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芳
摘要:古詩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學習古詩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但是受到教學方式方法的影響,古詩教學的效率不高,教學的質(zhì)量不佳,很多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讓學生采取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不利于學生理解古詩的文化內(nèi)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改善教學方法,尋找更多有效的教學策略,讓學生不但能學會故事,還能夠自行品鑒,并且能夠讓學生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本文研究了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古詩詞教學 策略
[正文]古詩是祖先給我們留下的巨大財富,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形勢嚴峻,所以在教育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傳統(tǒng)文化——古詩的傳承和發(fā)展。小學是人生中的重要階段,小學階段的古詩教學能夠讓學生品味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感受到先人的情懷,有助于幫助學生增強民族自豪感,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認識到古詩教學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熱情,讓學生更加熱愛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提升學生品鑒古詩的能力。
1 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古詩學習氛圍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當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已經(jīng)很難感受到古詩中充滿詩意的情境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古詩學習的情境,還可以通過視頻、圖片等方式,讓學生通過視覺感受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有身臨其境感受,便于學生理解古詩詞的中心內(nèi)容,通過情境學生能夠盡情想象,和作者建立更好的情感溝通,幫助學生加深對古詩詞內(nèi)容的印象,也便于學生背誦。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時應該緊扣古詩的中心思想,抓住古詩的重點,創(chuàng)設科學合理的情境,讓學生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對古詩的中心內(nèi)容有更好的感悟。
如在進行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五課《牧童》教學時,教師可以先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幾幅圖片:大片青色的草地上幾頭牛兒正在吃草、牧童坐在牛背上吹笛子、牧童牽著牛在鋪滿月光的道路上行走、牧童躺在草地上觀賞天空中的圓月,通過這幾幅畫面的展示方法讓學生看到了一副生動的畫面,有一種進入了農(nóng)家田園生活的感覺,通過這些圖片能讓學生的心中產(chǎn)生一種非常寧靜的感受,感受到牧童放牛生活的不易,早出晚歸、披星戴月,明白作者所要表達的對勞動人民的贊美之情,在情境中再進行古詩的學習,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diào)動起來,同時也會贊嘆古代詩詞的精妙之處,通過短短四句將一幅幅優(yōu)美的農(nóng)家畫卷展示在眼前,在教學中一些重點難點內(nèi)容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也得到了很好地解決。
2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體會詩歌的情感
朗讀是古詩詞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通過朗讀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古詩的韻律,品味古詩詞表達的情感。教師要避免學生進行單一、枯燥的朗讀形式,而是要引導學生進行多樣化的朗讀,通過播放音樂讓學生朗讀、讓學生進行跟讀、教師進行示范等多樣化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在朗讀的過程中加深對古詩詞的認識,拉近與古詩詞的距離。教師在示范過程中要注意字的讀音、停頓、情感等,因為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多會模仿教師,只有教師朗讀的足夠標準,才能給學生一個更加準確的引導,讓學生能夠通過朗讀更好地明確古詩詞所表達的情感和含義。
如在進行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五課《泊船瓜洲》教學時,教師要讓學生在朗讀中注意古詩中的多音字,在學生朗讀之前,教師可以先做好示范,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能夠通過教師的朗讀體會到作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小學階段的學生是非常愿意表現(xiàn)自己的,教師可以請學生朗讀,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的心理變化和所要表達的情感,注意斷句和情感的帶入,感受作者那種故鄉(xiāng)就在眼前卻不能回去的惆悵,體會作者濃濃的思想之情。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能夠提升學習的自信心,學生們會通過動作、情感等充分表現(xiàn)古詩詞的中的情感,通過朗讀還能讓學生掌握更多的閱讀技巧,學習起來的興致更加高昂。
3 合作探究古詩詞,善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在古詩詞學習時鼓勵學生們合作探究,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說出自己對學生的想法,同時也能聆聽他人的見解,有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合作探究方法的運用,能夠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在合作探究中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多種品質(zhì),站在不同的層面上將古詩詞分析得更加透徹,發(fā)揚合作精神、分享精神,提升學生古詩詞的素養(yǎng)。除了合作探究法之外,教師還要善于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讓古詩詞教學過程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如在進行六年級下冊古詩詞《石灰吟》教學時,教師帶領學生朗讀幾遍過后,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他們開始進行合作探究,教師可以在學生開始探究之前給學生提出要求,讓學生們能夠基本理解古詩詞中詩句的意思,并且說說這首詩表達出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討論效果將會更加理想。教師可以讓學生學生輪流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這樣每個學生都有發(fā)言權,能夠表達出自己的內(nèi)心所想,通過別人的想法學生也能從多方面的角度看待問題,通過小組成員輪流補充,最終將完整的答案呈現(xiàn)到教師面前,在學生探討的過程中,教師要也可以參與其中并給出相應的指導,幫助學生突破其中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的探討過程更加的順利。
4 延伸課外知識,拓寬學生知識面
古詩有很多類型,如思鄉(xiāng)詩、邊塞詩、送別詩等,教師可以在學習一類詩歌的同時為學生拓展課外的詩歌內(nèi)容,豐富學生的知識層面。如在進行六年級下冊古詩《芙蓉樓送辛漸》教學時,這首詩歌屬于送別詩,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回顧之前學過的送別詩有哪些,讓學生重溫之前的古詩知識,同時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學習一些課外的送別詩,幫助學生了解到更多古詩詞相關的知識,學會對同類的詩詞進行歸納,讓學生能夠領悟到同類詩詞的特點和思想,提高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
[結(jié)束語]綜上所述,當前我國小學古詩詞教學的方式和方法都在不斷地改進,古詩詞教學質(zhì)量也得到了提升,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情境的創(chuàng)設,并且讓學生能夠表現(xiàn)自己,在古詩詞的朗讀中明確古詩詞的中心思想,加強學生自主學習古詩和合作學習古詩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摸索出更多有效的古詩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丁文珍.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J]. 科普童話:新課堂, 2017(3X):1.
[2]楊玉潔.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的研究[J]. 散文百家·國學教育, 2020.
[3]張海曉.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J]. 中國農(nóng)村教育, 20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