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琴, 高宏秀
(徐州生物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 江蘇 徐州 221006)
牡丹是芍藥科芍藥屬多年生落葉灌木,花大色艷、雍容典雅、國色天香,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牡丹品種繁多,據(jù)統(tǒng)計目前世界上共有1000多個牡丹品種,形成了中原牡丹品種群、西北牡丹品種群、江南牡丹品種群、西南牡丹品種群、歐洲牡丹品種群、美國牡丹品種群及日本牡丹品種群等7個品種群[1],牡丹花色豐富,可分為白、黃、粉、紅、紫等9大色系,按用途可分為觀賞牡丹、油用牡丹和藥用牡丹。
牡丹喜歡溫暖、涼爽、干燥、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亦可耐半陰,耐弱堿,忌積水,忌烈日直射,溫度在25 ℃以上牡丹會呈休眠狀態(tài),開花適溫為17~20 ℃,最低能耐-30 ℃低溫,有“春發(fā)枝、夏打盹、秋發(fā)根、冬休眠”的生長特點。
徐州地區(qū)雨熱同期,年平均降水量為880.0 mm,主要降水量集中在6—9月,年日照時數(shù)為2 284~2 495 h,光照比較充足,屬暖溫帶氣候。根據(jù)這一氣候特點,中原牡丹系列品種更為適生,品種選擇宜以中原牡丹系列品種(圖1)為主,輔以徐州地區(qū)適生的其他牡丹品種如江南牡丹系列品種(圖2)、國外牡丹系列品種(圖3)等。
圖2 部分適生的江南牡丹系列品種
圖3 部分適生的國外品種
園地宜選擇地勢高燥、通風(fēng)順暢、土層厚度不低于40 cm、易于排水、陽光充足的地塊,pH值6.5~8.0,以松軟透氣、富含腐殖質(zhì)的沙壤土為最佳,忌選鹽堿、強酸、粘重、地勢低洼及連作地塊。在7、8月份每667 m2施入1 000~2 000 kg腐熟的廄肥及40~50 kg三元復(fù)合肥做底肥,同時按10~15 kg·(667 m2)-1辛硫磷顆粒和4~5 kg·(667 m2)-1多菌靈粉劑的標(biāo)準(zhǔn)施入殺蟲、殺菌劑后將土壤深翻,深度不得低于50 cm,以便促進土壤熟化,殺滅病菌和蟲卵。栽前再次整地并做成高畦,畦寬1.5~2 m,畦面寬度可根據(jù)栽培密度和栽培方式的不同而調(diào)整,畦面做成中間高兩邊低的弧形,畦間為寬40~50 cm、深40 cm的深溝。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筑高臺種植,筑高于地面60~100 cm的高臺,底下做好排水層,將牡丹栽種在高臺上,這樣不僅解決了排水問題還能提高牡丹的觀賞效果,使牡丹愈發(fā)高大美觀。
苗木選擇分株苗或嫁接苗都行,但應(yīng)選二年生以上的一、二級壯苗。如選用三年生以上優(yōu)質(zhì)一級苗栽植,可提早開花。栽植前應(yīng)剪去部分過密枝和細弱枝,修去老根、病根、殘根、斷根或過長根,再用50%甲基硫菌靈800倍液等殺菌劑全株浸泡15 min左右,撈出晾干后移栽。
牡丹秋發(fā)根,入秋后根系生長旺盛,適時栽植可以促使牡丹多發(fā)新根,根系有一個多月的生長期,當(dāng)年就能恢復(fù),對第二年的生長十分有利,如移植過早使苗衰弱,移植過晚錯過發(fā)根的最佳時間,很難生成新根,影響第二年的生長,徐州地區(qū)適宜栽植時間一般為9月下旬—10月下旬。
株行距可以選擇50 cm×70 cm或者30 cm×80 cm,栽植時挖直徑為40 cm左右,深50 cm左右的深坑,坑底做成土墩形,將苗木放入坑內(nèi),使其端坐于坑內(nèi)土墩上,使根系舒展,向穴內(nèi)填土,坑穴內(nèi)土填到一半時,輕輕向上提一提苗木,使根頸部與地面平齊或稍低于地面2cm,再一邊回填土,一邊壓實土壤,待土填滿時,用木棍或鐵锨將植株周圍搗實,使根系與土壤接觸緊實。
初栽苗要在栽后1周澆一遍透水,以后如不旱可不用再澆。早春,芽萌動時澆一次返青水,這次澆水不僅有利于牡丹健壯萌發(fā),還可以預(yù)防倒春寒等災(zāi)害天氣的不利影響,澆水要澆足澆透且地表不可有積水,具體的澆水次數(shù)要結(jié)合土壤墑情進行。盛夏天氣炎熱如果雨水多,可以不必澆水,這時更要注意及時排水,避免積水,但如果長時間干旱則要視情況澆水,澆水宜在早晨或傍晚進行。秋天盡量少澆水,一般在施肥時才澆水。冬季要澆“封凍水”。一般在入冬時(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即當(dāng)牡丹葉片基本落光,最低氣溫低于5 ℃時,提前給牡丹澆透“封凍水”,風(fēng)大地下水位低的栽培地點于一周后可再澆一次,這樣不僅可以提高牡丹的抗寒能力,還能預(yù)防春旱。
牡丹喜肥但土地不宜過肥,以免植株生長過旺,具體要視土壤肥力高低進行施肥。栽植當(dāng)年不必追肥。第二年開始,一般一年施三次肥。第一次在開花前15~20 d內(nèi)施入,稱為“花肥”,以磷鉀肥為主,主要用于“攻花”,促進花蕾迅速膨大;第二次在花敗后15 d左右施入,稱為“芽肥”,以復(fù)合肥為主,也可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施肥后要澆1 次透水;第三次在入冬前施入,稱為“冬肥”,肥料以有機肥為主,施肥可以在距植株根部20 cm左右的兩側(cè)挖10~20 cm深的溝或穴,每株牡丹按400 g左右的標(biāo)準(zhǔn)撒入豆餅或廄肥作為基肥,以保證翌年植株葉肥花艷。
松土除草是牡丹生產(chǎn)管理的常規(guī)工作,為了提升園區(qū)的管理保證牡丹的健康生長,除草工作要“除早除了”,及時進行,將雜草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為了達到保墑防旱的目的,-般松土的深度不低于10 cm。
3.4.1春季修剪
牡丹的春季修剪不僅可以起到整形的作用,還有利于植株通風(fēng)透光,保證養(yǎng)分充足供給,使牡丹花大色艷,主要工作為除腳芽和疏蕾。除腳芽就是及時剪除從地面萌發(fā)的萌蘗芽,除了要留作定股的芽外,其他的要全部剪除。為了保證牡丹花大色艷,-般1枝以留1蕾為宜,疏蕾一般在花蕾的直徑1 cm左右時進行,留下上部1個飽滿的花蕾,其余的抹掉。但是如果是新移栽的牡丹在移栽的第一年盡量讓牡丹少開花,其他花蕾疏掉。
3.4.2冬季修剪
牡丹在冬季處入休眠狀態(tài)時一般進行冬季整形修剪,修剪應(yīng)保持枝條均衡、適量、健康,花芽充實飽滿,以實現(xiàn)來年花簇葉茂的效果,剪除萌蘗枝、交叉枝、病蟲枝和細弱枝,使牡丹株形勻稱豐滿,利于通風(fēng)透光。對于剛栽植的苗子,枝條比較少的(如1~4枝),應(yīng)從地上部分全部剪去,即平茬,以促使來年多發(fā)新枝。對修剪的枯枝要集中深埋或燒毀。
3.5.1除枯葉
在立冬過后牡丹葉片就會陸續(xù)干枯,因葉片上大多有病菌和蟲卵,為避免病蟲害交叉感染,預(yù)防病蟲害翌年再傳播,要及時除去葉片,一般在葉柄基部2 cm 左右剪除,以保護花芽。對于容易脫落的葉片,用手摘掉就可以。為防病蟲害傳播應(yīng)將除掉的枯葉集中燒毀或深埋。
3.5.2清除雜草
一般在立冬前后對牡丹園進行1~2 次清除雜草工作,不僅能清除雜草,還松了土,可以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利于牡丹安全越冬。
3.6.1病害防治
在徐州地區(qū)牡丹常見的病害有根腐病、黑斑病、紅斑病、病毒病、灰霉病、褐斑病等,可在冬季可用波美5度石硫合劑或百菌清+甲基托布津噴灑全株進行防治。牡丹生長季染了病害,要針對不同的病害進行防治。
根腐病:發(fā)病初期用37%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25%嘧菌酯懸浮劑1 500~2 000倍液施于根莖基部及地面下10~15 cm處,每株灌0.5 kg,10天一次,連續(xù)用藥2~3次。
黑斑?。涸诎l(fā)病初期,噴灑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50~70 g·(667 m2)-1,10 d左右1 次,連續(xù)用藥3次。
紅斑?。喊l(fā)病初期噴灑30%嘧菌酯懸浮劑42~75 mL·(667 m2)-1或30%嘧菌酯懸浮劑50~90 mL·(667 m2),間隔7~10 d,連續(xù)用藥3次。
病毒?。喊l(fā)病初期葉面噴施氨基寡糖素素、香菇多糖、幾丁聚糖等植物誘抗劑,連續(xù)施藥3~4次,間隔5~7 d施藥一次。
灰霉?。喊l(fā)病初期可選用50%嘧菌環(huán)胺800~1 000倍液或50%啶酰菌胺800~1 000倍,正反面噴透,每隔10~15 d噴一 次,連噴2次。
褐斑病:發(fā)病時,可用50%代森鋅錳500倍液正反面噴透,每隔10~15 d噴一次,連噴2次。
3.6.2蟲害防治
危害牡丹最為嚴(yán)重的害蟲是吹綿蚧和蠐螬(金龜子幼蟲)。對于吹綿蚧的防治,早期可用人工刷除,或在蟲體剛孵化表面未披蠟時,噴施50%辛硫磷乳油1 500倍液,一般7~10 d一次,連續(xù)2~3次。防治蠐螬可在植株根部施入殺蟲劑如毒·辛、磷化鋁片、3911等。
早春將部分牡丹用拱棚扣上,或移入暖棚,可使其提前5~10 d開花。
早春,在牡丹上方搭建遮陽網(wǎng),通過延遲花芽的萌動來延遲開花。也可采用將盆栽的牡丹,在春天置于溫度較低的地方或背陰處,使其晚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