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啟團
如果你問一位男士“你最近還賭博嗎”,他會怎么回答?“沒有”“我從來不賭博”“我不會賭博”……不管他怎么回答,旁人都會認為他有賭博的嫌疑。為什么會這樣?奧妙在這句問話中。問話人首先有一個假設(shè)——他是一個賭博的人。這種隱藏的假設(shè)就像如來佛的手掌心,不管孫悟空有多大的本事,都無法跳出來。
這就是假設(shè)的魅力,只有A 才會有B,那么A就是B 的必要條件。如果B 成立了,也就是說A是必然成立的,A 就是語言中的假設(shè)。這個假設(shè)應(yīng)用巧妙的話,能發(fā)揮強大的能量。
在同一個路口有兩家賣米粉的早餐店,兩家的味道都很好,可左邊的張大嬸總是不如右邊的李大嬸掙錢多,原因何在?張大嬸每次在客人下單后,都會追問一句:“加雞蛋嗎?”有人說加,有人說不加。而李大嬸呢,每次客人下單后,會追問一句:“你是加一個雞蛋,還是加兩個雞蛋?”有人會說一個雞蛋,有的會說兩個,很少有客人說“我不要雞蛋”,那樣他們會覺得不好意思,好像自己很寒酸似的。一天下來,她的收入自然比張大嬸高了不少。
李大嬸比張大嬸多做了一件事,就是假設(shè)客人都要雞蛋。同理,在交往中,我們做一個有利于自己的假設(shè),讓對方產(chǎn)生不好意思心理,往往能順利說服對方。曾連續(xù)12 年榮登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世界銷售第一寶座的美國人喬·吉拉德,對此深有體會,他在推銷時,絕不會問客戶“你想買車嗎”,而是問“你想要雙門還是四門轎車”“你要紅色還是藍色汽車”。
假設(shè)為什么能改變別人?因為人是邏輯動物,當我們給對方一個他容易接受的假設(shè),他就很容易接受后面的推理內(nèi)容,并按照我們的邏輯辦事。
下班回家,你看到孩子,立馬問:“作業(yè)做完沒?”孩子臉上剛剛揚起的微笑立刻僵化了,為什么?因為這個問題背后有一個假設(shè)——孩子是一個不自覺的人。孩子做完作業(yè)了,會覺得受到了你的質(zhì)疑,很委屈;孩子沒做完作業(yè),會覺得反正爸爸媽媽都覺得我是這樣的人,干脆破罐子破摔。無論哪種情況,你和孩子的關(guān)系肯定很難融洽。
換一種問法,你對孩子說:“今天幾點完成的作業(yè)?”這個問題背后的假設(shè)是——孩子自動自發(fā)地完成了作業(yè),每天都在進步。孩子做完作業(yè)了,他會很有成就感地告訴你答案;沒做完,他會暗下決心“下次一定早點完成”。通過這個假設(shè),你給孩子的心里植入了一個“不斷變好”的種子。
同樣道理,老板問下屬:“小張,最近遇到什么問題沒有?”這個問題有一個假設(shè)——小張是個容易出問題的人,小張聽后得到的是一種否定的感受。換一種說法,老板問:“小張,最近出了什么好創(chuàng)意?”這種問話假設(shè)小張是個不斷完善的人,他感受到肯定,會積極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假設(shè)的魅力是無窮的,它能改變你身邊的人,還能打破隔閡,迅速拉近你和陌生人的關(guān)系。
搬家了,你想認識一下新鄰居,最好的方法不是送禮物給鄰居,而是請鄰居幫忙。你敲敲鄰居的門,禮貌地說:“我是剛搬進來的,醬油還沒來得及買,能不能借點醬油,中午炒個菜?”當你向他借醬油的時候,假設(shè)什么?他是一個好人,一個樂于助人的人,他會感到你的信任,自然也會把你視為自己人,會喜歡你,積極地幫助你。
假設(shè)這個技巧是一把雙刃劍。好的假設(shè)會讓你贏得友誼、贏得生意,拉近與人的關(guān)系;壞的假設(shè)剛好相反,它會破壞關(guān)系,讓你失去朋友和親人,甚至?xí)焉磉叺娜送葡蛏顪Y。請留意你語言中的假設(shè),它會無形中影響聆聽者的行為。
(心香一瓣摘自《改變?nèi)松恼勗挕罚行懦霭嫔?,蘿卜葉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