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斌 趙利清
(內蒙古大學生態(tài)與環(huán)境學院,呼和浩特 010021)
Scariola orientalis(Boiss.)Soják是Soják在1962年,根據(jù)其瘦果無肥厚的側棱、翅或窄邊,花序花少,常5朵的特征,將Phaenopus orientalisBoiss.重新組合到雀苣屬(Scariola),該種的模式標本采自西亞。
雀苣(S.orientalis)在中國的分布因一直沒有見到有效標本的確認,以至于在許多有影響的志書、著作中,關于它在中國的分布僅根據(jù)文獻記載而來,且記載地點不一致。1997年出版的《中國植物志》第80(1)卷[1]將雀苣記載為:“據(jù)文獻記載,我國西藏地區(qū)有分布,但我們未見到這個種的標本”。1999年出版的《新疆植物志》第5卷[2]中也記載了該種,但同樣指出:“《中國植物科屬辭典》《中國高等植物科屬檢索表》記載新疆有分布,我們未見標本,文字譯自《蘇聯(lián)植物志》29:321.1964”。2011年出版的Flora of China[3]也記載其國內產(chǎn)地僅為新疆,并指出:“該種只可能在中國的西北地區(qū)分布,目前中國沒有任何相關資料,其生境參考了《蘇聯(lián)植物志》29:321.1964”。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0版[4]也記載其僅分布于新疆。
我們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國家植物標本館(PE)查閱標本時,發(fā)現(xiàn)其中一份標本(17383號)采集信息欄標注的采集地為中國,但對照采集記錄簽上的坐標點發(fā)現(xiàn),實際采集地為哈薩克斯坦境內的西天山,是采集地錄入錯誤。所以,中國境內目前沒有發(fā)現(xiàn)該種分布的確切憑證標本。
2013年,我們在西藏札達縣底雅鄉(xiāng)象泉河(朗欽藏布)河谷山坡(78°58′07.01″E,31°48′13.73″N,H 4 093 m)采集到該種標本(見圖1:C),證實了該種在中國西藏有分布;2018 年我們又在西藏同屬于象泉河流域的札達縣香孜鄉(xiāng)至底雅鄉(xiāng)途中(79°18′27.98″E,31°50′03.19″N,H 4 220 m)(見圖1:A~B)及底雅鄉(xiāng)(78°45′25.01″E,31°48′21.03″N,H 3 278 m)采集到了該植物,進一步證明在西藏西部象泉河流域該植物分布普遍。
雀 苣Scariola orientalis(Boiss.)Soják in Novit.Bot.Hort.Bot.Univ.Car.Prag.46.1962.;Kirp.in Fl. URSS 29:321. 1964.——Phaenopus orientalisBoiss.,Voy.Bot.Esp.2:390.1839-1845.
產(chǎn)于西藏札達縣底雅鄉(xiāng)東象泉河河谷山坡。生于干熱的礫石質山坡或河谷鵝卵石干河床上。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克什米爾、巴基斯坦、印度,以及亞洲西南部有分布。
標本引證:中國西藏札達縣底雅鄉(xiāng)東象泉河河 谷 山 坡,2013 年9 月4 日,趙 利 清X13-087(HIMC);札達縣香孜鄉(xiāng)至底雅鄉(xiāng)途中,2018 年9月1 日,趙利清X18-090(HIMC);札達縣底雅鄉(xiāng)西南,2018年9月2日,趙利清X18-091(HIMC)。
目前我們在新疆西部實地調查與采集,以及標本和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未發(fā)現(xiàn)雀苣在新疆分布的確切憑證標本,關于雀苣在新疆的分布有待進一步考證和實地調查。根據(jù)確切的標本采集,我國西藏西部是有雀苣分布,這也進一步證實了《蘇聯(lián)植物志》的記載。此外,我們在野外觀察發(fā)現(xiàn)雀苣冬季地上部分完全枯死,所以其生活型應該為多年生草本,而非半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