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霏
河湟花兒屬于花兒的地域分支,因此除了具備花兒的基本特征之外,還帶有明顯的地域特色。在花兒的各個地域分支中,河湟花兒最為流行,影響深刻而廣泛,具有極高的藝術成就。近年來,學界越來越重視對花兒的研究,也格外重視河湟花兒。
“花兒”作為一種民歌,具有各種各樣的形式,如句、令、調等。花兒的句,能夠表述整體意思。其中,河州花兒和西寧花兒中的大部分都只有四句,極少部分一首可能有六句;洮岷花兒則只需要三句就可以獨立成一首,六句為一首的非常少見。六句的花兒通常會被稱作“又套兒”。從對句子的編排上來看,三個地區(qū)大致上沒有什么區(qū)別,在前半部分都借助了一些典故,后半部分則主要抒發(fā)感情。所謂令,指的就是曲名,在花兒中,通常都以地區(qū)或民族為令,比較典型的有“河州”令、“東鄉(xiāng)”令、“土族”令等,種類十分繁多。同時,不能籠統(tǒng)地將各地的令統(tǒng)一起來,所以各地的令都保持著自身特色?;▋旱恼{,指的就是歌譜,不同的令唱法自然也有所不同,歌譜也各不一致?;▋旱难莩问接腥N:獨唱、對唱和聯(lián)唱,花兒可以涉及各個方面的內容,但還是以情歌為主。
大部分花兒都屬于情歌范疇,以男女愛情為描寫對象。西北少數民族是花兒的主要演唱者,他們在演唱情歌時大多比較含蓄幽默,歌詞中對比興手法進行了充分應用,借物抒情非常常見。幾乎所有的花兒都可以劃分成鮮明的兩部分,前一部分和后一部分是相互承接的。花兒的歌詞有著非常整齊的格律,押韻方式又各不一致。在花兒中,最典型的調式就是四聲徵調,這也是我國民歌中非常普遍的一種調式。四聲徵調的一大特點就是節(jié)奏歡快,和花兒的抒情性質高度匹配。河湟花兒中也有很多四聲徵調,如“白牡丹令”“河州令”等。
河湟花兒最顯著的演唱特色表現(xiàn)在其“蒼尖聲”“蒼聲”“尖聲”上,其中尖聲使用假聲演唱的,蒼聲則是自然嗓音,蒼尖聲則為二者的融合。在使用不用唱法時,會產生不一樣的共鳴特征,也屬于不同的發(fā)生類型,基于此,會影響到曲調的聲學表現(xiàn)。
應用語言聲學研究河湟花兒的曲調時,可以從四大類曲令中選擇最具代表性的部分,進而從花兒的歌詞、句子與篇章三角度來分析聲學的參數,聲學參數有基頻、能量和共振峰等。大多數花兒的演唱,使用的都是地域方言,甚至有一小部分使用的是民族語。在應用語言聲學研究花兒時,可以將歌曲中產生的語音聲學參數提取出來。音高變化是基頻參數的外在表現(xiàn),具體會從詞句的聲調句調上呈現(xiàn)出來,是整個民族歌唱韻律情況的集中體現(xiàn)。聲帶的振動則和基頻有關,基頻可以反饋聲帶是如何振動的。振幅的大小決定了能量,越大的振幅,可以產生越強的聲音。分析歌唱能量,有利于根據花兒的重音分布來劃分不同曲調的花兒。共振峰指的是,在聲音的頻譜中一些能量集中出現(xiàn)的區(qū)域。音質并不完全是由共振峰決定的,但通過共振峰可以了解共振腔的一些物理特征,以分析不同唱法的花兒所產生的共鳴特征,在研究共振峰時,可以通過研究花兒的唱詞音節(jié)完成。
要想推進研究過程的順利完成,最關鍵的就是選擇花兒民歌歌手,這也關系著整個研究的最終質量。因此,必須要選擇一些對各種類型的曲令都高度熟悉的花兒歌手,并且要選擇能夠體現(xiàn)河湟花兒特色的歌手。在獲得數據參數時,必須進行及時的建庫保存,在保存過程中要確保參數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此外,在建庫前還應對獲得的參數進行語音校對,將語言聲學應用于河湟花兒曲調研究中的一大難點就是如何保證數據的有效性。
截至目前,我國學界已經積累了諸多花兒民歌的研究成果,不管是在音樂學還是語言學方面,可以參考的方法和成果都非常豐富。如今,隨著信息技術的大力發(fā)展和廣泛應用以及國家對方言和民族的重視與保護,更是為語言聲學在河湟花兒曲調研究中的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在開展研究時,不僅要選擇精通樂曲理論研究的研究人員,更需要選擇高度了解花兒的人員。應用語言聲學研究河湟花兒曲調,涉及了音樂學和語言學這兩大領域,所以相關人員必須要掌握如何搭建語音分析平臺,具備語言學和計算機科學的符合知識,從而借助語計算機平臺對花兒語音進行研究。在前期調查花兒民歌中,應該和花兒傳承人保持良好關系。在研究時,需要充分收集多個地區(qū)的河湟花兒民歌,對四種曲令都應進行采集。錄音中,應該選擇最具特色的民歌曲目。同時,為了突出性別對比,要選擇相近比例的男女歌手進行錄音。
本項目研究過程中,主要采集不同地區(qū)的河湟花兒民歌,選取四種主要曲令。在錄音材料的選取方面主要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比較典型的民歌曲目。為對比性別差異,在信號采集時選擇男女歌手,具有豐富的演唱經驗。
錄音硬件設備主要包括喉頭儀(EGG)、外置聲卡、領夾式麥克風、電腦、調音臺等??梢酝戒浿坡晧翰ㄐ危╯peechwave)和聲門阻抗波形(lary ngograph)兩路信號。語音波形信號由領夾式麥克風采集。保存語音和嗓音的雙通道信號,保存格式為WAV。除此之外,使用的硬件設備包括信號采集處理計算機、調音臺、高質量的外接聲卡。錄音軟件為Audition1.5,它能夠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錄音工作。利用它可以控制錄音的進程:監(jiān)測語速、能量、信噪比等技術指標的變化,觀察發(fā)音人的發(fā)音狀態(tài),保證語音數據的穩(wěn)定性、一致性,便于及時糾錯和補錄。采取語音、噪音雙通道同時錄音,采樣頻率22KHz。聲學分析采用Praat軟件,根據不同的音段特征,對錄音語音進行切分、信號標記和聲學分析,提取不同層級的基頻、能量、共振峰等方面韻律參數,用以分析不同曲令花兒的歌唱語音發(fā)音特點和發(fā)音方式。
錄音軟件使用Audition 和Powerlab 進行,在錄音環(huán)境方面,為了保證錄音時對語音清晰度影響最小,應選擇混響時間短,隔音性、封閉性好的環(huán)境。在野外調查錄音時,不可能像在錄音室那樣要求,但是也必須盡量保證信噪比比較高的錄音。如遇到突然噪音影響比較大時,可以暫停錄音,歇過此段時間。語音庫的建立方面主要包括各種類型的河湟花兒民歌,四大類調令中每種類型的曲調不得少于兩首,保存的信號為語音和嗓音的雙通道,保存格式為WAV,并按內容和發(fā)聲模式的不同予以分類保存。
利用聲學分析軟件3700 和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PRAAT 軟件對錄音語音進行切分,打標記,做語音波形圖和語譜圖。針對不同的音段特性,分析其表示其特性的語圖,最后將從語圖得到的結果進行對比和分析,驗證花兒民歌在不同層級上的韻律特征,同時還是用聲門阻抗分析軟件和多維嗓音分析軟件,提取花兒民歌中不同發(fā)聲類型的嗓音信號,從而探究河湟花兒民歌的不同發(fā)聲類型的生理特征。語音信號提取基頻、共振峰和能量等參數,對采集的語音信號從音位、詞匯、韻律短語和段落等幾個層面,進行韻律聲學分析。尤其是對特殊的發(fā)音、顫音、假聲、歌唱共振峰等進行分析。將根據音律的變化,對句子再進行切分,提取詞單元,分析詞的韻律特征以及和句子、篇章韻律間的相互關系。
研究人員通過對花兒曲調和唱法的深入研究,能夠準確掌握不同曲調花兒的風格特點和演唱特色。在研究中,可以錄制河湟花兒民歌歌曲,也可以對其進行切音,并向學界的專家咨詢如何更好地開展花兒民歌研究。在開展這一研究時,利用收獲的一系列成果,推動本學科的理論和技術發(fā)展。
河湟花兒是多民族、多地區(qū)、多元化的民歌文化形態(tài)。早在2006 年5 月20 日,“花兒”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 年9 月28 日至10 月2 日,在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的阿布扎比舉行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議批準2009 年“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國政府申報的包括“甘肅花兒”在內的22 項全部獲得通過。“甘肅花兒”成為甘肅省第一個世界級的“非遺”項目。
花兒是世界上極為罕見的一種民歌形式,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雖然由眾多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卻主要用一種語言(漢語方言)演唱的民歌,只有很少部分使用民族語言演唱?;▋好窀枨{類型豐富對花兒等民歌口傳文化進行研究,研究方法對甘肅省內口傳文化保護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對甘肅省內民歌口傳文化的宣傳與研究,也是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人民的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通過加強民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和推廣,可以增加甘肅省內生態(tài)產業(yè)文化旅游的發(fā)展,對甘肅省內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起到重要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本研究將語言聲學應用于河湟地區(qū)的花兒曲調研究,主要以河湟地區(qū)的花兒民歌為研究對象,采集民歌的語音和嗓音信號,通過對語音和嗓音信號的分析,根據民歌韻律特征和基頻參數對不同曲調類型進行研究,最終得出河湟花兒的曲調類型特征。通過對河湟花兒曲調類型研究方法的總結,對不同曲調類型花兒民歌的歸類整理,從而豐富花兒研究的科學價值。