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哥
劉未鵬老師的《暗時間》里有兩句話,讓我對時間管理的認知有了新的迭代:“時間不是均等的,別人的一天不是你的一天。
實際投入時間是時間與效率的乘積?!薄吧朴诶盟季S時間的人,可以在無形中比別人多出很多時間,從而在實際意義上能比別人多活很多年。”
有效的時間管理,不只是對時間本身的管理,更是對思維時間的管理。而思維時間,就是你生命中的“暗時間”。我們花在走路、坐車、吃飯、逛街上的時間都可以成為暗時間,因為我們可以邊做這些事邊用來思考我們看到和學到的東西。這相當于一份時間被暗暗重疊使用了多次,日積月累,會產(chǎn)生巨大的威力。
那么,如何通過管理“暗時間”來讓自己倍速成長?
第一,在生活時間中滲透思維時間。
《暗時間》中說:“你可能投入很多時間在一件事情上,卻發(fā)現(xiàn)毫無進展,因為你沒有整天把你要做的事情、要學習的東西常駐在你的大腦中,時刻給予它最高的優(yōu)先級。當你走路、吃飯、做夢的時候,心心念念的就是這件事,這時候你的思維時間就用到了極致?!?/p>
暗時間達人,習慣在生活時間中滲透思維時間。
作為一個寫作者,我的工作不一定是坐在書桌前才進行的。我可以在賴床時想選題,也可以在做飯時構(gòu)思人物故事,這都是我的工作時間,待我在書桌上動工時,文章框架已胸有成竹。
在日常里見縫插針地思考,就會縮短枯坐時間,事半功倍。貝多芬喜歡在午飯后散步,他的口袋里總是帶著鉛筆和幾張五線譜,以便記錄隨時會出現(xiàn)的靈感;毛姆經(jīng)常一邊泡澡,一邊想文章的開頭。當你疑惑為什么有人跟你花差不多的時間,做事卻比你高質(zhì)高量時,也許是他的暗時間管理比你到位。
第二,縮短思維的切換時間。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當你剛剛浸入書中的世界,突然手機彈出一條新聞吸引了你,你花10分鐘瀏覽完新聞和評論后想繼續(xù)看書,但剛才的記憶已經(jīng)被抑制了。如果你想恢復(fù)到10分鐘前的看書狀態(tài),就需要時間去激活記憶。假如你熱身的狀態(tài)需要15分鐘,那么你看手機的時間實際就是25分鐘了。
思維切換的時間,就是浪費掉的暗時間。縮短思維切換時間的有效方法是,創(chuàng)造大塊時間。
當我們沉浸在某種狀態(tài)時,與之相關(guān)的大腦神經(jīng)網(wǎng)絡(luò)被激活了,這種忘記時間的“沉浸”狀態(tài),在心理學上叫心流體驗。按照實際投入時間是時間與效率的乘積計算,心流時間能將時間效率最大化。創(chuàng)造大塊時間,讓心流時間持續(xù)流動,就會持續(xù)高效。
第三,比拼的是思維體力。
要充分利用暗時間,不僅要能夠迅速進入狀態(tài),還要看你能夠保持狀態(tài)多久(思維體力)。
比如,進入考場前即使只有5分鐘,我也會翻翻書,一來保持緊張感,二來讓大腦沉浸在知識的場景里,快速進入考試狀態(tài)。
鍛煉思維體力有兩個方法。
一是提升抗干擾能力。在擁擠的地鐵上、嘈雜的公交車上閱讀電子書,可以訓練專注力。當你在碎片化的時間里也可以閱讀思考時,那你的暗時間就比別人多很多。
二是設(shè)計你的時間進度條。
堅持做一件事,就要在時間上建立里程碑,將一個大目標分成一個個小任務(wù),隨著時間推進,能肉眼看到自己的改變,才更有勇氣去堅持,這是一個良性循環(huán)。
在進度條上,你打下的每一個勾,體現(xiàn)的都是一次微小的進步。
第四,潛意識下的暗時間。
專注力對學習效率的影響,在于兩個方面:1.專注于一件事能讓表層意識全功率運作,這個是顯性的效率;2.它能夠讓你的潛意識進入一種專注于這件事的狀態(tài)。
我們連續(xù)很長時間思考一件事后,即使表層意識因為其他原因不再思考這個問題,但潛意識還會保持其“慣性”,仍然在做思考的努力,那么,潛意識在無形中就把時間利用了起來?;蛟S你也有過這樣的時刻,一件一直想不通的事情,某一天突然就想明白了。
你并沒有故意想這件事,但因為它在你的大腦中處于優(yōu)先級,所以潛意識一直在漫游思考,在某個瞬間突然得出答案。靈感繆斯不是突然就有的,而是心心念念必有回響。
“暗時間”達人,像八爪魚一樣,能同時推進多項任務(wù),玩耍時間不比別人少,質(zhì)量還比別人好。“暗時間”管理是潤物細無聲式的時間管理,你看不見別人的時間巧妙地用在哪里,但會發(fā)現(xiàn)彼此的差距。
魯迅說,時間像海綿,擠一擠還是有的。而暗時間是,多想一想,也還是有的。
(彼岸花開摘自“哪梁爽哪喜慶”微信公眾號,ID:zheliangshuang,張云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