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
金石匯七臺河分會臨帖網(wǎng)絡展,開篇的一方大印“金石有聲”,引來大家諸多關注與贊許。此印由滕玉君主席為“金石匯七臺河分會”成立而制,也是金石匯七臺河分會的文化標志。
金石書派自創(chuàng)立以來,歷經(jīng)滄桑而名家輩出。恩師王立民先生建立金石匯,為金石文化傳播注入了新的動力,推動了金石文化的發(fā)展。
為更好地學習金石文化和發(fā)展七臺河書法藝術事業(yè),2021年6月28日,我與弟子于明海專程拜訪恩師王立民先生,并獲得先生首肯—成立“金石匯七臺河分會”。
“金石匯七臺河分會”成立大會,由各方的鼎力相助,與南燒鍋酒業(yè)公司合作成功舉辦。
黃鐘大呂,金石有聲。取正大之意,取進取向上之意,想刻“金石有聲”以振“金石之精神”。誰執(zhí)牛耳,唯有滕玉君先生。
滕玉君先生書畫同道。先生求學期間才華盡顯,二十幾歲時,先生才藝即為翹楚,更是被大家張?zhí)烀?、洪鐵軍等大加贊許。然其被工作所累,皆因其出色的工作,而忘卻了他深厚的文化功底。書畫圈里都知曉他一直筆耕不輟,而今更是走到市文聯(lián)崗位,其藝術創(chuàng)作更是如魚得水。
篆刻藝術博大精深,方寸見萬千氣象,且雕且琢不易,命題更為不易,思慮再三,還是開口請先生制印。數(shù)日后得見大印,印瓦鈕,長50mm,寬15mm,高48mm,印面大氣寬博,刻有“金石有聲”,布局方正平直,無板滯、乖謬、纖巧之氣,一派大氣古拙金石。精美小楷邊款:金石不得無以鳴,故金石有聲,不考不鳴。簡齋正之,玉君制。
得此印不勝歡喜,約知己好友數(shù)人賞印,尤謝滕玉君先生苦心治印,酒醉而歸。
曾記得,韓登安先生創(chuàng)作的西泠印社印與吳昌碩先生題字一道成為西泠印社的標志。今天,滕玉君先生刻“金石有聲”一事,一定被“金石匯七臺河分會”的成員銘記,也一定會成為文壇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