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汪靈犀
澳門回歸祖國后,“一國兩制”方針在各方面得到落實,多元文化被溫柔接納和薈萃發(fā)揚。
澳門是一座文化城市,歷史和文化就是澳門的財富。幾百年來,中西文化的交流與嬗變,賦予澳門獨特的文化魅力?;氐阶鎳鴳驯У?2 年間,澳門不僅經濟社會保持繁榮穩(wěn)定,自身文化特色和優(yōu)勢也得以保持,中西合璧的風采浪漫依然,活力之都的魅力更勝往昔。
哪吒廟與大三巴比鄰、媽祖廟與娛樂場共存,東西方文化匯聚于斯。澳門就像一個中西混血的美麗少女,充滿著獨特迷人的魅力。
澳門回歸祖國后,“一國兩制”方針在各方面得到落實,多元文化被溫柔接納和薈萃發(fā)揚。這里是“馬照跑,舞照跳”,葡京娛樂場等博彩場所人頭涌動,25 處歷史建筑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原有的藝術節(jié)、音樂節(jié)、國際龍舟賽、格蘭披治大賽車等照樣舉辦,而且辦得更好。
漫步在澳門大街小巷,原汁原味的中西建筑隨處可見。媽閣廟、觀音堂、蓮峰廟等中式廟宇飽含古老中華神韻,給人以歷史的厚重感;澳門市政廳廣場等西式建筑則色彩明快,熱情洋溢,風情萬種,讓人仿佛置身南歐小城。來自印度、巴基斯坦、葡萄牙、莫桑比克等世界各地的人生活于此,多元開放的文化讓他們過得愜意自然。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熱鬧與寧靜,交織出澳門的五光十色,也塑造出澳門的獨特風情。
不僅如此,在澳門大街小巷,還可以聽到教堂的鐘聲與寺廟的鐘鼓聲此起彼伏,看到耶穌圣像出游活動與媽祖誕辰的祭拜活動同時進行。春節(jié)、中秋節(jié)等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慶?;顒邮致≈兀皇フQ節(jié)、復活節(jié)等西方節(jié)日,活動氛圍也頗有聲勢。不同的宗教信仰在此相會,不同類型的建筑比肩于街頭,連其美食也汲取了不同文化的精華?!鞍拈T的文藝活動都著重突出多元融合的文化特征,推動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之間的互動互鑒,溝通心靈,融合情感?!卑拈T婦女聯(lián)合總會會長賀定一說。
2021 年11—12 月,澳門美食節(jié)、格蘭披治大賽車、光影節(jié)及無人機表演等又一次先后登場,構成澳門文旅活動年末壓軸盛會。5.6 萬人次的觀眾有幸一睹“速度與激情”,參與一連三日的第68 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不少車迷更是特地來澳門“朝圣”,看一看在賽車界赫赫有名的澳門東望洋賽道。接下來,“2021 澳門光影節(jié)—火星想旅行”即將炫目上演,帶來燈飾裝置、互動游戲及光雕表演,向游客展現(xiàn)澳門是一座安全宜游、好客的城市。
澳門大三巴牌坊是澳門的標志性建筑物之一。它糅合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與東方建筑的風格而成
葡撻酥香鮮甜,杏仁餅齒頰留香,這里有老字號,還有舊街坊,更有質樸與人情?;貧w22 年來,在中央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澳門社會民生福祉得到極大改善,2007 年開始全面實施15年免費教育,2008 年開始每年開展現(xiàn)金分享計劃,2014 年填海造地修建公共房屋……居者有其屋、病者有其醫(yī)、老者有其養(yǎng)、少者有其學,其樂融融,幸福和諧。在這里,積德行善、助人為樂、施比受更有福的理念深入人心,公益慈善義舉一呼百應。
伴隨著歡快的鑼鼓,澳門民眾的嘉年華— 每年12 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澳門最大型的公益活動—“公益金百萬行”便盛大登場。這堪稱是澳門民眾的嘉年華,政府部門、公司商號、民間社團、各級學校都有人自發(fā)參加。“澳門是一個人情味很濃的小城,以公益為宗旨的社團就有幾百個?;貧w祖國以后,特區(qū)政府特別支持民間社團開展工作,我們有機會不斷擴展小區(qū)服務職能?!卑拈T街坊總會理事長吳小麗感慨地說,如今街坊總會專職人員由創(chuàng)會之初的兩人發(fā)展到900 多人,提供的服務范圍也越來越廣。用她的話說,“從3 歲到100 歲都管”,覆蓋了從托兒所、中小學、輔導中心到家庭服務中心、業(yè)主委員會、社區(qū)服務中心,再到頤康中心、長者護理中心乃至善終服務全過程。
除了熱心公益,澳門的包容和溫暖,還體現(xiàn)在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處。澳門自400 多年前開埠,便華洋共處?;貧w祖國22 年來,不同族群、多元文化更在融合中展現(xiàn)新光彩。雖然大家都來自四面八方,難得的是不同族群一直能包容共濟、和諧相處。
在澳門街頭,中葡雙語是標配。憑借著獨特的歷史淵源,澳門一直是中國與葡語國家聯(lián)系溝通的橋梁?!痘浉郯拇鬄硡^(qū)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更提出,澳門要“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澳門特區(qū)政府表示,其一直致力于推進“一基地”建設,接下來將啟動《澳門通志》的編撰工作,打造澳門國際文化論壇,2022 年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舉辦首屆論壇,并與故宮博物院和廣東美術館合辦專題文物大展,同時推進文化產品數(shù)字化工作。
始終堅守團結合作、守望相助的精神,濃厚的“人情味”賦予澳門這座小城獨特的溫潤氣質。這些真摯而樸素、包容共濟的情懷,凝聚成強大的社會力量,成為澳門繁榮進步的內在源泉和動力。
如今的澳門,一方面,充滿葡式風情的戀愛巷、龍環(huán)葡韻等熱門景點;另一方面,鄭家大屋、冼星海紀念館也吸引了一撥又一撥的游客。郁郁蔥蔥的何賢公園里,56 座以各民族形象為主題創(chuàng)作的雕塑,默默訴說著澳門人愛國愛澳的家國情懷。
澳門同胞素有愛國傳統(tǒng),有強烈的國家認同感、歸屬感和民族自豪感。1949 年10 月1 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到澳門,濠江中學校長杜嵐女士頂著重重壓力,在校舍二樓陽臺上豎起了一根六米多高的旗桿,升起一面自制的五星紅旗。
今天,在澳門大中小學的校園里,都能看到飄揚的五星紅旗。幾十年來,無論斗轉星移世事如何變遷,在澳門同胞心中,有一樣情懷始終不變,那就是他們深埋心中的愛國熱情。他們常說的一句話是:“澳門能有今天,祖國是堅強后盾。”這是澳門同胞自豪的心聲。
回歸22 年來,“愛國愛澳”精神在澳門薪火相傳。當神舟載人航天飛行代表團訪澳,當奧運火炬高舉在澳門大街小巷,當新中國喜迎70 周年華誕,當中國共產黨慶祝百年華誕,澳門居民無不全情投入,煥發(fā)出無比的愛國熱忱和民族自豪感。這是熱情參與,也是分享榮光;這是國家的榮耀,更是民族的驕傲。
回歸22 年來,澳門特區(qū)政府攜手社會各界,開展多種形式的國情教育。從宣傳推廣憲法和基本法,到連續(xù)舉辦國家安全教育展、外交知識競賽,成立家國情懷館,常態(tài)化推進國情、區(qū)情教育。數(shù)萬名澳門師生通過“認識祖國、愛我中華”等項目,前往內地實地了解祖國發(fā)展。
“西方文化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建筑風格、多元飲食、習俗外貌等表層,澳門人思維、觀念的中庸尚和、忠孝禮義,依然來自中華文化,它才是支撐澳門文化的基石與主流。”全國政協(xié)委員、澳門地產業(yè)總商會會長鐘小健這樣定義澳門的文化特性。還記得《七子之歌》中那句深情表白嗎?“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比缃?,澳門與祖國內地的靈魂相融交織,澳門人的心隨著國家民族的脈搏跳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