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人天
孟浩然《春曉》 朱秀利/作
王維《山中》 朱秀利/作
“返樸歸真,回歸自然。”當我看到朱秀利的書法作品時,突然就想到了這句話。
“返樸歸真”通“返璞歸真”,語出《戰(zhàn)國策·齊策四》:“歸真返璞,則終身不辱?!币馑际侨サ敉怙?,還其本質(zhì),比喻恢復(fù)原來的自然狀態(tài)。其成為老子學(xué)說—道家思想的社會理論基礎(chǔ),也成為他的一種美學(xué)思想,他主張“大巧若拙”“含德之厚”“處其實,不居其華”“恬淡為上,勝而不美”,天地萬物“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道成就天地萬物,并非有意作為,而是完全出于無意作為,完全的自然而然。書法也是道,乃書道。老子曾在《道德經(jīng)》中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彼^道法自然,就是自得其然,天地萬物最終在自然狀態(tài)下生機盎然。陰陽生,此消而彼長,彼消而此長,互為和諧,循環(huán)往復(fù),生生不息。再看朱秀利的隸書和行書作品,恰好在表達著這種哲學(xué)思想和美學(xué)意蘊。
誠然,自然是一切藝術(shù)都需要遵循的一個準則,無論是詩歌、小說,還是戲劇、舞蹈、歌曲,以及雕塑、繪畫等。自古書畫是一家,書法也是講求自然的,運筆不能突兀、怪異,而是要自然而然地在行筆中表達,故王羲之醉酒書《蘭亭序》成天下第一行書,顏真卿悲情急就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張旭三杯草圣傳矣。這一切講究的是自然??粗煨憷碾`書作品,沒有矯揉造作,仿佛是在用禿筆隨意書就,不添補,不遲疑,恬淡之中有種返璞歸真的稚樸高古感。譬如《厚德載物》中的“物”,那三撇仿佛是隨意戳進去的小長點,無考量,無研究,然而卻精致到了極點,無絲毫違和感,旁邊的彎鉤也是干脆利落、剛勁有力。在整張書法作品中,樸拙高古感奔襲而來,若古老的兵器在歲月的長河中載著滄桑氣息,于月光下透著重器的大美,溫潤厚重,大巧若拙,德蘊藏矣。好作品往往都是這樣,沒有鋒芒畢露,而是善藏其質(zhì),當然,藏鋒亦是其中精妙。隸書蠶頭燕尾,許多人的表達是鋒尖突出,而朱秀利卻是以藏鋒為最,幾幅隸書作品均是起筆藏鋒而入,收筆回鋒或干脆利落提起,猶如彈琴琴弦陡斷那般,亦如奔跑之人突然于崖前停步,有力而不失陷,剛剛好,這種表達就是一種精到。
再觀他隸書作品中的點,有著《爨寶子碑》的味道,呈三角形狀,若不同方向的小石塊隨意地擲在其中,自然和諧,在曠野上不與天爭、不與地爭,十分享受自然,微風(fēng)吹來,仿佛每個小石塊都在自我陶醉,愜意卻又透著生機,每個小石塊都有著自己的個性和獨特的品格,然而在整個字中,又是那么不可或缺,不可移動位置,成為整個字中的一分子,像打仗的士兵,各自堅守著自己的陣地,發(fā)揮著自己的作用?;蛟S這就是藝術(shù)的力量,具體無法去觸摸,卻在欣賞時給我們傳遞一種美的享受。
說到這里,我隱隱感覺到朱秀利對碑帖研究的深入,譬如《張猛龍碑》《爨寶子碑》《廿品》《張遷碑》《石門頌》以及秦漢簡牘,都能從他的作品中尋到影子,我認為他對這些碑帖都進行了刻苦深入的研習(xí),因為他的書法作品中,無論是隸書還是行草,都透著那種碑帖書卷氣,只有對書法碑帖閱讀得多、研習(xí)得多,才能擁有這份厚重。不得不說,朱秀利是位好書法家,隸書運筆干脆利落,有著高古稚樸感,他的行草書也有一種稚樸天然氣,難怪多次入展全國書法大展??梢钥隙ǖ卣f,這樣的作品不冒頭都是難的!
《厚德載物》 朱秀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