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旨在分析新時代高校和諧師生關系現(xiàn)狀的基礎上,找出影響高校和諧師生和諧關系的因素,并從學校服務、教師主導和教師主體等方面提出構建高校和諧師生關系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和諧;師生關系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新時代的教育已然呈現(xiàn)出現(xiàn)代化、終身化以及信息化等特征,新時代的教育對教師、對學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管理和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要及時應對時代的要求,學生的價值觀念、學習方式及個人需求也要盡快適應社會的節(jié)奏,進入新時代,需要在發(fā)展中探索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策略。
一、新時代高校師生關系的現(xiàn)狀
(一)高校師生之間交流少
教師與學生只有在經常性的溝通和交流中,才能在潛移默化中更好地傳遞給學生知識和為人處世的方法。目前高校師生關系的現(xiàn)狀卻是教師和學生幾乎沒有交流,或者僅限于簡單的交流,交流形式主要以教育活動為主,交流內容主要是傳遞知識,雙方也只在教學活動期間才有交流,僅僅依靠教與學這一軸心維系著師生關系,其他時間學生則對教師敬而遠之。課堂也會經常出現(xiàn)講臺上教師忙著對學生灌輸知識,而學生或是死氣沉沉,或是各自忙各自的事情,偶爾以回答問題的形式與教師進行短暫的交流,師生間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溝通,無法產生思想共鳴。多媒體教學讓課堂中的知識量增加了很多,但同時也減少了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只是認識的人,成為了是最熟悉的陌生人,雙方在生活、情感、心靈等方面的交流幾乎沒有,師生關系僅僅只是簡單的工作關系。
(二)高校師生之間合作少
當前,高校師生之間的關系還有很大一部分依然停留在傳統(tǒng)的不平等時期,這對新時期高校的師生關系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師生間的這種不平等造成了高校師生間常常難以取得良好的溝通。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不擅于聽取學生的意見,將自己置身于教育教學的中心位置,往往忽略了學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主體,教師喜歡的也是和自己意見相同的學生,對于和自己意見不同的學生,則比較反感和厭煩。教師長期處于話語權的中心,導致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不平等,學生個性無法得到發(fā)展,通常都是老師高高在上,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缺乏必要的民主管理,師生間不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互助合作關系,而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
(三)高校師生之間期望低
新時代大學生對教師的期望普遍較高,不僅希望教師的的知識水平和上課技巧高,還對教師的人格魅力和管理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在校學生數(shù)量逐年增長,師資緊張,使得一些老師被安排教授自己不熟悉的課程,而學生多元渠道的學習必然導致了學生對老師認同感和敬畏感的降低。教師理想中的學生也是高素質、主動性高、可塑性強的學生,加之教師和學生在年齡、知識結構、價值觀和社會閱歷等方面的不對等,師生之間很難建立起相應的信任關系。
二、新時代高校師生關系的影響因素
(一)教師專業(yè)素質
教師素質對師生關系的影響頗為深遠。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和創(chuàng)造者,其專業(yè)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教育的質量水平。新時代的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yè)功底和豐富的教學藝術,對教育要有相當深入的研究。另外,教育活動不僅包含知識與技能的傳授,也包括情感的交融,只有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教育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
(二)師生心理差異
在課堂教學中,高校教師的社會價值理念較為成熟,但是由于師生間在個性方面存在的心理差異,不同老師教師會采取各自不同的方式處理學生在教育活動過程中出現(xiàn)的種種不良行為,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會忽視與學生進行積極溝通,甚至會采取過激的行為?,F(xiàn)代學生極強的自我意識和傳統(tǒng)教師的課堂權威產生了一定的沖突,致使師生關系難以和諧。
(三)教育環(huán)境變化
高校是一個開放的環(huán)境,存在于校外一些負面和消極的事件會影響到學校的教學,進而影響到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加之科技的高速發(fā)展和信息的多元學習,也會對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產生一定的影響。目前在高校校園內,學生獲取各種信息較為便捷,一定程度上導致高校師生關系的疏離現(xiàn)象。
三、新時代高校和諧師生關系的對策
(一)保證高校服務使命
高校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構建有利于發(fā)展師生關系的校園文化。首先,要樹立“以生為本”的育人理念。育人是一所學校最重要的使命,作為人才培養(yǎng)基地的高校,學生是生存之本,只有在“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引導下,才有利于形成穩(wěn)定的師生關系。其次,高校還要樹立“以師為本”的管理理念。高校應盡力為教師營造良好的辦公條件,在關心教育教學質量的同時,更應關注教師的生活質量等,全方位關心關愛教師,還應做到充分尊重和信任老師,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并為師生積極交流搭建平臺為高度重視高校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促進師生交流,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二)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
作為高校教師,不僅要關注到學生的“學”,更要注重對學生的指導。受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學生的學習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一定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自主學習的能力也不強,還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改變以“教”為主導的教學模式,逐步引導學生為以“學”為主,建立起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并最終實現(xiàn)教學相長。
(三)實現(xiàn)學生主體作用
伴隨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的不斷改進,高校學生獨特的個性和他們強烈的平等、民主、開放意識的增強,面向高等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以學生為本,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重視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新時代,由于科技的快速發(fā)展,學生接觸到的新事物越來越多,教師也要做到與時俱進,緊跟時代要求、摒棄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樹立起正確的學生觀,在認真研究新時期學生特點的基礎上,主動創(chuàng)新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成長,和諧發(fā)展,不斷提升高校的育人水平,保證教育教學的效果。
人才培養(yǎng)的過程需要良好師生關系的支撐和保障,希望高校能夠真正關愛學生,牢固樹立人才培養(yǎng)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服務,與學生建立起一種平等、民主、開放、和諧的師生關系。
參考文獻
[1]贊可夫.和教師的談話[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6.
[2]胡淑英.如何建立現(xiàn)代高校和諧的師生關系[J].文學教育,2010(5).
[3]張亞楠、周海玲.基于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構建高校和諧師生關系[J].經濟研究導刊,2021(02).
[4]教育學原理編寫組.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01.
[5]梁延玲.基于T.E.T.教師效能訓練模式構建成人高校和諧師生關系的應用探究[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9(03).
[6]譚海萍、黃臻偉.溝通與理解:高校和諧師生關系構建的基點[J].中國高等教育.2018(Z1).
作者簡介
羅亞萍,女,漢族,198208,陜西澄城縣,陜西學前師范學院,教育管理,研究生,講師,陜西西安,710100。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新時代高校和諧師生關系構建研究(立項號:20JG019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