擔起照顧孩子的重任,并一次次拿出資金為她解困。投入逐漸超過了百萬元,種下了30多個品種的油橄欖,基地也擴大到了3000多畝。
到2014年,油橄欖好不容易開花了,但讓胡桂清失望的是,居然沒采摘到果子,周圍的質疑聲又起。
胡桂清坐在地里號啕大哭,哭過之后,她請來四川省農科院的專家,找到了問題所在,原來地里缺鈣、硼、鋅、鉀等微量元素。這時胡桂清才醒悟:“油橄欖是‘富貴樹’,需要精心呵護和管理?!彼鶕<乙庖娕浞绞┓剩研拗Φ裙芾砑毠?jié)做得更到位。2016年,橄欖樹上終于結了一些果子,讓胡桂清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2017年后,胡桂清的油橄欖終于有了產量,且一年比一年好。近些年,胡桂清與人合作,在木頂鄉(xiāng)、星火鎮(zhèn)等地流轉土地種植油橄欖,基地面積擴大到近8000畝。2020年,1500畝油橄欖進入豐產期,共產橄欖果200余噸。
一片產業(yè)富一方人,黃嶺村發(fā)展油橄欖產業(yè)后,東嶺農作物專業(yè)合作社已帶動500多戶農戶參與到油橄欖種植中來。七旬村民汪永吉在合作社打工,每年能掙1.8萬元左右。再苦再難,從2009年至今,胡桂清從未拖欠過土地租金和勞務費。
“油橄欖渾身是寶,如果將鮮果通過物理冷壓榨工藝,提取天然橄欖油,經包裝后則可賣到每公斤600多元?!焙鹎逅懔斯P賬,與人合伙在廣元建起加工廠,引進鮮果冷壓榨工藝設備,從油橄欖種植到加工生產,形成了產業(yè)鏈。
“我們的油橄欖通過工廠加工成橄欖油,2018年產值達到300萬元,2019年達到700多萬元,2020年可實現產值1000多萬元。”胡桂清說。
油橄欖掛果后,胡桂清便著手商標的注冊申請。2015年11月,公司獲得“婉貴人”的商標品牌注冊權。2016年,公司嘗試將橄欖鮮果運到廣元加工廠進行鮮榨橄欖油。2017年,“婉貴人”鮮榨橄欖油上市,受到廣州、上海、臺灣等地客商的青睞。2018年,“婉貴人”被貼上了“四川扶貧”商標。2020年,疫情突然來襲,給胡桂清帶來不小沖擊。但讓她高興的是,公司生產的橄欖油被國務院扶貧辦列入“全國扶貧產品”名單,從而進入全國工商聯成立的E家消費扶貧平臺,有效解決了銷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