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君:科學界一年一度的迷惑行為大賞又來了!是的,2021年搞笑諾貝爾獎新鮮出爐,小編率先“鑒定”了一下,還是熟悉的套路!2021年第31次首屆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儀式(你沒看錯,搞笑諾獎每年都稱首屆)在網(wǎng)上舉行,按理說頒獎典禮應該在哈佛大學的桑德斯劇場舉行,因為疫情,只能和2020年一樣,通過視頻連線頒獎了,但這并沒有影響全球網(wǎng)友的關注熱情,畢竟這屆獲獎項目實在太“可”了!諸如,把12頭犀牛倒掛10分鐘是否安全、如何控制潛艇上的蟑螂、體重或?qū)⒊蔀榉锤轮笜恕@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的研究,竟然都與科學掛上了鉤!看完這些獎項,小編不得不說:原來,科學并不高冷!而這些有趣的“科學”背后,還藏著不少亮眼的高分寫作素材呢!
素材大掃描
昆蟲學獎——封閉的潛水艇里,居然也有蟑螂
獲獎者:來自美國海軍病媒控制研究所的John Mulrennan、 Jr.、Roger Grothaus、Charles Hammond和Jay Lamdin
【獲獎理由】
從人類把探索的腳步從陸地邁向海洋的那天開始,蟑螂就跟著我們上船了。船上的蟑螂基本沒有大只又會飛的,大部分是以繁殖力強、生命力旺盛著稱的德國小蠊。面對這種加強版的小強,昆蟲學家不得不承認:到目前為止,沒有安全、實惠、有效的潛艇殺蟑技術出現(xiàn)。然而昆蟲學家沒有就此放棄。為了找出有效的滅蟑螂配方,獲得此次搞笑諾獎的研究者們在八艘潛水艇上進行了殺蟲實驗——簡單來說,就是先噴點蚊香里用的除蟲菊酯和農(nóng)藥里用的胡椒基丁醚,再上敵敵畏。但結(jié)果并不盡如人意,蟑螂依舊存在,卵鞘里的小蟑螂更是不受影響地繼續(xù)繁殖、生長。
網(wǎng)友評論:人類與小強的緣分怎能輕易終結(jié)?
經(jīng)濟學獎——體重或?qū)⒊蔀榉锤轮笜?/p>
獲獎者:來自法國蒙彼利埃高等商學院的 Pavlo Blavatskyy
【獲獎理由】
Pavlo發(fā)現(xiàn)一個國家政客是否肥胖可能是衡量該國家是否腐敗的一個很好的指標。他收集了來自15個國家的299位內(nèi)閣部長的正面照,估算每個人的體重身高指數(shù)(BMI)。Pavlo發(fā)現(xiàn),官員的體重和該國的腐敗程度高度正相關,BMI越高,越危險,并且建議在特殊情況下,將政客的體征當成腐敗指標。他還列出了一張2000年至2015年烏克蘭從瑞士進口的各表數(shù)量圖,巧合的是這個數(shù)據(jù)走向和每屆烏克蘭內(nèi)閣部長的BMI中位數(shù)走勢幾乎一模一樣!
網(wǎng)友評論:確實暗藏商機啊——游泳健身了解一下?
生物學獎——鏟屎官必看!喵……
獲獎者:來自瑞典哥德堡大學的 Susanne Schtz
【獲獎理由】
作為一名語音學研究者,從2010年開始,Susanne決定把自己最感興趣的兩個元素“語音”和“貓”結(jié)合起來研究,由此走上了搞笑諾獎之路。要知道,貓叫是貓和人類交流的最主要方式,通過大量研究,她將貓叫聲劃分為19種:除了“喵”,還有咕嚕、咝咝、顫音……怒吼和咆哮。通過對不同貓在不同情緒下的聲音大小、頻率、方式進行研究,她發(fā)現(xiàn):當開心與滿足時,貓傾向于發(fā)出頻率上升的叫聲;但在情緒低落或感到緊張時,發(fā)出的“喵”聲,頻率是下降的。有人問過Susanne,為什么做這些研究。她說,在喂貓時她發(fā)現(xiàn),那些幾乎相同的叫聲“喵”,其實是有差別的。貓有時表示“我有點餓,想吃點心”,有時是“我太餓了!快喂我”。于是她想:“如果能弄清它們在說什么,也許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養(yǎng)貓。”為了更好地養(yǎng)貓——學者的研究初衷,樸實無華。
網(wǎng)友評論:很難不懷疑她是貓主子派來指導人類的(愚蠢的人類,一萬年了還沒有學會“喵語”)!
運輸獎——倒吊犀牛它會難受嗎
獲獎者:美國康奈爾大學的野生動物學家Robin Radclife及其同事們
【獲獎理由】
你或許看過直升機倒吊犀牛的圖片,這是為了將犀牛轉(zhuǎn)移到更安全、更舒適的地區(qū)。但被倒吊著上天,犀牛會難受嗎?在非洲的野生動物保護工作中,犀牛在分散棲息地之間的轉(zhuǎn)移越來越多地使用倒吊的運輸方式。但Robin Radclife表示,沒有人對此做過基本的研究。于是,倒吊犀牛的實驗由此展開。研究者先給12頭黑犀牛打了麻藥,然后讓它們先側(cè)臥10分鐘,再被起重機倒吊10分鐘。結(jié)果顯示,這些動物的生理指標良好,甚至因為倒吊可以拉伸身體,犀牛的呼吸似乎更順暢了。“我認為原因是,當犀牛側(cè)臥時,血液流動會受到體位影響?!盧obin解釋道,“我們還看到,如果犀牛側(cè)臥時間過長,特別是擠壓胸骨的時間過長,它們的肌肉就會受損,出現(xiàn)肌肉疾病,因為它們太重了。倒吊的時候,除了腳踝上的帶子,它們的腿部并沒有受到什么壓力。”
當被問及如何處理這筆“獎金”時,Robin回答道:“我們一直在尋找資金支持,當?shù)谝淮温犝f搞笑諾貝爾獎時,我不確定這是好是壞。但我認為,‘它先讓你笑,再讓你思考這句話所傳遞的信息,就是這個獎對我們最大的意義。越來越多的人應該了解,為了拯救這些與我們一起生活在地球上的神奇動物,我們正在做出哪些努力?!?/p>
網(wǎng)友評論:所以,那些看似奇怪的行為,其實不一定是“有害的”,甚至是“有益的”。
化學獎——你的各種情緒,空氣都知道
獲獎者:一群來自德國、英國、新西蘭、希臘、塞浦路斯、奧地利等國的化學家
【獲獎理由】
通過分析電影院內(nèi)的空氣,來測試觀眾產(chǎn)生的氣味能否可靠地表明其正在觀看的電影中的暴力、性、反社會行為、吸毒和粗俗語言的程度。他們從電影院的通風系統(tǒng)接出一根管子,將放映廳里的空氣送進質(zhì)譜儀進行了實時監(jiān)測,每30秒采樣一次。結(jié)果還真讓他們發(fā)現(xiàn)了:影院空氣確實反映著人們的情緒——電影中每個感人或刺激的場景,都對應著化學分子曲線的輕微波動。在被檢測的百余種分子中,二氧化碳和異戊二烯隨電影情節(jié)的變化顯得尤其明顯:在劇情緊張時,它們的含量會達到峰值。究其原因,應該是由于緊張的情緒使人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肌肉緊繃,呼出的代謝物含量也會增加。當然,被問及為何開展這項實驗時,他們給出的回答是:圣誕假期,質(zhì)譜儀閑著也是閑著。
網(wǎng)友評論:通過認真學習該研究,我也得出結(jié)論:化學家們的假期是用來做實驗的。
和平獎——胡須,人體的安全氣囊
獲獎者:美國的科學家 Ethan Beseris、Steven Naleway 和 David Carrier
【獲獎理由】
有人認為,胡須除了能增強男子氣概外,還能用來保護喉嚨、下巴等重要部位免受攻擊。本屆搞笑諾獎得主嘗試驗證這一假說——他們用一種環(huán)氧樹脂復合物模擬人骨,并覆蓋上從屠宰場買來的羊皮,然后放入測量儀器中捶。相比被拔過、被修剪的毛發(fā),那些毛茸茸的羊毛可以吸收更多能量,減少骨骼受到的沖擊。從數(shù)據(jù)來看,茂密的胡須的確可以給下頜骨提供保護。
網(wǎng)友評論:為什么我的腦海中,會出現(xiàn)金毛獅王謝遜的身影……
生態(tài)獎——廢棄口香糖上有什么
獲獎者:西班牙瓦倫西亞大學的Leila Satari 團隊
【獲獎理由】
研究者對來自五個國家的廢棄口香糖的細菌組進行表征,并監(jiān)測它們是如何隨時間變化的。他們的實驗還將嚼過的口香糖放在戶外人行道上長達12周,以監(jiān)測細菌含量的變化。研究發(fā)現(xiàn),口香糖樣品中的細菌種群具有相當程度的多樣性。他們還發(fā)現(xiàn),在幾周的時間里,通常在嚼過的口香糖中發(fā)現(xiàn)的微生物種類,少于在周圍環(huán)境中發(fā)現(xiàn)的微生物。獲獎者在論文中寫道,這些微生物不會輕易降解,說明隨地亂吐的口香糖垃圾很可能成為病菌載體;但同時,它們會成為法醫(yī)的潛在證據(jù)。
網(wǎng)友評論:你可以保持沉默,但你嚼過的每一塊口香糖都將成為呈堂證供。
物理學獎——為什么行人之間不會碰撞
獲獎者:來自荷蘭、意大利、中國臺灣、美國的科學家Alessandro Corbetta、Jasper Meeusen、Chungmin Lee、Roberto Benzi 和Federico Toschin
【獲獎理由】
為什么一個行人不會經(jīng)常與其他行人發(fā)生碰撞?這是有科學道理的。研究人員在荷蘭埃因霍溫的三個火車站設置了為期6個月的行人跟蹤實驗,并收集了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的數(shù)據(jù),每天收集超過100,000條行人軌跡,總計約500萬條,并使用這些數(shù)據(jù)為行人交互構(gòu)建更好的模型。他們在論文中寫道,這個模型符合朗之萬動力學,在既定路徑的基礎上具有快速隨機波動的特征。
網(wǎng)友評論:也有少數(shù)人不常具備快速隨機波動的特征,比如我。
動力學獎——為什么行人會相撞
獲獎者:來自日本、瑞士、意大利的科學家Hisashi Murakami、Claudio Feliciani、Yuta Nishiyama 和 Katsuhiro Nishinari
【獲獎理由】
這次的研究者找來了兩組學生,讓他們相向而行。如果有人玩手機,人群的總體移動速度就會變慢,還容易發(fā)生碰撞;如果玩手機的人走在最前面,那這種影響就更明顯了。研究者認為,視覺上的分心會降低這個人對周遭環(huán)境的預測,也會讓其他人無法預測他的行為。所以,走路的時候真的不要玩手機。
網(wǎng)友評論:電線桿子說:俺也這么認為!
談人生價值:搞笑諾貝爾獎生物學獎得主Susanne用了十幾年的時間研究貓叫,人們不理解她何苦研究如此“雞肋”的事情,她的回答卻是“如果能弄清它們在說什么,也許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養(yǎng)貓”;獲得搞笑諾貝爾獎運輸獎的Robin團隊得到“倒吊犀牛甚至能令犀牛呼吸更順暢”這一令人意想不到的結(jié)果,看似“搞笑”的背后,卻有著深刻的含義:“越來越多的人應該了解,為了拯救這些與我們一起生活在地球上的神奇動物,我們正在做出哪些努力”……在科學探索的漫漫長路上,太多科研者默默無聞,終其一生也鮮有成就,但他們至少為了某件事情奉獻了自己畢生的精力。然而,他們中少有人被授予過任何令人驕傲的獎項。而“搞笑諾貝爾獎”的存在,讓他們的科研成果有了展示的平臺。
談科技創(chuàng)新:搞笑諾貝爾獎其實給了我們的科研工作者一個啟示:科技創(chuàng)新未必是“高大上”的。事實上,許多有意思的科研創(chuàng)新課題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日常生活里。一個看似再尋常不過的生活細節(jié),可能隱含著生物學、物理學的重大發(fā)現(xiàn)。當年,牛頓不就是因為果園里的一只蘋果,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嗎?伽利略年輕時發(fā)現(xiàn)教堂里的長明燈被風一吹會有規(guī)律地運動,發(fā)展成后來的鐘表原理。
基因、納米、人工智能……毫無疑問,這些領域都是我國科研攻關的重要陣地。然而除此之外,我們是否也該關注一些“高大上”之外的東西?我們的科學家有沒有興趣也來爭一爭這個搞笑版的諾貝爾獎?
(摘自新浪網(wǎng),張炯強《搞笑諾貝爾獎,背后卻發(fā)人深省》)
什么是“搞笑諾貝爾獎”
“搞笑諾貝爾獎”這個聽起來不太正經(jīng)的獎項,于1991年由科學幽默雜志《不可思議研究年報》主辦,科學幽默雜志《泡沫》主編、年度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的創(chuàng)立者和主持人馬克·亞伯拉罕斯博士稱:該獎項的宗旨是“表彰那些不能也不應該被重復的科學研究”,讓人們“先是大笑,然后開始思考”。不過,大家別以為“搞笑諾貝爾獎”是為嘩眾取寵而搞出來的噱頭,其實部分頒獎者甚至是正牌諾貝爾獎得主,如荷蘭物理學家安德烈·海姆,曾因“磁懸浮青蛙”研究而獲搞笑諾貝爾獎物理學獎,而到2010年,海姆與其學生因在二維石墨烯材料領域的開創(chuàng)性研究成果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所以,異想天開、搞笑與科學研究的嚴謹并不排斥。
和真正的諾貝爾獎相比,搞笑諾獎每年的頒獎儀式更像大party,既有頒獎,也有戲劇,還有脫口秀以及扔紙飛機。每年頒發(fā)的10個獎項,除對標諾貝爾獎的生物、化學、醫(yī)學、物理、和平、經(jīng)濟和文學等獎項之外,還包括其他隨機的細分獎項,年年花樣翻新。
獎品:一份PDF和10萬億元
搞笑諾貝爾獎由《不可思議研究年報》主辦。每年搞笑諾貝爾獎都有一個主題,比如前年的主題是“習慣”,去年的主題是“蟲子”,而今年的主題則是“工程”。由于疫情,這兩年的搞笑諾獎不再在哈佛大學桑德斯劇場舉行,而是錄制了一個特效不太驚艷、剪輯也比較奔放的網(wǎng)絡會議視頻。而且,今年的獎品非常符合防疫要求,不需要現(xiàn)場傳遞。比如,一份PDF文件。這份文件是通過電子郵件發(fā)送給獲獎者的,由他們自行下載、打印,然后剪切粘貼成一個紙齒輪(也就是今年的獎杯);再比如,一筆錢,具體來說是10萬億津巴布韋元。不過,津巴布韋元早就因為惡性膨脹而極度貶值,一度1000萬億元只夠買一個面包,甚至在2015年,津巴布韋政府還宣布棄用這種貨幣;但主辦方還是表示,他們并不想把如此貴重的獎金交給郵局,所以獲獎者只能得到一張仿制幣。雖然獎品看起來比較隨便,但頒獎典禮還是儀式感十足。頒獎者和獲獎者仍然盡力演出一副隔空傳遞獎品的樣子,即使有的朋友把津巴布韋元打印得比臉還大。
談“無用之用”:“19種貓叫代表不同情緒”“體重或?qū)⒊蔀榉锤轮笜恕薄跋麥鐫撍Ю锏捏氲姆椒ā薄昂毷侨梭w的安全氣囊”“空氣了解你的情緒”……這些無厘頭的研究,統(tǒng)統(tǒng)是本屆搞笑諾貝爾獎得主們的“成果”。不難看出,這些“成果”多半是些在實際科研中顯得稀奇古怪、不可思議,甚至現(xiàn)在看來“毫無意義”的事情。然而,這恰恰符合搞笑諾貝爾獎的宗旨——“表彰那些不能也不應該被重復的科學研究”,讓人們“先是大笑,然后開始思考”。“無用之用,方為大用”,搞笑諾貝爾獎的存在,絕不只是博君一笑,而是告訴世人,科學是星辰大海、是技術革新,科學也是小到一聲貓叫的生活瑣事,那些乍一看“毫無用處”的科研成果,其背后同樣承載著重要的科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