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世強
(甘肅省莊浪縣果業(yè)服務中心,甘肅 莊浪 744600)
培育綠化樹種時,選擇適宜的苗圃地非常重要。如果苗圃地選擇不當,不僅會給培育綠化苗木工作帶來無法估量的財力、物力、人力損失,而且達不到工作目的,所以選擇建立適合的苗圃地十分重要。
通常情況下,苗圃地要選擇在綠化地塊的附近或者是其中心區(qū)域,避免因為運輸使苗木失水過多,從而降低苗木的質量。因為苗圃地的環(huán)境條件和綠化區(qū)域的沒有差異,綠化后苗木的成活率高。交通要便利,有利于運輸綠化苗木、生活用品及培育苗木所需的生產資料等。離村莊比較近,便于勞動人員解決吃住問題。
土壤條件是影響苗木生長質量和產量的主要條件之一。經過多年在不同土壤組成成分、不同的土壤酸度、不同的周圍環(huán)境條件下育苗發(fā)現(xiàn),播種苗木種子的發(fā)芽、插條苗木的生根、根系生長都需要適合的水分、養(yǎng)分和氧氣,這些都來源于土壤,培育綠化苗木的苗圃地土壤條件好壞,與種子發(fā)芽、根系生長和苗木是否健康生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為了提高苗木的質量和產量,苗圃地的土壤條件選擇途徑首當其沖。其土壤條件適宜培育苗木還是不適宜培育苗木,主要取決于苗圃地土壤的養(yǎng)分、水分、透氣情況和熱量傳遞等方面。
選擇土壤肥力好的地塊做苗圃地,才能夠培育出生長健壯的合格苗木。要選擇石粒少、土層深厚、土壤肥力較好的地塊做苗圃地。選擇在土壤貧瘠的地塊上培育苗木,培養(yǎng)不出質量好的綠化苗木。一般來說,苗圃地應盡量選擇土壤肥力比較好的熟土地,切忌選擇土壤肥力低下或者土壤肥力消耗比較嚴重的撂荒地塊及其土壤肥力衰退的耕地。
2.2.1 砂質土壤 通常情況下,砂質土壤的土層結構比較松散,透水、透氣性能好,土地地表徑流少,土壤水分條件適宜;透氣性能較好,土壤中的氣、熱條件好;土壤中土溫比較高;土壤中供給苗木的養(yǎng)分比較及時,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生活;苗木根系生長的阻力較小,有利于苗木根系進行有氧呼吸,在起苗時傷根少。此外,沙質型土壤耕作、播種、栽植和起苗等工作比其他類型的土壤方便,經濟實惠,對土壤肥力要求不是很高的樹種,如松科類、側柏、榆樹等樹種都適合在沙質土壤中培育。
2.2.2 黏性土壤 黏性土壤不宜選擇做苗圃地,因為土壤的土層結構緊密,土層透氣性能和透水性能比較差,土壤的土層溫度比較低,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氣經常處于聚集狀態(tài),沒有進行流動。在黏性土壤中播種培育苗木,土壤沒有透氣性和水分流動性,幼苗出土非常困難,苗木種子發(fā)芽率低下,根系也不發(fā)達,苗木生長質量差。
通過上述分析,在選擇建設苗圃地時,首先要考慮土壤的土層厚度、土壤的組成是否石粒較少,土壤肥力比較好的土壤是理想的育苗基地。
pH值直接影響苗木的生長質量,過高或者過低都會導致培育苗木失敗。通常情況下可以取待選地塊的土樣水溶液用pH試紙進行測驗。
在培育綠化苗木中發(fā)現(xiàn),不同樹種對土壤的酸堿度適應范圍不同,一般是針葉類樹種適宜生長在微酸性或者中性土壤中,即pH值5.0~7.5;闊葉類樹種適宜生長在微酸性至微堿性土壤中,即pH值6.0~8.0。以上所述的范圍是多數針、闊葉綠化苗木對pH值適宜生長的范圍,但并不是每一個綠化樹種的最適宜生長范圍,有的樹種窄,有的樹種寬,甚至有的綠化樹種還超出了此范圍,如側柏、樟子松、圓柏等綠化苗木的適宜生長pH值黏為8.5以上。
苗圃地的土壤酸堿度即pH值過低或者過高都不利于苗木生長。在育苗實踐中發(fā)現(xiàn),土壤過于酸性即pH值低時,其土層中的營養(yǎng)成分磷元素和其他營養(yǎng)元素的有效性都下降,不但降低了土壤的肥力,而且不利于苗木的生長。通常情況下,土壤中的營養(yǎng)元素磷在中性條件下發(fā)揮的有效性最大;如果土壤堿性即pH值過高,也會大大降低營養(yǎng)元素的有效性,比如pH值超過8時,就會使土壤中的磷、鐵、鋅等營養(yǎng)元素有效性下降。在堿性土壤中促進了有害微生物的大量繁殖,進而促進了苗木與微生物競爭營養(yǎng)成分。這些微生物在堿性土壤中因為起了化學反應而對苗木的生長起到了危害作用。比如以苗木猝倒病的發(fā)病率來說,隨著土壤堿性的增加而增加。適合在酸性土壤中生長的云杉等,對土壤的酸堿度及其敏感,土壤中的土層酸堿度即pH值越高,其微生物的活動率越低,極大地影響了土壤中營養(yǎng)元素氮、磷及其他營養(yǎng)元素的吸收與利用。因此,選擇建立苗圃地時必須考慮所培育綠化苗木適合生長的土壤酸堿度范圍,而且要和進行綠化區(qū)域地塊土壤的化學性質接近。
土壤pH過于高即重鹽堿地塊,因為其土壤中含鹽分過多,土壤溶液濃度過大,使苗木根系不能從土壤中有效吸收礦物質和水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堿性土壤中含有對苗木有害作用的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等物質,很多種樹種因為受到土壤中這些有害鹽類的毒害而影響生長,甚至失去生長能力而死亡。
苗圃地地下水位如果過于低下,則土壤容易干旱,無形中增加了育苗費用;如果水位過高,則影響苗木生長質量,因為土壤中水位過高,土壤中毛細管水位就會上升到苗木根系的分布層,致使苗木徒長,苗木木質化低下,降低了苗木的抗性,其根系也不發(fā)達,而且會增加土壤的鹽漬化程度。適宜苗木生長的地下水位高度,因土壤質地的不同而不同。如果土壤中沙土的黏粒含量比較少,則毛細管水位上升的高度低;如果土壤中沙土的黏粒含量比較多,則毛細管水位上升的高度就高。經過多年的育苗實踐探索,適宜苗木生長的地下水位高度:沙質土1.5~2.5 m,沙壤土2 m,黏土3 m。
選擇建立苗圃地的首要條件是具備水源。在土壤水分適宜的情況下才能夠生長出健壯的綠化苗木,如果苗圃地建立在水源不充分的區(qū)域,不但得不到生長質量較好的苗木,而且增加了苗木生長年限和培育苗木的成本。因此,在選擇建立苗圃地時,首要條件是苗圃地附近要有充足的淡水水源作保障。
一般選擇坡度為3~5°比較平緩的地塊做苗圃地,有利于排灌水;如果地塊坡度過大,容易發(fā)生水土流失,導致土壤肥力流失、播種的苗木種子被沖走,且不利于灌溉和機械化耕作。
總而言之,要選擇建立一個培育綠化苗木的苗圃,必須要經過調查研究、科學論證。首先,明確培育苗木的種類及其樹種生長所必需的環(huán)境條件。其次,測定理想地塊的酸堿度是否和所要培育樹種的生長環(huán)境相符合。只有前期準備工作科學而扎實,才能建立比較理想的苗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