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余松 高永虹 張燦 胡洪偉 戴占軍
新時代職工文化建設對于全面提升職工隊伍整體素質,激發(fā)廣大職工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在同中華全國總工會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專門提出了打造健康文明、昂揚向上、全員參與的職工文化新要求。
四川省成都市總工會主動擔當工會理論研究和實踐創(chuàng)新責任,緊扣成都市舉辦世界第31屆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中心工作,突出助推賽事名城建設主線,以推進“職工文體活動‘百千萬’計劃”為主要抓手,借助“職工普惠”在線平臺,線上線下整合文體場館和職工活動資源,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打造100個職工文化宮、1000個職工俱樂部、10000個職工文體活動站,形成覆蓋全市的職工文體服務體系和文化品牌,進而為成都建設世界賽事名城貢獻工會力量。
堅持“互聯網+工會”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在總結時代變化對職工生活重大影響時,明確指出“要把網上工作作為工會聯系職工、服務職工的重要平臺,增強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為此,成都市總工會深度剖析傳統陣地服務模式,瞄準“覆蓋面窄、參與度低、影響力不足”等突出問題,創(chuàng)造性提出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思路,以系統標準化、標識一體化、規(guī)則體系化為準繩,整合各類社會場館,變“立足陣地聚職工”為“圍繞職工布陣地”,力爭實現職工時時、處處接受工會服務,感受到工會溫暖。
以職工為“原點”,突出服務的廣度與深度。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fā)展,為工會服務職工提供了有效載體與工具。互聯網思維本質上是一種“用戶思維”,這種強調用戶需求至上的態(tài)度,與工會服務職工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也更有利于從解決量的聚合出發(fā),最終實現質的提升。為此,成都市總工會推進“職工文體‘百千萬’計劃”,首先強調“三大轉變”:一是轉變服務思維。從傳統自我為中心轉變到職工為中心。聚焦職工生活半徑,將工會服務貼近職工,用工會形象抵近生活,最大程度地提升參與度和影響力。二是轉變發(fā)展思維。從傳統生產邏輯轉變?yōu)榛ヂ摼W服務邏輯。確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思路,破解“工會服務廣大職工與自有資源不匹配”“職工需求多樣化與工會供給單一”的雙重矛盾。三是轉變運營思維。從過去簡單以基層工會為支撐的機關模式轉變?yōu)橐月毠€體為焦點的社群模式。一方面借助“職工惠普”服務平臺打造以“工會活動家”報名引導、“樂動空間”場館預定、“我來秀”風采視頻展示“三大板塊”有機結合的全流程文體空間。另一方面,發(fā)動場館,集合私域社群向工會靠攏,逐步建立起深度、直接發(fā)動職工群眾參與工會文體活動的高效網絡。
以市場為“基點”,強化服務的“雙贏”與“多維”。依托社會合作力量,成都市總工會有了專門負責市場化運營的渠道。通過一手聯合更多場館加入服務職工的行列,一手整合更多文體賽事資源,成都市的全域活動都締造成為了職工文體的舞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29個文體場館加入,其中涉及運動類型21個,排名前三的分別為籃球、乒乓球、游泳,基本實現了市域內職工服務空間與類型廣覆蓋。在市場之外,工會還可以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突出流量對資源的互補撬動,形成B2B2C的有機服務整體。以發(fā)放文體服務消費券為例,短短6個月時間,市總工會試點發(fā)放各類文體消費券39.4萬張,吸引28.1萬人次參與,既極大活躍了職工文體生活,更有效激發(fā)了場館參與工會服務的熱情。
以數據為“重點”,探索服務的提升與再造。傳統職工文體服務的短板在于服務的即時性和體系的碎片化,“信息孤島”和聯通障礙導致無法形成對職工的系統關愛和精準服務。成都市總工會在推進“職工文體服務‘百千萬’計劃”之初,以“數據”為紐帶,重新定義服務體系。一方面,強調數據深度,打造從關注、傳播到報名、消費再到展示、評論等文體全流程“數據體系”,完整記錄職工文體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強調數據廣度。從職工場館活動、賽事活動、體育共享空間等更多場景入手,突出數據維度的多樣性和差異化。一切大數據的儲備都是為了“數據畫像”做準備,這既是工會建設實名制數據庫的需要,也是落實“為職工提供精準性服務”的切實舉措。未來,還將積極探索“數據交換”計劃,通過更為靈活地激發(fā)更多市場主體收集數據、開發(fā)數據的熱情,實現有限數據間的資源互補與效益疊加,從而加快“職工文體云”成型,實現對工會文體管理、服務商文體增值、職工文體感受“三向提升”。
秉持“網絡化+需求”方向
傳統的工會活動常常缺乏體系建設和活動組織的隨意性、臨時性,這導致工會活動缺少穩(wěn)定性和影響力。為此,成都市總工會突破以空間數量和活動數量為衡量點的傳統束縛,構建了一套契合工會職責使命和發(fā)展現狀的文體活動建設體系。
規(guī)劃引領,突出體系建設科學性。簡單的免費文體活動不僅無法最佳實現工會服務初心,更面臨組織不確定性、群體分析偏差等現實問題。因此,工會文體活動在堅持公益化這一“唯一價值核心”的同時,還要堅持“頂層設計+整體統籌”的基本發(fā)展思路。從發(fā)展方向、發(fā)展目標、發(fā)展路徑、發(fā)展步驟等各個方面謀劃部署。2020年,成都市總工會第一次建立了統一開展職工文體活動的“成都藍圖”,派出“文體‘百千萬’小分隊”數百人次深入基層,鼓勵支持全市工會活動圍繞市委中心工作和工會價值核心,百花齊放。
效益制衡,強調系統構建可持續(xù)性。一直以來,成都市總工會把開展工會文體活動作為提升職工向心力、凝聚力的象征,它不僅可以使活動中激發(fā)出來的積極性轉化為生產工作中強勁的精神動力,還能與增強主人翁精神、提升職工文化品位結合起來,為企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夯實基礎。成都市總工會推行“職工文體服務‘百千萬’計劃”時,著力突出扁平化思維,力圖解決有些基層工會或無心顧及或疲于應付兩種狀態(tài)。經過一年多的試點,成都市各級工會申辦活動43場,覆蓋徒步、籃球等13個門類,基層職工參與率平均提升50%。
創(chuàng)新再造,著力品牌打造核心競爭力。工會打造文體活動離不開品牌塑造。只有具備了品牌核心價值,才能輕松讓廣大職工群眾記住通過工會文體活動認識工會,提升工會在職工群體中的認知度、信任度。2020年,成都市總工會創(chuàng)新舉辦了“籃球3v3”“羽毛球爭霸”等系列賽事,首年參賽人數突破2萬人。圍繞成都舉辦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中心工作和打造世界賽事名城契機,市總工會統一推出了以“綠道上燃燒卡路里,‘百千萬’釋放多巴胺”為主題,統御全年的各類“愛成都、迎大運”職工賽事活動,全年共有40181人參賽,83萬人次參與互動。未來,成都市總工會將常態(tài)化、聯賽化舉辦上述比賽,在此基礎上,還將集中打造以越野徒步賽、城市自行車賽、全域定向賽、成渝足球對抗賽為主打,社區(qū)籃球、街頭乒乓球、市民網球、職工啦啦操等為支撐的工會群眾活動品牌體系,真正實現“周周有活動,月月打比賽,人人能參與”的發(fā)展目標。
(作者單位:四川省成都市總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