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長華
在粵閩地區(qū),無論何種事物,能夠被人們稱之為“公”的,不是老就是久。在閩南鄉(xiāng)間,到處可見老百姓在村間老榕樹的綠蔭下納涼聊天,有的拎著水果、糕點來到“榕公”前,虔誠地供奉膜拜并喃喃自語地禱告一番。所謂的“榕公”,就是閩南老百姓認為能夠庇佑他們的古老榕樹。
在福建東山島西埔鎮(zhèn),有個叫“榕腳”的地方,這里因一株數(shù)百年的榕樹而得名。夏日里,晨曦微露,就已有人在此燒香、點燭、獻茶。幾乎每天都會有人來到這株樹干粗碩的榕樹下敬奉“榕公”,人們還給“榕公”蓋了個小巧玲瓏的房屋,當(dāng)?shù)厝霜氝\匠心地在“榕公”兩旁撰題一副嵌首對聯(lián)“榕城繁榮千古秀,公靈顯赫萬年春。”
閩南老百姓對“榕公”有一種敬仰之情。明朝末年的閩南鄉(xiāng)賢黃道周,是我國著名的書畫家、理學(xué)家,他曾飽蘸濃墨寫下傳世名篇《榕頌》,對榕樹大加贊頌,勉已教人要似榕之高尚、學(xué)榕之利人、樹榕之堅定。當(dāng)時,民族英雄鄭成功在閩南沿海操練水師準(zhǔn)備收復(fù)臺灣前,見當(dāng)?shù)仫L(fēng)沙肆虐,草木稀疏,“國姓爺”便號召將士們種植耐旱、生命力頑強的榕樹。當(dāng)年存活的榕樹現(xiàn)已是老態(tài)龍鐘、皮骨凸露,但氣根飄逸,枝干繁茂。多情的閩南人念念不忘先賢恩德,不時到古榕樹下敬奉“榕公”,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崇榕風(fēng)俗。在黃道周的故鄉(xiāng)福建東山島,民間的“榕公”多達數(shù)十個。閩南方言“榕”與“成”同音,當(dāng)?shù)厝肆?xí)稱榕樹為“成樹”,人們視榕樹是最有靈氣、最富情感的“樹中壽星”,就像尊敬老人一樣,對其呵護有加,不許用榕樹燒火或制作家具。
巖雅村“榕公”
1958年8月,全國掀起大煉鋼鐵狂熱運動,煉鋼需要大量燃料,可在當(dāng)時只有風(fēng)沙不長樹木的東山島,燃料奇缺。有些人就把目標(biāo)鎖定在島上僅存的一些古榕樹上,縣城中興街的兩株數(shù)百年的古榕就被盯上了,有些人帶來斧頭鋸子就準(zhǔn)備砍伐。這時,有人就趕緊將此事向時任縣委書記的谷文昌報告。谷文昌聞訊,馬上放下手中工作,騎上自行車迅速趕來制止??撤フ咭娛枪任牟龝?,趕緊放下伐木工具,接受了批評。此后,再沒有人敢打古榕樹的主意了。
在閩南,每個自然村都種有榕樹,俗信“有榕才成村”。大多數(shù)居家也喜歡種植榕樹,以祈能有所成就。所以,自古以來,當(dāng)?shù)厝罕娮园l(fā)為“榕公”建房、造桌、掛彩。閩南鄉(xiāng)間,無論在村頭巷尾、屋旁路邊,還是在寺前廟后、庭院陽臺,都可以見到榕樹。有人認為拜謁“榕公”之俗,既是在緬懷鄭成功,也有祈求事業(yè)成功的愿望。不管是牽強還是巧合,都是善良多情的閩南人把古榕樹擬人化,尊為樹神以祈盼美好生活的樸素感情。正因為閩南人崇榕成風(fēng),保護了不少古榕樹不受折損毀壞,有很多被列為古樹名木的榕樹,就是自古以來當(dāng)?shù)厝司捶畹摹伴殴?。這些“榕公”大多有300年—500年的樹齡,掛著“古樹名木保護牌”,上面寫著樹名、編號、樹齡、保護等級,就像是一個個老壽星掛著一塊塊榮譽獎牌。
銅山古城的“榕公”(樹齡63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