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琨建筑設計事務所
內院 ? 存在建筑
西村大院意圖創(chuàng)造一種將運動休閑、文化藝術、時尚創(chuàng)意有機融合的本土生活集群空間,將集體記憶、地域特色與現(xiàn)代生活方式融于一體,為城市的多樣化生活提供一種更具當代性的社會容器,成為持續(xù)激發(fā)社區(qū)活力的城市起搏器。建造“骨架筋絡”,以功能的實用、結構的經濟、構造的合理和材料的質樸等基本元素為出發(fā)點,超越表面設計,形成“本質賦形”的美學特征。
根據(jù)項目性質、用地條件,西村大院自然形成圍合環(huán)繞式建筑體量。面對街廓完整、周邊高樓林立、基地自身建筑限高的現(xiàn)實條件,因勢利導,順勢而為,以低矮的體量吸引周邊注目,以橫長取得尺度優(yōu)勢。建筑沿周邊圍合布局,在規(guī)劃限制條件下實現(xiàn)運動休閑場地和沿街人流效益的最大化。由此圍合出東西長182m,南北長137m的大院,成為吸引周邊居民及容納多元化公共生活的綠色“盆地”。
建筑地下2層,地上5~6層,東、南、西三邊連續(xù)極限圍合,以抱合姿態(tài)將土地資源從周圍的城市環(huán)境中界定出來,形成獨特場域。而底層的4個過街樓式入口和北面跑道的架空柱廊連通內外,使西村大院形成了一種既圍合又開放的姿態(tài)。
用地北側的原有建筑被保留并改造為多功能藝術空間,圍合建筑體在此中斷,由架空跑道柱廊完成圍合,透而不漏。跑道總長1.6km,上行下達,轉折起伏,纏繞整個建筑,可用于休閑運動及騎行。跑道系統(tǒng)既是引人注目的建筑形象,又是社區(qū)公共運動設施,為跑步和騎車的人群帶來自由興奮的超常體驗,并賦予建筑動態(tài)鮮活的形象。西村大院的建設使日常休閑方式獲得了具有紀念性尺度的集合表現(xiàn),成為周邊社區(qū)民眾休閑生活的樂園,也為自身帶來了豐沛的活力和巨大的成長空間。
“未完成”是指給未來的生長留出余地,并不是“沒有建完”。項目性質為城市綜合體,功能綜合混雜,設計結果也自然而然地帶有混雜性。建筑設計建立了明確的空間秩序,不強硬設計局部立面,把局部表達的可能性留給個體商戶,正如設計了一個書架,讓每本書自由表現(xiàn),使書架和書共同形成既有明確秩序又豐富繽紛的整體。在較高的樓層處,窗戶的分隔預判了加建夾層時的使用方式,在加建前可能并不清晰,但加建后就能發(fā)現(xiàn)它的適宜性。
建筑臨街外立面為開敞懸挑的公共外廊街,使每家用戶都有獨立的面街門面,水平延伸的外廊強化建筑橫向走勢,形成明確的公共領域。秩序井然的柱列分隔了室內外空間,采用注重功能、簡明通用的鋁框高透玻璃,不做特殊設計,利于商戶自由變換。建筑臨院內立面為連續(xù)的陽臺,每家用戶都可共享大院景觀,寬闊的吧桌式陽臺扶手采用高耐重竹材料,親切自然。外圍緊湊中間寬松的空間結構,使建筑呈現(xiàn)“運動場式”結構,其功能設施骨架,由富有個性的市井生活自由填充,而業(yè)主個體表現(xiàn)的繁亂雜陳被巨大院落的秩序所包容,最終形成豐富而均質化的“市井立面”。
西村大院采用“蜂巢芯空腹密肋樓蓋體系”爭取更大層高,營造開敞流動的空間氛圍,滿足靈活多樣的使用需求。蜂巢芯空腹密肋樓蓋體系在入口處取消內模,露出井字形的密肋梁底面,形成類似傳統(tǒng)“藻井”的效果,烘托出入口的重要性。
在建筑的結構斷縫處進行夸張表現(xiàn),形成“一線天”式的人造景觀,同時解決設備用房需隱匿安置和送風換氣的問題,呈現(xiàn)建筑建造過程中的“生理斷層”。而將外廊混凝土欄板內抽出的鋼筋作為欄桿,是對這一理念的細節(jié)表達。
建筑采用當?shù)爻R姷氖止ぶ衲z板作為模板,賦予清水混凝土獨特的質感,所有建筑材料都采用本身的顏色,未經“調色”而只做“搭配”,建成效果基本為灰色系,利于襯托人的活動。
西村大院在建筑山墻、局部實墻、景觀鋪地、院墻等處大量使用再生磚,用于圍護、通風、植草、外墻等。斷磚加工方式使再生磚的內部骨料得以暴露,成為獨特的材料表現(xiàn)形式。除再生磚外,大孔磚用于屋面種植、機房通風和通透圍墻;小孔磚孔洞朝向側面,用于垂直綠化;多孔磚孔洞用于展廊墻面的展品固定;煤矸磚則作為清水外墻。這些材料使用均是對基礎性材料非常規(guī)應用的發(fā)掘和表現(xiàn),既環(huán)保低價,又使西村大院具有強烈的本真化特征。而水刷石和水磨石的出現(xiàn),則承接了中國近現(xiàn)代建筑技術中成熟但行將失傳的工法。
建筑是物質建造的結果,因此每一步都要充分考慮工藝現(xiàn)實,如混凝土澆筑、磚墻砌筑、板材連接方式等都是仔細思考后的結果。在跑道路面的材料選擇上,瀝青會很結實,但夏天會有味道且比較硬,此外,使用小型機械難以將瀝青壓實,而重型機械又無法上到架空廊道進行施工,雖然也可以使用透水混凝土,但仍比較硬。而再生塑膠跑道最舒適柔軟,因此以人的感受優(yōu)先最終采用了塑膠材料,但由于建設時需要節(jié)省投資,使用了品質中等的黑色再生塑膠,目前已經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損耗情況,正在計劃使用品質更高的塑膠材料將跑道翻新。
八角柱作為大院的標識性語言,柱面采用竹膠模板混凝土,如果用直角柱體,轉角處可能會出現(xiàn)很多尖銳點,容易傷人,且竹膠模板混凝土本身也有一些小凹凸,做成直角柱容易破碎,因此選用了切角柱。
景觀設計選取“竹空間”和“茶館”為關鍵概念,旨在創(chuàng)造一個具有成都生活特色的公共場所。景觀采用“滿院竹”,以竹子這種代表成都平原農耕文化和市井生活的本土植物充分呈現(xiàn)西村大院閑適安逸的成都氣質。以墻造園,細分空間,分別以沙土地、鵝卵石、紅砂石為基底,配以不同的竹種,形成形態(tài)各異的“院中院”。
景觀結構從大院中部的運動空間向外層層展開。環(huán)形跑道環(huán)繞出兼具運動、演出和展示的多功能露天空間,外圍為環(huán)形展廊,展墻為夾壁墻,內設服務設施,為外側竹下小型空間環(huán)繞帶提供服務。竹下小型空間中設置滿足現(xiàn)代辦公會議要求的設施,形成竹傘,覆蓋竹林茶館、竹林辦公空間與竹林教室。內環(huán)之外是大小各異、竹種不同的5個竹林廣場,廣場外緣為環(huán)繞建筑的水渠,建筑挑廊下的休閑平臺,作為建筑底層與內院空間的連接過渡位于水渠的外側。
跑道貫穿環(huán)形屋頂,以“四坡水”方式向內聚合傾斜,整個屋面鋪設再生大孔磚,孔內填土可作綠化或城市農業(yè),同時也是傳統(tǒng)瓦屋面肌理的抽象表達。屋頂跑道布置由當代材料“轉譯”設計的亭閣、觀景臺、長廊、廊橋、觀景塔等傳統(tǒng)園林景觀元素。環(huán)形屋頂與內院共同組成了西村大院的超大綠地。
除景觀設計與四川文化特色外,將建筑比喻為“盆地”也與四川的地理特點相關。西村大院的核心元素是被俯瞰的大院空間,雖然低于周邊,仍然是活力中心。這一點與四川盆地類似,也許這種“低洼的中心”早己存在于四川人的潛意識里,我們稱之為“原風景”。
圖片來源
1 陳忱攝影
2,3,6-13 存在建筑攝影
4,5 家琨建筑設計事務所提供
業(yè)主:四川邁倫實業(yè)有限公司
建設地點:中國四川成都市青羊區(qū)貝森北路1 號
建筑設計:家琨建筑設計事務所
主持建筑師:劉家琨
設計團隊:楊磊、靳洪鐸、劉速、楊鷹、蔡克非、華益、毛煒希、李靜、羅明、溫鋒、林宜萱、王凱玲
合作設計:四川思博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施工單位:中國華西企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用地面積:41 863m2
總建筑面積:135 552m2
時間:2010.01—2014.09
攝影:家琨建筑設計事務所、存在建筑、陳忱
1 鳥瞰
2 交叉跑道
3 跑道下部空間
建筑地下2 層,地上5~6 層,東、南、西三邊連續(xù)極限圍合,以抱合姿態(tài)將土地資源界定出來,底層的4 個過街樓式入口和北面跑道的架空柱廊連通內外,形成既圍合又開放的姿態(tài)。
The building has 2 floors underground and 5~ 6 floors above the ground.It encloses continuously at the east,south and west sides to distinct the project from the surrounding urban environment.
The bridge-gallery entrances and the colonnade of elevated track on the north connect the internal and the external,making the courtyard an enclosing yet open site.
4 首層平面圖
建筑設計建立了清晰的空間秩序,正如設計了一個書架,讓每本書自由表現(xiàn),使書架和書共同形成既有明確秩序又豐富繽紛的整體。在較高的樓層處,窗戶的分隔預判了加建夾層時的使用方式,加建后就能發(fā)現(xiàn)它的適宜性。
With a clear spatial order,the elevation is not designed.The building is designed as a bookshelf,each book can have free expression,so that bookshelf and books can form a clear but colorful whole together.
At the higher floors,the separation of windows predicts the use mode of adding a mezzanine.Although it’s not clear in the initial stage,its suitability can be found aft er the mezzanine is added.
5 剖面圖
6 西側山墻
7 竹膠模板八角柱
8 屋面大孔磚植草
9 “市井立面”與街道
10 大院內運動場地
11 竹林夜景
12 跑道穿梭于竹林中
13 沿街立面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