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藝桑
外婆年老之后,最喜歡問的一句話是“你們要去哪兒啊”,最喜歡說的一句口頭禪是“我也要去”。子孫們不論去哪兒,只要能跟的,她都吵著要跟,而我們也總是習慣性地笑著向她伸出手:“來,一起走!”也因此,外婆的老年生活總是熱熱鬧鬧的,一點兒也不寂寞。
從什么時候起,外婆成了我們家的小可愛了?外婆膝下四五十個子子孫孫都愛著她、寵著她,一如我們小時候被外婆寵著一樣!
外婆一生坎坷,三歲就被送到了太祖母家。也許是因著從小帶到大,也許是外婆的乖巧懂事,太祖母格外疼惜這個小女孩兒,把她當女兒般寶貝著。
日子雖然艱難,外婆卻是在太祖母的疼愛中長大的。遺憾的是,外婆和外公結(jié)婚沒幾年,外公就去世了。當時,外婆年僅二十五歲。面對家里三個年幼的孩子,原本就內(nèi)向的外婆手足無措,天天以淚洗面,身體也日漸不支。但為了生計,外婆只能拖著病體,每天挑著小擔走街串巷討生活。
好在太祖母有一把好手藝,常常被四方鄰里請去烹飪宴席,雖無報酬,卻時常有美食補貼家計。
二十八歲守寡的太祖母理解外婆的苦,外公去世幾年后,做主替外婆招了一個上門女婿。新外公很疼愛外婆,從此,外婆的臉上有了笑容。
外婆遺傳了太祖母的品格,做人謙遜有禮,疼愛子孫,有什么事也總是放在心里,從來不抱怨。
我從小在外婆家長大,那時候,外婆仍然是每天挑著她的“移動小超市”去做生意。生意其實不好,每天掙不了幾個錢,外婆雖時常愁眉緊鎖,卻咬緊牙關(guān)什么話也沒說。
有時,外婆要回家腌菜頭酸(用白蘿卜腌制的小吃)或做飯,就會把擔子放在離家不遠的路邊,讓我看著。小擔里的脆餅是我的最愛,經(jīng)常在外婆走開時被我一個接一個地吞進肚里,外婆回來后,也從不會罵我,只是緊鎖眉頭,唉聲嘆氣。
后來,生活慢慢富裕起來,外婆卻老了。外婆年齡大了,性格反而變得開朗了。她總是樂呵呵的,看到誰都眉開眼笑。對于兒孫們的邀請也是來者不拒,七十多歲了還跟著阿姨乘飛機去香港旅游。
外婆八十歲那年,小表妹大咪考上北京一所大學,開學前,小姨家的司機開著中巴來到二舅家。其實,就是把小表妹送到機場就回來了,路上也沒什么好玩的,可我們一大家人興高采烈地爭著去送機。
外婆也迫不及待吵著說:“我也要去!”“要去就一起呀!”習慣了外婆老小孩做派的子孫們,沒人覺得八十歲的外婆跟我們?nèi)ニ蜋C有何不妥。這時候的外婆已經(jīng)成了我們家的老寶貝、小可愛,人人寵著她。
年老后的外婆似乎特別喜歡熱鬧,雖然此時她的耳朵已經(jīng)不好使了,不大聽得清楚別人說話,但每當家族聚會,她總是一臉愜意地看著子孫們猜拳、喝酒、聊天,把子孫們的歡樂甜滋滋地裝進心里。
外婆九十四歲那年的夏季,吃完中午飯,精神狀態(tài)有些不太好,表妹大咪幫她洗頭、洗澡,想著讓老人家舒舒服服睡個午覺。誰知洗著洗著,外婆就在表妹的懷里睡著了,從此再也沒有醒來。
外婆就這樣無聲無息、安安靜靜地走了,走時沒有病痛,一臉慈祥,仿佛只是睡著了,仿佛還豎著耳朵在聽子孫們侃大山。我們雖然悲痛,卻也為外婆走得如此安詳而欣慰。
我時常想,等我老了,我也要像外婆那樣,無憂無慮地活著,想要什么就說出來,不讓子孫們猜測,不嘮叨、不抱怨,做一個孩童般的幸福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