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智勇,肖明梅
(1.黎平縣水口鎮(zhèn)林業(yè)站,貴州 黎平 557305;2.黎平縣國有花坡林場,貴州 黎平 557300)
油茶作為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其產物茶油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油茶在我國南方地區(qū)種植較多,同時普遍應用于荒山綠化、退耕還林等工程中。對于油茶低產林的改造技術所進行的研究,可以提升油茶種植的經濟效益,維持良好的油茶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油茶種植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小果油茶,又名門西子,主要分布于安徽、江西、廣西、湖南、福建、貴州等地,栽培面積非常廣泛,僅次于普通的油茶,成熟時間越晚的油茶質量越高。小果油茶屬于山茶科經濟作物,是世界范圍內四大木本油料樹種,也是在我國種植范圍極其廣泛的木本食用油料樹種。我國的南方地區(qū)是傳統(tǒng)油茶經濟林樹種的主要分布地域,并且擁有漫長而悠久的栽培歷史。
通過相關資料可以知悉,油茶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總體產量水平不高,比如品種問題、管理環(huán)節(jié)中存在的問題、施肥不合理問題、修剪技術不到位以及油茶生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等均可能引發(fā)油茶低產林現(xiàn)象。另外,小果油茶的花屬于兩性花,授粉為異花授粉,孤雌不可以進行生殖,自花授粉存在不孕現(xiàn)象。傳粉途徑主要依靠自然界的昆蟲,若是?;ū9ぷ鞑坏轿?,也會出現(xiàn)低產林現(xiàn)象。
小果油茶并不屬于低產樹種,隨著油茶優(yōu)良品種選育的成功和該領域科研力度的不斷加大,尤其是對于小果油茶無性系等新品種的廣泛種植和推廣,使油茶的單株產量得以規(guī)?;靥嵘倭苛挤N新造林產量已經可以達到每株20~30 kg。油茶低產林改造效果卓越,提升了經濟收益,有助于林業(yè)勞動者的經濟創(chuàng)收,因此提升油茶低產林改造技術,提高油茶產量和質量,就成為低產林改造技術的主要任務。
為了從根本上提升油茶低產林改造技術,要做好林地的清理工作,為小果油茶的生長營造一個科學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在工作中要按時清理林地中的雜物,并定期清理附近影響油茶生長的植物,并采用有效的掩埋技術把雜草和灌木掩埋到土壤中,保證油茶在生長過程中的營養(yǎng)供給,維持良好的通風環(huán)境,優(yōu)化林地環(huán)境質量。
在油茶栽培的過程中,要控制好林地密度,以間密補稀技術的實施標準作為調控林分密度的基本技術規(guī)范標準??茖W的種植面積是每畝栽種60~100株油茶樹。要在第一時間砍掉長勢較弱的植株,林地內的郁閉度要維持在一個標準化的范疇之內,以70%左右為基準,并保持林地內的透光性和良好的通風性,提升油茶的產量。
造成一些油茶林地低產的根本原因在于植株品種自身,因此在對低產林展開技術改造的過程中,要篩選出優(yōu)質的種植品種,并對品種進行改良。首要工作是對于低產林植株展開統(tǒng)計和標注,在此基礎上對其展開改造。首先,通過全林嫁接技術,對低產植株進行嫁接,將其嫁接在優(yōu)良植株的母樹枝條中。其次,引入分批嫁接、隔行嫁接等技術,控制好嫁接程序。再次,擇取適宜的嫁接模式,使植株順利成長,從而改善油茶林產量低的狀況。
修剪工作的時間要從植株的生長規(guī)律出發(fā)來選擇。油茶植株的修剪工作一般要放在冬季采果工作結束以后,冬季修枝整形工作要根據墾復工作,適當予以調整,修剪長勢較好的樹干可以起到促進新枝萌發(fā)的作用,定時更換樹冠可以有效抑制病蟲害的發(fā)生。夏季的修剪工作要從植株的長勢特點出發(fā),進行枯枝、寄生枝的修剪工作,使林地區(qū)域達到很好的通風效果。及時將修剪掉的枝條運出林地,同時做好焚燒處理,預防病蟲害的產生。修剪后的枝條切面要保持光滑,接口要平整,由此才可以使油茶樹保持良好的生長狀態(tài)。
在冬季深挖墾復工作開始的時候要設計好墾復的深度,深墾的深度要維持在20 cm以上,保證整個林地都引入深挖墾復技術,提升深挖墾復技術的覆蓋率。
在深挖墾復的工作過程中要翻出林地內的所有土壤,之后讓陽光對土壤進行暴曬,對于灌木和雜草進行暴曬消毒處理,最終將這些植物曬死,并使其中的枯枝敗葉腐爛。
夏季的墾復工作較為簡單易行,要引入淺耕的技術手段,深度不能超過10 cm,可以達到很好的清除雜草的效果,同時可以使林地土壤保持均衡濕潤的狀態(tài),維護土質的平衡,提升土壤的透氣性與蓄水性。
間作的科學實施可以維持生態(tài)化的立地經營模式,在此基礎上促進油茶的增產增收。間作階段的作物可以挑選一年生矮稈植物和豆科植物,只有這樣才可以使油茶在成長的過程中保持完整的立體結構,使其高、中、矮結構分布均勻,間作技術的引入可以起到有效利用林地的作用,并且提升幼林的生長速度。
用昆蟲引蜂的方式來開啟授粉工作,野生土蜂作為小果油茶生長過程中授粉的主要昆蟲之一,可以利用茶林養(yǎng)蜂的技術模式提升小果油茶的坐果率。
土壤肥力不夠是引發(fā)油茶低產林現(xiàn)象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因地制宜,結合小果油茶林的實際狀況進行墾復工作,并進行施肥供給。一般情況下要在春天施氮肥,并觀察油茶的生長狀況,結合實際生長狀況來補充足夠的鉀肥。夏季、秋季要考慮施用磷肥與氮肥,冬季要施以充足的鉀肥與磷肥。只有補夠植物所需要的肥料,才可以保證油茶植株在生長的過程中汲取更多的營養(yǎng)成分,徹底改變低產林現(xiàn)象,實現(xiàn)林地的高產目標。
采收工作在低產林改造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采收工作是否規(guī)范決定著油茶的質量以及產量,在采收的時候要選擇好采收的時間,時間不能過早也不能太晚,采收過早會降低油脂的出油率,最佳的采收時機是等到油茶果實成熟之后開始采收。小果油茶不同于普通油茶,它的最佳采收階段是寒露與霜降之間,在采收的時候要采用人工采收這一方式,使果實和枝條保持完好的狀態(tài),采收之后要做好油茶籽的堆放工作,要有序堆放。
綜上所述,小果油茶的種植可以提升地區(qū)經濟效益,可以維持和諧穩(wěn)定的生態(tài)平衡,但是油茶低產林現(xiàn)象會影響到油茶的產量,管理、栽種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引發(fā)油茶低產林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具體的技術處理過程中,要分析油茶低產林形成的原因,并探索適宜的改造技術與實施要點,使油茶可以健康地生長,提升其產量,促使低產林向高產林過渡,促進油茶產業(yè)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