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 波
(牡丹江市教育教學研究院, 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3)
“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結合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主題,思考當前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在英語教學中出現(xiàn)相對比例的后進生,也就是所謂的學困生,這不僅影響了素質(zhì)教育的全面推進,還阻礙了傳授知識的順利進行。為此,筆者花費大量時間去調(diào)查和思考這些問題:學困生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他們都有些什么想法?如何改變他們這種“默默無聞”的狀態(tài)?研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學困生心理特征的形成;如何在課堂中關愛他們,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目前,大多數(shù)學生所面臨的家庭教育問題一是家長過分溺愛孩子,對他們的學習不是很關心,以滿足孩子物質(zhì)生活條件為前提,讓其自由成長,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二是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值過高,過分看重分數(shù),以致于孩子產(chǎn)生焦慮、恐懼的心理,這種情況是絕不能忽視的。在我們現(xiàn)行的學校教學中,依舊存在著某些弊端,比如視學生為知識的“容器”,以灌輸性教學為主,而忽視了孩子的個體差異,這也導致某些學生的個性備受壓抑,久而久之,學生喪失了學習興趣,甚至產(chǎn)生厭學情緒。
英語學習困難的學生,并不是智力原因,要改變他們目前的狀況,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關注他們,把握他們的心理特點,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同時,積極采用先進的教學理念、科學的教學方法進行有效的教學,努力使教師與學生能夠默契配合、密切合作。
針對學困生的上述心理特點,考慮到他們的接受能力,授課教師要用包容與關愛的情懷、耐心細致的引導,重新喚起他們學習的熱情,化阻力為動力,化蔑視為關愛,真正用心去感受他們。而要做到這些,應從教師本身做起,從每一堂英語課做起,真正發(fā)揮教師引導者的作用。
作為教師,應知道學生之間是存在差異的,要寬容地對待每一個達不到要求的學生,給他們進步的空間,給他們成長的信心,用教師的愛來激發(fā)學困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學困生由于羞怯、基礎差,上課時往往心不在焉,更別提主動提問或者回答問題了。所以,在課堂上要有意識地叫他們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問題,當他們答對了,教師應使用“very good!”“wonderful!”等鼓勵的話語,或者輕輕一點頭,微微一笑,親切地拍拍學生的肩膀。贊賞能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樂趣。慢慢地,學困生克服了心里障礙,養(yǎng)成了開口的習慣,他們的參與意識也大大加強,并一改以往“事不關己”的態(tài)度,課堂上也會常常出現(xiàn)他們躍躍欲試的身影。潤物細無聲,這些細小的變化,正是教師期待的結果。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學習,夸贊式教學非常有效,當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友好時,課堂的互動性會自然而然地增加。教師要把寬容的愛灑向每一個學生的心田,這種愛不僅要放在優(yōu)秀的學生身上,還要把它更多地融進學困生的心里。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學生也是如此。這就需要教師去關注,去研究學生的差異,以便因材施教,使人人得到應有的發(fā)展。尤其是對學困生,如果仍按常規(guī)教學,肯定改變不了現(xiàn)狀。學生就是一本很好的教科書,要想把課上好,就得花精力去研讀學生,知曉他們內(nèi)心的活動,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1.一定的學習目標是學困生獲得學習動力的源泉
根據(jù)每位學困生的具體情況,給他們制定短期學習計劃,經(jīng)常抽查,一旦發(fā)現(xiàn)計劃訂得過高或過低,就馬上修改學習計劃,求質(zhì)不求量,扎扎實實、按部就班。鼓勵他們預習新課,做足了充分的預習,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要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
2.監(jiān)督學困生的課后復習
學困生的作業(yè)問題尤為重要,讓他們面對自己的錯誤并及時訂正,養(yǎng)成他們保質(zhì)保量完成作業(yè)的習慣。抓住學困生在校的間歇時間,幫助他們溫習學過的知識點,并進行單詞聽寫、課文朗讀、習題演練等訓練。通過復習讓他們鞏固了記憶,加深了理解,溫故而知新。
3.閱讀訓練,可以增強學困生的自信心
英語閱讀對于學困生來說比較困難,但是只要教師注意尋找和把握好閱讀材料,則可以讓他們慢慢接受并愛上閱讀。開始選取內(nèi)容短、故事性強的簡單閱讀材料,然后由易而難;可以讓學生借助字典等工具書查找生詞,掌握更多的詞匯量,從而理解文章內(nèi)容。選取閱讀材料還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內(nèi)容入手,待到閱讀逐漸成為習慣后,就可以進一步擴大閱讀范圍。學生由此獲得滿足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也增強了。
4.在課堂教學中,要時刻關注學困生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者的關注和愛護在學生的心靈上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優(yōu)秀生、中等生,還應時刻關注學困生,關注他們的參與狀態(tài)、情緒狀態(tài)以及思維是否跟得上教學進度,適時適度地給予肯定評價,不失時機地進行激發(fā),見縫插針地點撥。
對于學困生,教師要把著眼點放低,從基礎抓起,如單詞的積累、簡單的對話、部分習題,讓學生慢慢地日積月累,一點點地進步,這樣,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倍增,求知欲望也慢慢地被激發(fā)出來,學習熱情高漲,甚至會有幾個學困生脫穎而出。
調(diào)動和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困生也參與到教學中。具體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創(chuàng)設輕松的課堂環(huán)境
只有在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創(chuàng)造力才能得到釋放,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參與教學。創(chuàng)設活潑輕松的課堂環(huán)境,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很快參與到教學中來,這點對于學困生來說尤其重要。在上課時,設計一段幽默詼諧的導課,或者穿插一段聲情并茂、慷慨激昂的朗誦,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就會制造出來,從而促進教師與學生的有效互動,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取得最大化效果。
2.結合教學進行信心教育
在英語教學中引導學生學英語、說英語、用英語,培養(yǎng)“I believe”“I can fly”的文化自信。課堂內(nèi)外進行“Introduction”“Conversition”的訓練活動,鼓勵學生經(jīng)常使用英語。學困生通過這樣的自我嘗試和探索,對自己有了信心,進步得很快,學習英語的興趣更濃了。整理一些英文諺語,把一些鼓勵學生積極向上的句子用于教學中,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這樣的句子:
Practice makes perfect.
A man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Nothing is impossible to the man who will try.
Confidence in yourself is the first step on the road to success.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
There is no royal road to learning.
3.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適時加入一節(jié)觀影課
看英文電影是避免枯燥學英語的最好方式之一,所有學生包括學困生都喜歡這節(jié)課,因此積極鼓勵他們談觀影感,并說出從劇中學到了哪些經(jīng)典口語。一段時間后,學生基本的口語會有很大提高,并且非常樂于說英語。優(yōu)秀的英文影視作品是學生學習英語的經(jīng)典素材,讓英語學習充滿帶入感。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英語學困生是語言學習中亟需關懷并亟待重視的群體,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從心理上接受他們,關注他們的成長,并且給予他們特別的關愛,把愛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循循善誘,諄諄教導,持之以恒。教師作為學生的引路人,要點燃他們前行路上的燈塔,要給予他們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這樣,“默默無聞”的學困生”一定能夠更快地投入到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