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瀚
摘要:漢語作為中華民族非常重要的一種語言表達方式,對于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小學語文的主要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能夠靈活的掌握一些漢語知識的運用方法和口語表達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教師也比較注重讓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變得更加流暢。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但也是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契機,所以教師應該多加利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口語表達
前言:小學階段正是學生語言形成的關鍵階段,所以教師也應該善于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來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語文閱讀教學不僅包含著豐富的文化知識和趣味性,而且也是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有效的教學途徑,所以教師應該善于利用這一內容開展教學。
1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作用
1.1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適應學習和生活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之所以會著重提出一定要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漢語是我們的母語,我們的生活中衣食住行其實都離不開明確的口語表達。而且現(xiàn)在我們國家的國際地位日益提升,國際間的交流也越發(fā)的明顯。對于很多西方國家來說,學漢語已經(jīng)成為了一股熱潮,而我們作為漢語的發(fā)源地,自然也有責任、有義務通過漢語來弘揚我們的文化。
1.2更好的弘揚語文的學科價值觀
語文其實是一門非常實用的學科,因為通過語文學習學生不僅可以學會漢字的讀法和寫法,也能聽得懂漢語,更加能夠說得出來。而擁有扎實的口語表達能力,也可以讓學生將自己腦海中的想法清晰明確的表達出來,這也是語文口語教學的核心所在。所以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時候,也一定不能夠忽略對于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只有擁有自己的思想并且能夠用扎實的口語表達能力來流暢的表達自己對事物的觀點,語文教學才有意義。
1.3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如果把語文口語表達能力掰開了揉碎了的時候,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口語表達能力并不僅僅是單純的只是學生能夠用嘴將語言表達出來,而且還需要在表達的時候善于思考,善于總結,善于用標準的發(fā)音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其實學生用口語表達的過程也是一個對知識進行思考和加工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學生語文學科綜合素養(yǎng)的形成過程。
2小學語文口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
2.1教學理念沒有轉換過來
雖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喊“以學生為主體”,已經(jīng)喊了很多年了,但是在很多語文教師眼里,小學階段的學生依然都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可愛”。所以他們在開展語文教學的時候,往往恨不得把知識點掰開了、揉碎了,灌輸進學生的腦子里。所以在課堂上也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種教師才是主體和主導的想法,卻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階段的學生恰恰處于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逐步發(fā)展的階段,很多知識點只需要教師的引導,學生就可以通過自己的思考來收獲知識。
2.2教學方式比較少
其實對于小學生來說,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識字教學只能讓學生認識字會讀字,作文教學就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和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徑,只有閱讀教學既涵蓋了識字認字,又涵蓋了思考能力的訓練以及寫作能力和口語能力的訓練。但是顯然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方法還是比較單一,教師更加注重于讓學生去理解文章的內容,所以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帶著學生去分析文章的段落構成以及所采用的修辭手法以及表達手法等,涉及到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少之又少。
2.3教學手段不夠高效
雖然現(xiàn)在很多教師都開始在語文教學中融入一些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對于語文的學生的思維能力都比較注重。但是正是因為這樣,才使得很多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的時候思想過于僵化。在進行語文課的教學的時候,往往還是讓學生以閱讀為主,卻忽視了對于學生思考能力以及對話能力的培養(yǎng)。一般情況下,教師在教課文的時候,為了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會讓他們反復的朗讀課文,甚至會讓他們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后用自己的話來復述課文中的內容,但卻不太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與對話能力,所以這樣的教學結果是不全面的。
3利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具體策略
3.1深入剖析文章結構,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學生要想能夠擁有流暢的口語表達能力,基礎就是他們必須具備屬于自己的流暢的思維方式,能夠對一些問題產(chǎn)生思考,并且形成自己的看法,然后再將自己的看法經(jīng)過組織和加工之后合理的表達出來。而這個過程其實也比較類似于語文閱讀學習的過程,所以教師在通過語文閱讀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科學表達能力的時候,不妨通過閱讀教學來向學生傳授一些思維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他們能夠用口語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打下基礎。
比如我們在講解六年級上冊“故宮博物院·材料一”的時候,教師需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去了解這篇文章的結構。理論文章先是總的介紹了故宮博物院的情況,然后再順著中軸線由前到后逐漸介紹故宮院的主體建筑物。然后介紹文章結構的時候也要引導學生在進行口語表達的時候一定要像這篇文章一樣,做到循序漸進、主次分明。
3.2調動課堂氣氛,培養(yǎng)交流能力
一般來說很多學生在學習語文閱讀的時候都會覺得閱讀課是非常枯燥的,因為教師會花大量的時間去向他們把文章掰開了,揉碎了進行講解。這種枯燥的教學方法,不僅會讓學生思想上打瞌睡,而且也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就要善于調動課堂氣氛,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能力。我們以“草原”為例,在這篇文章的后面幾段,作者進入了蒙古包,受到了鄂溫克族人民熱情洋溢的歡迎。所以在上這一段課程的時候,教師不妨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一部分學生可以假裝自己是訪客,另外一部分學生則可以鄂溫克族人進行簡單的對話,僅會讓課堂教學變得不再枯燥,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投入到語文閱讀教學中,而且也可以讓學生通過這種趣味性的對話來鍛煉他們的交流能力。
3.3拓展閱讀范圍,提升學生的視野
其實有時候口語表達能力就和學生寫作文一樣,都是需要積累一定的素材的,這些素材不僅僅指的是表達的方法和他們的思維方式,還有學生所接觸和理解的知識。所以,教師也應該善于通過拓展閱讀范圍來提升學生的視野,讓他們去了解和接觸更多的知識,這樣才能夠在對話的時候做到“言之有物”。我們還是以“故宮博物院”為例。教師可以在這篇課文講完之后給學生布置作業(yè),讓學生通過去圖書館查找資料或者去互聯(lián)網(wǎng)上查找資料來豐富對于故宮博物院的了解,然后再化身為“小小講解員”將自己掌握的故宮博物院的知識給家人進行簡單的介紹。不僅能夠通過實踐來消化閱讀教學中學到的知識,而且也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結束語:
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并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我們所具備的以漢語為母語的優(yōu)勢固然存在,但是還需要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用恰當?shù)姆绞絹硪龑W生將學到的東西用恰當?shù)谋磉_方式來說出來,而語文閱讀教學這種能夠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教學內容,恰好可以被教師巧妙地利用為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做的就是將表達能力與語文閱讀教學相融合,讓學生在閱讀中掌握表達技巧,收獲表達的樂趣。
參考文獻:
[1]尹鑫茹.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策略研究[J]. 職業(yè)技術,2020,19(04):100-103.
[2]高曄.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策略[J]. 內蒙古教育,2020(0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