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旭 胡衛(wèi)麗 楊厚勇 許 陽 楊鵬程 楊 玲 張中敏
(河南省南陽市農業(yè)科學院,南陽 473000)
豌豆(Pisum sativumL.)是豆科豌豆屬中的一個栽培種,原產于地中海沿岸和中亞地區(qū),是我國南方主要的冬(秋)季作物、北方主要的早春作物之一。豌豆適應性強,在多種土地條件和干旱環(huán)境中均能生長,具有蛋白質含量高、易消化吸收,糧、菜、飼兼用和深加工增值等諸多特點,更是種植業(yè)結構調整中重要的間、套、輪作和養(yǎng)地作物。因此,豌豆在中國的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和中國人民的膳食結構中有著重要影響[1-5]。
近年來,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改善,鮮干食兩用豌豆市場需求得到較快的發(fā)展,種植經濟效益也日漸顯現(xiàn),一些專業(yè)化、規(guī)模化的生產基地也逐漸崛起[6]。針對目前生產種植上缺少優(yōu)質高產主栽品種、品種混雜且產量低、品質和抗病性差等問題,河南省南陽市農業(yè)科學院經過多年品種選育,以抗病、早熟、優(yōu)質、高產為目標,育成了可以鮮干食兩用的豌豆新品種宛豌1號。
宛豌1號母本中豌6號是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畜牧研究所以中豌4號為母本、4511 豌豆為父本雜交選育的矮生直立、適合間套種的早熟高產豌豆品種;父本蘇豌3號是江蘇沿江地區(qū)農業(yè)科學研究所以法國半無葉豌豆×白玉豌雜交選育而成。2010 年河南省南陽市農業(yè)科學院配置組合(中豌6號×蘇豌3號);2011-2012 年度以早熟、抗白粉病為目標進行病圃篩選試驗;2012-2013 年度以籽粒、株型、抗病為目標進行種圃篩選試驗;2013-2014 年度以粒形、粒色為目標進行豌豆株系篩選,選號為W10-1-1-2;2014-2015 年度參加豌豆預備試驗,評價性狀的穩(wěn)定性和一致性,形成性狀穩(wěn)定的品系;2015-2016 年度參加豌豆品比試驗,正式定名為宛豌1號;2016-2018 年度參加豌豆新品種區(qū)域試驗;2021 年通過國家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登記編號:GPD豌豆(2021)410006。
1.1 農藝性狀宛豌1號為冬性、早熟型品種,播種后123d 現(xiàn)蕾,126d 開花,全生育期179d。株型矮生,株高47.52cm,單株莖分枝數(shù)2.6 條,主莖節(jié)數(shù)9.4 節(jié),復葉普通,花色白色,雙花花系。莢質硬,鮮莢綠色,成熟莢黃綠色,單株莢數(shù)18.1 個,單莢粒數(shù)6.1 粒,莢長7.15cm,莢寬1.48cm。籽粒種皮綠色,種臍黃色,子葉綠,粒形為卵形、種子表面少量皺縮,百粒重24.1g,籽粒整齊、粒大,單株產量12.2g。
1.2 品質2020 年6 月經農業(yè)農村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測定:宛豌1號蛋白質含量24.1g/100g,粗淀粉含量54.35%,可溶性糖含量7.33%,水分含量8.74g/100g。
1.3 抗病性2017 年6 月經河南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宛豌1號高抗白粉?。℉R),抗銹?。≧)。
2016-2017 年度宛豌1號參加豌豆新品種區(qū)域試驗,每hm2平均產量2745.0kg,比對照品種中豌6號增產7.28%,5 個試驗點中4 個表現(xiàn)為增產,增產點率為80%,居參試品種第3 位;2017-2018 年度續(xù)試,平均產量2760.0kg,比對照品種中豌6號增產6.56%,5 個試驗點全部表現(xiàn)為增產,增產點率為100%,居參試品種第3 位。
3.1 選地與整地豌豆耐瘠薄,選擇含有石灰質的壤土為最好;豌豆需水較多,因此要求土壤必須有較強的保墑能力且易灌溉;土壤酸堿度以pH 5.5~7.5最為合適;忌連作,前茬作物以甘薯、水稻、玉米為最佳。秋播豌豆在前茬作物收獲后立即進行深耕合墑耙耱,提高土壤通氣性,進而促進根系發(fā)育使幼苗健壯,抗逆性增強。
3.2 種子的選擇與處理播種前對種子進行精選,去除雜籽、病籽、破籽等,選擇飽滿、光澤度好的種子播種。播前連續(xù)曬種3~5d,以提高種子的活力和發(fā)芽率。根據(jù)往年地塊情況進行根瘤菌、鉬酸銨或藥劑拌種,根瘤菌拌種可與鉬酸銨拌種結合進行,但不能與藥劑拌種混合使用,且鉬酸銨拌種時不能使用鐵器。
3.3 播期與播量 播期宛豌1號的最佳播期為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播種過早,豌豆生長較快,提前拔節(jié)易受低溫凍害,造成減產;播種過遲,豌豆幼苗的抗凍性強能安全越冬,但推遲了成熟期,容易影響下茬作物。因此,必須掌握好播種期,做到適期播種。
播量宛豌1號是早熟、矮生型品種,適宜密植。河南粒用豌豆種植以條播為宜,行距30cm,株距30~40cm,播種深度3~5cm,遇土壤干旱、鳥害嚴重時播種深度應適當加深,但最大深度不宜超過8cm,否則將影響豌豆出苗,每667m2基本苗3.0 萬株左右。播種后發(fā)現(xiàn)缺苗應及時補苗,適時間苗和定苗。
3.4 水肥管理 科學施肥豌豆需氮量大,根系本身具有一定的固氮能力,因此豌豆在施肥時不必施用大量的速效氮。施肥應以基肥為主,特別注意磷、鉀肥的供應。另外,豌豆對鈣肥、硼肥也有一定的需求量。因此,建議在肥力中等田塊每667m2施用過磷酸鈣30kg+硫酸鉀15kg 或復合肥(N-P-K∶15-15-15)20kg,用作種肥或苗肥;盛花期用50g 左右硼砂配成0.05%~0.75%溶液,進行根外追肥,噴施磷酸二氫鉀2~3 次,以提高結莢率,增加產量。
合理灌溉豌豆需水量較多,喜濕怕澇,播后要保持土壤濕潤,有利于種子發(fā)芽出苗;過旱、過濕都會影響豌豆種子正常生長。開花結莢期需水量達到高峰,一旦缺水會影響單株莢數(shù)和單莢粒數(shù),嚴重降低產量。因此,豌豆在水分管理上應做到旱能灌、澇能排。遇到連續(xù)陰雨天,需及時清溝排水,防止病害的滋生蔓延。
3.5 病蟲草害防治 病害防治主要防治銹病、白粉病和根腐病。銹病防治,發(fā)病初期用50%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 倍液連續(xù)噴霧2 次;白粉病防治,每667m2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g 兌水50kg,噴霧1~2 次;根腐病防治,建議與非寄主作物輪作,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發(fā)病初期用98%噁霉靈水劑1000 倍液噴霧2~3 次。
蟲害防治主要防治蚜蟲和潛葉蠅。蚜蟲防治,用2.5%敵百蟲粉加細砂土撒在豌豆植株基部或噴施2%的殺螟松、25%的亞胺硫磷等;潛葉蠅防治,早春及時清除田間雜草、殘株葉片等以減少蟲源;幼蟲初齡階段,用1.8%的阿維菌素乳液2000 倍液噴霧,輔之以有機硅滲透劑,交替噴施2~3 次;利用成蟲習性,點噴誘殺劑或用黏蟲板誘殺 成蟲。
草害防治播種后3~5d 內噴施精異丙甲草胺防除雜草1 次,噴藥應避開雨天或大風天氣;天氣回暖后雜草產生較快,此時可用苯達松進行苗后除草;中耕除草,現(xiàn)蕾期前進行人工除草,松土培土,促進植株生長。
3.6 收獲適時收獲。鮮莢的采收可以分批進行,當莢內籽粒淀粉開始積累,果莢飽滿、充實,色澤綠色或黃綠時采收為宜,采摘應注意及時保鮮處理且盡快上市銷售,以保證烹飪加工時口味清鮮味美。干籽粒采收在葉片發(fā)黃、70%~80%的豆莢黃白時收獲。收獲過早,籽粒灌漿不充分,癟粒較多,影響產量和商品性;收獲過晚,莢果易裂,掉莢掉粒。收獲時,應盡量避開陰雨天,防止霉爛,在莖稈和豆莢略微潮濕時人工或收割機收獲,以免碰撞豆莢,進而提高豌豆種子品質和產量。豌豆收獲后,植株陰干,待籽粒含水量低于20%后機器或人工脫粒,脫粒后的籽粒晾曬至含水量低于13%時,去雜去劣,干燥低溫貯藏,并用磷化鋁熏倉[7],有條件的可以冷凍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