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朋
內容摘要:在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必然要求。語文作為人文性突出的學科,極為關注情感教育給學生帶來的啟發(fā)和動力。語文教師若是不能對古詩詞教學中的情感培養(yǎng)形成合理考量,那么語文教學情感滲透的目標就難以達成?;诖?,本文將在充分認知古詩詞教學情感培養(yǎng)積極性的基礎上分析情感教育實踐的有關策略,以便對相關教學活動的優(yōu)化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感教育 思考 古詩詞教學
在古詩詞教學中實施情感培養(yǎng)不單是為了適應素質化教學要求,同樣也是為了更大限度地挖掘語文學科的教育價值。就目前來說,情感教育已經逐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了擴大應用,但是受制于教師認知不清、教學手段有限等問題,情感教育的實施仍然處于表層階段,學生雖然能夠從教師的分析中明白古詩詞的主要情感基調,但卻無法觸及己身受到感染,升華情感和提高思想也就更無從談起。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師有必要提升自身對古詩詞的教學能力,盡可能將其中的情感內容展現(xiàn)給學生,在學生在積累古詩詞知識的同時獲得全面發(fā)展。
一.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想要落到實處的開展古詩詞情感培養(yǎng),就應當對現(xiàn)階段的教學實情形成準確的認知,這樣才能有理有據(jù)地提出改進策略,才能讓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古詩詞學習當中。
1.教學方式僵化,無法發(fā)掘古詩詞的美感
選入小學教材的古詩詞往往兼?zhèn)漤嵚擅篮鸵饩趁?,但是很多教師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沒有充分發(fā)掘這些有點,只是從應對考試的角度出發(fā),將記憶詩文信息、背誦詩文、了解詩文寫作知識當作加教學重點,完全沒有顧及古詩文其他方面的價值。在這種程式化的教學模式支配下,古詩詞的教學變得索然無味,學生只是走過場般的積累知識,絲毫不能感受到詩詞中的靈性和魅力。正如在《登黃鶴樓》的教學中,教師雖然會告知學生這首詩展現(xiàn)了詩人的胸襟抱負和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但卻沒有揭示“欲窮千里目”代表的無止境探求欲望,也沒有從韻律的角度分析這首全篇對仗的絕句。所以說,教師采用知識灌輸?shù)姆绞浇虒W古詩詞只能發(fā)揮有限的價值,若是想要更深層次地進行挖掘,還是要落實到情感培養(yǎng)上來。
2.學習古詩詞的途徑有限,缺乏深刻體驗
古詩詞學習途徑有限要從兩方面解讀,一是小學階段出現(xiàn)的古詩詞內容數(shù)量比較少,學生只能從有限的篇幅中學習古詩詞,這就意味著學生從古詩詞中獲得的情感體驗可能存在不足;另一方面則是古詩詞的學習只停留于課堂,教師為了節(jié)約課堂時間和防止學生混淆知識的考量,幾乎不會在古詩詞的教學中引入課外知識。然而必須認清的一點是,很多故事的寫作都和時代背景、詩人經歷有關系,如果學生對這些東西不了解,那么感受古詩詞中的情感也就無從談起。
3.教學關注點偏移,學生的古詩詞學習興趣降低
眾所周知,新課標對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單就古詩詞而言,新課程標準已經明確指出背誦數(shù)量,這便使得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愈發(fā)關注學生的古詩詞學習狀況。不過在實際教學中,不少教師沒有掌握科學、高效的古詩詞教學方法,為了適應新課程標準只能讓學生硬著頭皮背誦。當學生的背誦效果不理想時,有些教師就會罰學生抄寫、二次背誦等,在教師的嚴格要求下,學生已然無法從古詩詞學習中感受到語言美,轉而是在枯燥的背詩中逐漸厭惡古詩文學習。
二.古詩詞教學的情感培養(yǎng)策略探析
1.不斷提高教師的古詩詞教學能力
教師首先要轉變自身觀念,將知識堆砌、以應試為導向的傳統(tǒng)教學理念推倒重構,重視情感教育的實際應用,形成利用情感教育解決教育問題的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再扮演往常的監(jiān)督者和管理者,而是要成為詩詞情感的傳遞者;對學生也應當有更加客觀的認識,將每一個學生都當作有情感、有思想的獨立人。教師必須認識到,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自身應當發(fā)揮引導作用,借助知識積累和情感經歷等方面的優(yōu)勢,幫助學生解讀古詩詞。在備課階段,教師要對教材上的古詩詞內容進行深入研究,通過查閱文獻、互聯(lián)網(wǎng)查詢等多種形式了解詩詞及作者有關的知識,以此保證詩詞理解的準確性。
正如在教學《示兒》這篇古詩時,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感受詩人的深沉、熱烈的愛國激情,還應當在教學前做好準備工作,收集陸游相關的信心,然后向學生展示,讓學生心中的詩人形象更加生動、豐滿,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詩人情感。例如陸游是詩作流傳量最高的詩人,現(xiàn)今可以考證的詩作達到九千多首。如此龐大的詩作規(guī)模加上流傳度,陸游的才氣也就可想而知,教師也可以借此告知學生陸游也被稱作“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從這個稱號就可以認識到,陸游將中興宋朝、收復失地當做終生志向。同時,教師還可以援引詩人的其他作品進行情感強化,《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的“尚思為國戍輪臺”、“鐵馬冰河入夢來”等,在教師的引導下,一個晚年孤苦但卻依舊心憂國事的詩人形象就出現(xiàn)在學生們的腦海中。不過教師要注意的是,各種資料只是發(fā)揮輔助作用,不能喧賓奪主,否則學生就會搞不清重心,情感培養(yǎng)的實際效果也會處于低水平狀態(tài)。
2.用“美學”視角感受詩作情感
從情感的本質來看,其反映了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體驗,具有感染性的特點。不同的藝術形式都可以用來表現(xiàn)情感,所以在古詩文的情感培養(yǎng)中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實現(xiàn)情感的延伸。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交融性比較強,詞曲轉換、詩畫相映等,這些都說明古詩詞中的韻味、情感可以通過其他形式進行表現(xiàn)?;诖?,教師可以從古詩詞的美學價值出發(fā),在教學中引入其他的詩詞體驗方式,幫助學生快樂學習、全面發(fā)展。
(1)吟詩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同樣適用于古詩詞教學,小學階段的學生們對古詩詞的理解能力比較弱,所以需要通過反復的誦讀加深印象。古詩的意境美有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特點,教師直截了當?shù)貙⑵渲泻x告知學生,那么學生得出的認識就顯得不是特別自然,在深度感受方面也不甚理想。所以教師在這項教學活動中應當將自己的作用從主導轉變?yōu)橹笇Ш蛥f(xié)助,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以便學生理解古詩詞的情感。正如在《敕勒歌》的學習中,學生們對開闊的草原環(huán)境可能不是特別了解,所以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茫茫草原的視頻,讓學生在成群牛羊和悠揚的蒙古族弦樂的下閱讀這篇古詩。如此一來,學生在吟詩誦讀時自然也會在腦海中出現(xiàn)相關意象,從而感受到游牧民族彪悍豪邁的情懷。
(2)唱詩
古詩詞對仗工整,韻律極強,古來就有詩詞化曲的做法。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可以給予學生自編自唱的機會,讓學生嘗試將古詩的內容和自己喜歡的歌唱形式相結合。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部分學生卻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即哀詞配喜樂就顯得十分別扭,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寫的是異鄉(xiāng)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古詩的整體基調含蓄深沉,所以唱詩的時候應當保持低緩的語調。
(3)演詩
古詩詞中經常有敘事部分,這便為詩詞的表演提供了機會。將“演詩”和古詩詞情感培養(yǎng)融合在一起,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觀察事情的發(fā)展,從而更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思考。正如《回鄉(xiāng)偶書》中,詩人晚年辭官回到家鄉(xiāng),感受到久客他鄉(xiāng)的傷感和回到家鄉(xiāng)得親切。在這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詩人、孩童等,在場景重現(xiàn)的同時,學生們也發(fā)揮了主觀能動性,例如扮演詩人的學生敘說了賀知章的生平,然后以詩人的身份說一段開場白,如“很久沒有回故鄉(xiāng)了,不知道當年一起成長的伙伴們是不是還在呢?”。經過“演詩”以后,學生們的腦海中將會浮現(xiàn)起生動的場面,這也有利于領悟詩中帶有的情感。
(4)畫詩
《望廬山瀑布》、《詠柳》中都對自然景作出出了生動的描寫,學生們通讀詩文以后也會感慨大自然的美好和造化神秀。不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是有不少學生會受到想象力的約束,不能將畫面完美復刻到腦海中。為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們“畫詩”,將詩文中出現(xiàn)的景物用畫筆描繪出來,正如《望廬山瀑布》中用夸張的藝術手法將瀑布勾畫得傳神入化。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嘗試將詩文中出現(xiàn)的各種物體、景象畫出來,然后再進行畫作的評比,讓學生講出自己的繪畫思路。完成以上步驟后,教師向學生們展示廬山瀑布的實拍景象,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雄奇瑰麗,從而與詩人產生情感共鳴,獲得情感上的深層次發(fā)展。
3.創(chuàng)建故事學習環(huán)境
古詩詞的學習不能局限于課堂,否則學生的知識積累、情感體驗都會受到限制。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多古詩詞學習的機會,教師可以在教室中設立“詩園”,向學生們分享經典的古詩詞,讓學生在廣泛的學習中提升古詩詞的理解能力,在開放、富有活力的詩歌環(huán)境中產生更豐富的情感體驗。除此以外,教師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詩情”,將課堂中學習到的古詩詞用于描述生活中的景物。例如學生組織春游時,學生就可以吟誦《村居》中的“草長鶯飛二月天”,在詩情的長期熏陶下,學生也會更加強烈地感受強烈地感受到生活與自然中存在的“詩趣”。優(yōu)秀的古詩詞中蘊含著寶貴的教育資源,教師應當加大對其中內涵的挖掘力度,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生成古詩詞活動,讓學生們在各種活動中提高對古詩詞的認知能力,利用古詩詞中的情感滋養(yǎng)孩子們的精神家園,讓學生在古詩情感的激勵下釋放智慧。
參考文獻
[1]韓喻.小學古詩詞教學中學生情感培養(yǎng)的研究[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9(08):95.
[2]紀曉紅.悠悠古詩情,浸潤學生心——談小學古詩詞教學中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J].考試,2015(15):42.
[3]蔣瑞霞.小學古詩詞教學中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A].《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4(3).
[4]趙欣.小學古詩詞教學中學生情感培養(yǎng)的思考[A].《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4(2).
(作者單位:廣東省湛江市第二十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