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愛榮
新鄉(xiāng)市第一中學教師,正高級教師,河南省特級教師,主持中原名師工作室等兩個工作室,多次被評為市級、校級優(yōu)秀班主任,先后獲得新鄉(xiāng)市學術技術帶頭人、新鄉(xiāng)市優(yōu)秀教師、新鄉(xiāng)市五一勞動獎章、新鄉(xiāng)市技術能手、新鄉(xiāng)市首屆科研骨干等榮譽稱號。
三尺講臺迎冬夏,三十五載風雨送春秋。2021年,是個值得回憶與銘記的年份,這一年距我踏上講臺已有35年。風風雨雨、坎坎坷坷,但往事并不如煙。回首是芳草如茵,回望乃蜂蝶滿園。
一、尋夢——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58年前我出生在南陽唐河一個貧窮的農家,小學至初中都是在大隊部上的學,1982年考上河南大學外語系。是我的恩師王明超、鄒復合、趙俊習、郝福身等的諄諄教誨、關心愛護,喚醒了我熱愛教育的心,并使之一發(fā)不可收拾。然而,真正引領我走上英語教學之路的是我的高中英語老師——鄒復合。在鄒老師教學的“English is widely used all over the world”一課中,學生被分成了正方和反方,就“English is really useful or not”這個論題展開激烈辯論。所有的學生都極力從文本中找出能論證自己觀點的句子和段落,而生平羞怯、幾乎從不在課堂上發(fā)言的我也第一次主動發(fā)言,這一幕幾乎是我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麥家有一篇文章《遇上好老師是人生的幸事與財富》。我想,鄒老師給我的最大財富,就是點燃了我的夢想——做一位富有智慧的好老師!于是,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孜孜不倦地追尋我的夢想。
二、追夢——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1986年從河南大學外語系畢業(yè)后,我懷揣著做一個好教師的夢想,奔赴新鄉(xiāng)市第一中學工作。然而真正走上講臺,我發(fā)現(xiàn)了教師的日常就是高配版的學生。上課,考試,改卷,早讀,晚練……加之生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很快沖淡了我初為人師的熱情。而除了要處理學生的遲到、瞌睡、看課外書等,還要應對學校的備課檢查、作業(yè)檢查、教研檢查、考勤檢查等等……我常常無暇深思新的教學理解,無心準備巧妙的教學設計。我甚至開始懷疑——這就是我想要的老師生活嗎?
(一)轉變發(fā)生在賽課和教研上
正當我苦悶彷徨之時,時任新鄉(xiāng)市第一中學英語教研組組長孫克勤對我說:“學校要舉辦優(yōu)質課大賽,咱們組派你參加吧!”我甚是吃驚:剛剛上班的我還沒熟悉整本教材,怎能擔此大任呢?孫老師語重心長地說:“正是因為年輕,所以講得不好,甚至講砸了也不足為怪。如果一直怕出錯,怕丟人,不去講課,到快退休了課還講不好,才是真正的失敗?!睂O老師對我的教育和鼓勵使我放下包袱,自由發(fā)揮,上了人生中第一節(jié)高中英語優(yōu)質課。結果,我流利的英語口語、飽含熱情的講解、層層深入的分析打動了所有學生,聽課席中也不時傳來贊嘆聲。
我想,當我拋卻雜念,心無旁騖地走進文本、走進作者、走近學生,課就自然而然成功了,也就自然實現(xiàn)了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結合的目的。后來,我參加了新鄉(xiāng)市優(yōu)質課大賽,開始與時間賽跑。白天,我正常上班;深夜,思緒在筆端流淌。第二天,進班試講,老師聽課、評課,提出意見,睌上我再修改、備課。就這樣,兩個教案本被我一張一張地用完了。時至今日,這兩本刪了又改、改了又刪的教案依然被我珍藏在書架上。
而當我做過市級優(yōu)質課,再次回到正常的教學軌跡時,發(fā)現(xiàn)原來成為我煩惱的那些檢查和教研是我進步的階梯。沒有這些瑣碎的外部督促,就沒有教育教學上的飛躍。因為自己有了更多的思考,所以也就有了更多的困惑。我也成了學校英語組最愛問問題的人、聽課次數(shù)最多的人、最愛查詞典的人。在邊思邊問邊學中,我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教學春天。
(二)轉變發(fā)生在反思和主動中
作為任課教師,我注重教學設計,注重落實成效。課上,我要求學生先預習課文,然后把問題和困惑匯總在黑板上,讓學生分組討論、回答。對于特別難的問題,我激活舊知識、聯(lián)系新知識,使學生當堂練習、當堂過關。課后,我把上課感受寫下來,例如哪些重點和難點處理得好,哪些地方不滿意以及改進對策等。在批改作業(yè)時,我記錄每個學生錯得多的地方、書寫不好的和寫得特別好的作業(yè)情況,第二天上課時,把作業(yè)對錯和書寫情況在班里宣布到人。這樣及時督導、檢查作業(yè),學生也會認真對待作業(yè)。
作為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上,我首先明確班級共同目標,抓好一日常規(guī),選拔和相信優(yōu)秀班干和團干;其次,抓好課堂紀律,發(fā)揮課堂主陣地作用;最后,明確“成人第一,成才第二”的理念,培育學生的良好品行。青春期的孩子叛逆、任性、易幻想,往往因一點小事就陷入困惑,思想態(tài)度驟變。教師要多研究學生的心理,走近學生的心靈,科學引導,及時配制良方。
育人的時機處處在,最好做一個有心人,及時發(fā)現(xiàn)時機,把握時機,激勵先進,鞭策落后。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從細微之處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這樣管理起來不但不被動,而且會取得“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魏書生說:“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宏大世界?!蔽覀円36紫律碜幽托膬A聽學生、了解學生、幫扶學生。
三、圓夢——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些年經(jīng)歷了很多的苦辣酸甜和不如意,但是我覺得特別值。我見證了學生的成長成才,陪伴了他們人生中重要的三年,收獲了學生和家長的友誼。我把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當成課題研究,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我深知,“深入教育科研,爭做教育學者”的追求,讓我始終處于一種靜心教育研究,投身教育實踐的狀態(tài)和覺悟中,沒有疲憊的職業(yè)高原反應,有的只是不懈的教育探索。
在追夢路上,我必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xù)前行。正如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師所說:“我將一輩子做老師,一輩子學做老師?!?/p>
寄語青年教師:
作為年輕教師,一定要嘗試多參與各種教學活動,不要怕苦,不要怕累,為自己的教學打下扎實的基本功。交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具備長流水,在這個大數(shù)據(jù)時代,做到知識常教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